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99篇 |
免费 | 1356篇 |
国内免费 | 87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48篇 |
农学 | 514篇 |
基础科学 | 693篇 |
1163篇 | |
综合类 | 6018篇 |
农作物 | 1131篇 |
水产渔业 | 487篇 |
畜牧兽医 | 1948篇 |
园艺 | 919篇 |
植物保护 | 5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76篇 |
2023年 | 291篇 |
2022年 | 586篇 |
2021年 | 573篇 |
2020年 | 529篇 |
2019年 | 571篇 |
2018年 | 387篇 |
2017年 | 626篇 |
2016年 | 383篇 |
2015年 | 588篇 |
2014年 | 635篇 |
2013年 | 776篇 |
2012年 | 1019篇 |
2011年 | 1092篇 |
2010年 | 936篇 |
2009年 | 912篇 |
2008年 | 908篇 |
2007年 | 783篇 |
2006年 | 681篇 |
2005年 | 526篇 |
2004年 | 324篇 |
2003年 | 192篇 |
2002年 | 213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192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2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选择17头28日龄的CSFV和PRRSV抗体均为阴性的仔猪,于试验的第1天和第14天分别对其进行猪瘟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兔源)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Nsp2A1882—2241弱毒疫苗免疫。在免疫后的第28、42天采集外周血液,分析特异性抗体表达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评估猪瘟免疫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CSF免疫后第28、42天,CSFV高抗组中的CD4^+、CD4^+/CD8^+、CD4^+CD8^+和CD4-CD8数目均比CSFV低抗组高,CD3^+和CD8^+细胞数量比CSFV低抗组低;PRRS高抗组中,CD4CD8-细胞含量高于PRRS低抗组;在CSF免疫后第28天,CSFV抗体产生较高(阳性比率为73.33%),PRRSV抗体产生较低(阳性比率仅为6.67%)。在CSF免疫后的第42天,CSF高抗组中PRRSV抗体阳性比率较CSF低抗组高8.33%。结果表明,CSFV特异性抗体产生高时能增加PRRS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增加CD4^+细胞、CD4^+CD8^+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免疫水平。CD3+和CD4CD8-细胞应答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断奶应激对仔猪肠形态、肠黏膜屏障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仔猪肠黏膜屏障变化及其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21日龄“杜×长×大”仔猪12窝,每窝选取2~3头平均体重为(5.8±0.4) kg的仔猪断奶,为断奶组,每窝剩下的仔猪不断奶继续哺乳至35日龄,为哺乳组,分别于仔猪22、24、28和35日龄屠宰取样,每次每组6头.结果表明:与哺乳组相比,断奶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在22、24和28日龄均显著降低(P<0.05),隐窝深度均显著提高(P<0.05),35日龄上述指标断奶组与哺乳组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组在断奶后的不同时间肠形态发生了变化,断奶仔猪24和28日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22日龄(P<0.05),35日龄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22、24和28日龄(P<0.05).与哺乳组相比,血浆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在断奶后不同时间均显著提高(P<0.05),35日龄断奶组仍显著高于哺乳组(P<0.05).与22日龄断奶仔猪相比,24日龄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总水平的比值显著增加(P<0.05),并达到高峰,随后此比值随着日龄的延长逐渐降低.结果提示,21日龄仔猪断奶后肠形态和肠黏膜屏障受损,在35日龄肠形态基本恢复,但是肠道通透性仍未恢复,仔猪断奶后肠道通透性的恢复滞后于形态学重建,断奶应激激活了p38 MAP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95.
付永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2(6):9-11
本文旨在探讨Dazl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Dazl基因mRNA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牛中Dazl基因在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且犏牛睾丸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其中黄牛与牦牛、黄牛与犏牛差异显著(P<0.05),犏牛与牦牛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Dazl基因在三种牛睾丸组织特异表达,说明Dazl基因在细胞周期运行中发挥作用,Dazl基因在犏牛睾丸组织中低表达与犏牛雄性不育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猪链球菌9型cps9G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GenBank中猪链球菌9型(SS9)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确诊为猪链球菌的阳性样品中扩增cps9G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DH5a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pMD18T-cps9G,经PCR和酶切鉴定后测序,并与GenBank上SS9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经PCR扩增,鉴定为SS9的有8株.序列分析发现,8株SS9的cpsgG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较稳定,该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62 bp,彼此间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6.8%~99.8%,亲缘关系密切;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SS9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6.0%~98.6%.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工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全沟硬蜱的围食膜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饥饿幼虫、若虫、成虫以及吸血期雄性成虫不具围食膜。吸血期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最晚分别于吸血开始后20、20及18小时出现了单层结构的围食膜;缓慢吸血期围食膜的厚度持续增加,而在快速吸血期其厚度却会显著减小。饱血后发育期围食膜不断增厚,愈来愈拱曲,与肠壁的距离不断扩大,并形成多层结构;至少分别于饱血后12、25及11天,仍能在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肠腔观察到完好状态的围食膜。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多种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其围食膜的发现及围食膜形态变化的初步描述,对进一步认识这些病原体在全沟硬蜱体内迁移扩散规律、发育动态以及向宿主的传播途径,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9.
试验旨在利用白藜芦醇(Re)和褪黑素(MT)提高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电穿孔转染(电转)效率、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以提高转基因动物生产效率。将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添加白藜芦醇高、中、低(R-5、R-6、R-7)3种浓度组及白藜芦醇和褪黑素联合添加组(R-5M-5、R-6M-7),通过电转效率和细胞凋亡情况确定电转体系优化方案;通过对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ROS)的检测研究其作用机制。将绵羊卵母细胞分为对照组及白藜芦醇和褪黑素(R-5M-5、R-6M-7)联合添加组,通过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卵丘细胞扩展、第一极体排出及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检测其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P3代增殖旺盛,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试验组胎儿成纤维细胞的电转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R-5M-5组电转效率最高;R-6M-7组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R-5、R-6、R-5M-5和R-6M-7组均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R-6、R-7、R-5M-5和R-6M-7组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相对减少,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R-6、R-7、R-5M-5和R-6M-7组成纤维细胞内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R-6、R-5M-5和R-6M-7组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增加(P<0.05);R-6M-7组显著促进绵羊卵丘细胞扩展、提高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能力(P<0.05)。综上,白藜芦醇和褪黑素可以优化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电转体系,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为白藜芦醇和褪黑素在转基因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草地植被冠层截留是草地生态系统对降水再分配的主要过程,属于草地生态系统蒸散发的组分之一。由于草地植被冠层截留常在草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中被忽略而导致蒸散发组分的划分中存在误差。因此,讨论草地植被冠层截留对草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通过对目前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的测定方法和主要的影响因素(环境因子和植被特征)2方面论述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的研究进展。分析发现,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降水特征、气象条件、放牧和植被特征等方面,各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仍然非常缺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有待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