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38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22篇
  53篇
综合类   320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隐性乳房炎对奶牛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致病机理,传统治疗方法存在的缺点和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2.
大豆对大豆疫霉菌株Pm14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豆对大豆疫霉菌株Pm14的遗传模式,并对其抗性基因进行定位。【方法】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进行抗性鉴定,利用苏88-M21与新沂小黑豆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通过SSR技术结合BSA方法对苏88-M21的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苏88-M21对大豆疫霉菌株Pm14的抗性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表现为显性。通过分子作图,将抗性基因RpsSu定位于大豆分子遗传图谱O连锁群微卫星标记Satt358和Sat_242之间,与这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5 cM和7.4 cM。【结论】苏88-M21对大豆疫霉菌株Pm14的抗性是由1对单显性基因控制的,并将在苏88-M21发现的抗性基因RpsSu定位于O连锁群。  相似文献   
693.
大豆不同产量水平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中文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9,35(8):1483-1490
利用亲本间生物量、产量有较大差异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NJRIKY),在相对控制遗传背景的条件下研究地下和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相关的动态,比较高中低产家系生物量累积和分配的动态特征,为大豆高产栽培管理和育种提供生物量动态调控与选择的依据。结果表明: (1) 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显著相关,随生长进程,相关系数逐渐增加,至鼓粒期(R5~R6期)相关系数达到最大,r分别约0.76和0.79;(2) 大田条件2 500~2 800 kg hm-2以上的高产家系,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中、低产家系,最大累积值均出现在鼓粒期,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660~700 kg hm-2和7 200~7 800 kg hm-2。(3) 两年高产组所包含的家系不尽相同,产量下降的家系相应生物量也下降,这归因于环境所致的生物量累积不足;(4) 高产家系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动态特征为茎秆、叶柄占同时期全生物量的比例显著高于中、低产家系,R5时分别为30.8%和10.6%,而叶、根比例显著低于中、低产家系,R5时分别为34.1%和9.7%。未来大豆产量的突破有赖于品种生物量与收获指数的综合改良和生长调控技术的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694.
紫红曲霉的复合诱变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较高色价和较低橘霉素的优良红曲霉菌株,利用紫外线和氯化锂对Monascus purpureus GX菌株进行复合诱变,结果:在紫外线照射时间为80 s和氯化锂浓度为1.0‰的条件下,获得了1株橘霉素(Citrinin)产量低、色价中等的突变菌株M.S 9.突变株M.S 9发酵的红曲米色价为873 U/g,Citrinin含量为18 mg/kg.将该菌株连续培养5代后,其红曲米色价为892 U/g,Citrinin含量为26 mg/kg.以色价为目标函数(y),初始pH值(x1)、初始温度(x2)、接种量(x3)、乙醇浓度(x4)、豆油浓度(x5)为试验因子,选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法(R521D)设计试验方案.经软件统计分析得到红曲米色价与各试验因子的最优回归方程和色价达到理论最高值1 411 U/g时,各因素的最佳组合为:初始pH 3.8,初始温度26.8℃,接种量13.5%,乙醇浓度0.5%,豆油浓度1%.经验证,各因子为最佳组合时,红曲米色价为1 423 U/g.  相似文献   
695.
大豆抗筛豆龟蝽Megacota cribraria(Fabricius)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筛豆龟蝽是我国南方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定位筛豆龟蝽抗性QTL,分析其稳定性,为大豆抗筛豆龟蝽育种提供参考.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组合衍生的含184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NJRIKY(简称KY)和皖82-178x通山薄皮黄豆甲组合衍生的含142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NJRIWT(简称WT)为材料,2004--2006在田间自然虫源下鉴定了筛豆龟蝽抗性.不同年份内以黑霉程度为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差异在每年都达极显著水平,遗传变异系数都相当大,遗传率中等偏高.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KY群体的抗性QTL主要位于D1a和C2连锁群,WT群体的抗性QTL主要位于H和D1b连锁群.KY群体3年均检测出的qRMC-d1a-1位于D1a连锁群,贡献率为7.6%~31.4%;2005和2006两年均检测出的qRMC-c2-1位于C2连锁群,与环境有互作,效应相对较小;抗性等位基因来自南农1138-2;qRMC-dla-1和qRMC-h-1在2005年和2006年存在显著的互作.WT群体连锁群H上的qRMC-h-1在3年中都被检测到,贡献率为16.3%~36.2%;D1b连锁群上的qRMC-dlb-2在2004年和2005年被检测到,效应相对较小;抗性等位基因来自通山薄皮黄豆甲.虽然WT群体Dlb和H连锁群上的这2个QTL在KY群体中也有一年被检测到,但2个群体抗性位点基本上是不同的.QTL在不同环境被重复检出,说明大豆对筛豆龟蝽的抗性由稳定的主效QTL所控制,其2侧邻近标记有希望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696.
大豆生物量积累、收获指数及产量间的相关与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亲本间生物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有较大差异的南农1138-2和科丰1号杂交衍生的大豆重组自交家系(NJRIKY), 研究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收获期生物量以及表观收获指数和产量间的相关, 并进行QTL定位, 分析相关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 (1) 生物量与产量显著相关, 相关程度随生长进程逐渐增加, 收获期生物量与产量相关最高, R2=0.76。R1、R3、R5期生物量与产量的相关呈负指数曲线相关, 生物量分别达到1 000、2 300和5 500 kg hm-2时, 产量不再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收获期生物量与产量呈直线正相关, 在试验范围内未发现高产的收获期生物量上限。表观收获指数与产量呈指数曲线相关, 小于0.42时与产量具正变关系, 大于0.42时与产量具负变关系。收获期生物量与表观收获指数呈指数曲线相关, 表观收获指数增加生物量降低。(2) 检测到产量、表观收获指数、收获期生物量有关的QTL分别为9、10和10个, 其中两年稳定的QTL分别有2、3、3个。检测到R1、R3和R5期生物量有关的QTL分别有6、9和6个, 其中3个时期在两年均能稳定表达的有2个。(3)在9个产量QTL中的6个区间, 还同时检测到生物量和表观收获指数有关的QTL, 该3性状有部分QTL共享同一连锁区间, 表明有其共同的遗传基础, 同时也解释了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原因。  相似文献   
697.
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QTL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8,34(12):2059-2069
利用85个SSR标记,对大豆育成品种群体(190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在检测群体结构基础上搜索连锁不平衡位点,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对11个大豆农艺性状QTL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 在公共图谱上共线性或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均广泛存在连锁不平衡(LD),但不平衡程度D′>0.5的组合数只占总位点组合的1.71%,共线位点D′值随遗传距离衰减较快;(2) 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育成品种群体由7个亚群体组成,矫正后全群体共有45个位点累计136个位点(次)与11个大豆农艺性状QTL关联,其中22个位点(次)与家系连锁定位的QTL区间相重,有43个位点(次) 2年重复出现;(3) 一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或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4) 育成品种群体关联位点与地方品种群体和野生群体只有少数相同,群体间育种性状的遗传结构有相当大差异;(5) 发掘出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及其载体品种,包括增效最大的产量等位变异Satt347-300 (+932 kg hm-2,中豆26),生物量等位变异Satt365-294(+3 123 kg hm-2,黄毛豆),蛋白质含量等位变异Be475343-198 (+0.41%,淮豆4号),脂肪含量等位变异Satt150-273 (+2.32%,科丰15)等。在此基础上作了设计育种的探讨。  相似文献   
698.
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人本理念视角出发,以贵阳香纸沟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99.
对CO_2气液吸收过程进行了化学平衡热力学研究,计算了吸收反应体系的独立反应数,提出了4独立反应理论。根据对独立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认为H_2CO_3电离为H_+和HCO_3~-,虽然其平衡常数仅为6. 018 9×10~(-7),但由于溶液中CO_3~(2-)离子的大量存在,使得H_+浓度很低,因此H_2CO_3电离度不可忽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_2气液吸收过程串并联复杂反应机理,认为CO_2吸收速率是由其分别与H_2O和OH~-两条平行反应路线共同决定的。分析了CO_3~(2-)离子的关键作用:该离子与H_+作用直接促进了CO_2吸收过程;由于溶液中H+离子浓度很低,导致OH~-离子浓度升高,从而间接加快了CO_2与OH~-离子之间的反应速率。应用双驱动反应器,采取H_2O-CO_2体系对气液相际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当气相搅拌转速达到140 r/min以上时,气膜传质阻力可忽略不计;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关联了液相传质系数与液相搅拌转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回归关联式,计算误差最大值为11. 312%,认为关联式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700.
玉米不同部位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不同还田方式(覆盖、深埋)、不同还田环境(室内高温环境、生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不同秸秆长度(10 cm、20 cm、30 cm、40 cm)、不同植株部位(茎、叶、穗轴)秸秆的腐解规律及其相互影响作用,探索适宜当地生产和生态条件的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结果表明,玉米茎秆腐解过程总体呈"快-慢-快-慢"趋势,两年腐解率达62.10%~73.23%;玉米叶还田的腐解规律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第一个月腐解率达22.80%~40.78%。秸秆腐解速率显著受秸秆部位、还田环境、还田深度及秸秆长度影响,且各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对秸秆腐解速率影响显著(P0.01)。不同部位秸秆腐解速率常数k差异较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小秸秆深埋还田最有利于秸秆腐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