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2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篇 |
农学 | 89篇 |
基础科学 | 16篇 |
39篇 | |
综合类 | 254篇 |
农作物 | 87篇 |
水产渔业 | 16篇 |
畜牧兽医 | 42篇 |
园艺 | 25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42.
柳杉苗期物候观测及苗木性状的逐步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83年在霞浦杨梅岭林场所育的柳杉 30个种源苗期物候观测数据分析表明 :柳杉种子膨胀期为 4月 3~ 9日 ,发芽期在 4月 10~ 12日 ,真叶出现期在 4月 10~ 18日 ,出苗始期在 4月 12~ 2 4日 ,出苗高峰期在 4月 30日~ 5月 6日 ,出苗末期在 5月 1~ 8日。平均场圃发芽率 2 9 4 % ,最高为 78% (浙江临海、上杭步云 ) ,最低为 4 % (宁德霍童 )。苗木高、径生长高峰期在 9~ 10月 ,分别占年生长量的 5 2 1%和 5 6 8% ,9~ 10月的苗木长势将对苗木品质的影响极大。对苗木性状的逐步聚类分析表明 ,苗木品质好的种源有湖南南岳等 5个种源 ,苗木品质差的种源有宁德霍童等 5个种源 相似文献
43.
44.
黄淮地区大豆重要亲本间产量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其遗传基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3-2005年以选自黄淮地区及美国的8个大豆重要亲本品种(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 分析大豆亲本间的产量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 探讨高优势组合的遗传基础, 包括杂种优势与亲本系数、SSR标记遗传距离的相关。结果表明: (1)黄淮地区大豆亲本间存在产量超亲优势, 平均20.39%, 组合间差异甚大, 变幅–5.34%~76.88%, 优选出豫豆22×晋豆27、淮豆4号×晋豆27、诱变30×蒙90-24, 超亲优势分别为76.88%、29.90%和34.42%, 超标率均在25.00%以上, 晋豆27和诱变30为优秀亲本材料。单株荚数及单株粒数的优势和产量优势相对一致;(2) 大豆亲本间产量杂种优势既与双亲一般配合力之和及特殊配合力有关, 又不完全相关。高优势高产组合的亲本产量配合力特点为亲本之一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或双亲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之和, 兼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情况和产量一致;(3) 按亲本系数聚类和按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聚类揭示的8个亲本间的遗传关系相对一致, 均分为两组, 一组包含6个黄淮中、南部品种(系), 另一组包含1个山西和1个美国品种。要获得高优势高产组合, 亲本间必须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 但遗传距离大并不一定都高产高优势, 还有其他因素决定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5.
大豆抗斜纹夜蛾幼虫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网室人工接虫条件下, 大豆对斜纹夜蛾幼虫抗性的遗传, 在高感×高抗组合中, 表现出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 都存在一对主基因, 抗性为部分显性; 而在高感×抗组合中, 则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 有主基因的组合中, 主基因遗传率较高, 一般在50%~70%, 多基因遗传率相对较低, 只有10%~30%, 抗虫性的遗 相似文献
46.
为了揭示城市化进程中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形成机理,为区域土地利用配置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图谱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199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6年土地覆被以耕地为主,均占总面积的59%以上;其次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特征为耕地的非农化。(2)199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呈西北—东南向分布格局,以稳定型为主,且分布最集中,而后期变化型、反复变化型、持续变化型分布均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和呼兰河沿岸附近。(3)1996—2016年高程、年平均气温等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显著,其中1996—2006年各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强。(4)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控因子有差异,耕地变化受高程、年平均气温影响较大,建设用地变化受与水域距离影响大。受自然、社会和距离等因子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分异特征显著,未来应强化对低高程和近水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47.
回交自交系(BIL)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系(BIL)群体是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用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BIL群体为对象构建了4对主基因、主基因加多基因分离分析方法的遗传模型,包括2类11个遗传模型。利用基于IECM (iterative expectation conditional maximization)算法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估算各个混合遗传模型中的分布参数,用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结果选取最优模型,并从入选模型的分布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遗传参数。由1个模拟的随机区组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重新分析大豆回交自交系群体(Essex×ZDD2315)及其亲本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数据后发现4对主基因模型优于原报道的3对主基因模型,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8.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及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II. 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 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 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减量), 进一步利用该信息估计位点增效(减效)等位变异的平均效应, 鉴别出一批农艺品质性状优异位点、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发现在栽培及野生种质中检出的优异等位变异有同、有异、有互补性。发现关联位点正、负效应等位变异均值间有差异, 可根据育种目标性状选择要求, 选取适合的位点及相应等位变异。同一标记位点可与多性状关联, 其等位变异在不同性状间各有其表型效应的方向和大小; 等位变异在相关性状效应上方向、大小的异同解释了性状间正、负相关的遗传原因。关联作图得到的信息可以弥补家系连锁法QTL定位信息的不足, 并直接利用等位变异信息进行亲本选拔、组合选配及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以提高育种成效。 相似文献
49.
关于Mapmaker/Exp遗传作图中标记分群和排序操作技术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pmaker/Exp (3.0)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遗传连锁数据分析软件, 在分子标记数量大时(多于500个)往往出现所绘制连锁图谱图距偏大的现象。本文从标记分群和标记排序两个遗传作图环节分析原因并概括出以下两个实施要点:(1)标记分群不应强求同一LOD值, 对特殊的连锁群可试用不同LOD值; (2)在标记排序时, 一次order命令后用ripple命令反复梳理有时并不能获得最佳排列顺序, 而应多次使用order, 每次order后用ripple反复梳理, 经反复比较才能得出最佳排列顺序, 必要时还须结合人工调整。通过大豆遗传作图实例比较了软件推荐思路2的通常用法和作者建议的新用法所构建的遗传图谱及相应QTL定位的差异, 认为新用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以皖垦麦076和皖麦52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后设置了0(W0),3(W3),6(W6),9 d(W9)4个渍水处理,研究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4 d,两品种W3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皖垦麦076的W9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皖麦52的W3和W6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0但高于W9处理.渍水6,9 d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不同小麦品种在渍水条件下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花后各渍水处理对小麦穗数无显著差异,皖垦麦076 W3处理的穗粒数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皖麦52的穗粒数表现为W3、W6和W9处理均显著低于W0,以W9处理最低,两品种千粒质量和产量均表现为W0>W3>W6>W9,渍水9 d时,两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34.99%,40.44%.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渍水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影响了籽粒灌浆进程,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