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1篇
  免费   741篇
  国内免费   1064篇
林业   877篇
农学   696篇
基础科学   655篇
  1181篇
综合类   6048篇
农作物   1105篇
水产渔业   465篇
畜牧兽医   1928篇
园艺   972篇
植物保护   50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517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605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793篇
  2012年   1052篇
  2011年   1132篇
  2010年   966篇
  2009年   939篇
  2008年   917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581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61.
我国数字乡村研究前沿热点与建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我国数字乡村后续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16―2021年CSSCI来源期刊上有关数字乡村研究的804篇文献绘制了知识图谱,并基于文献计量结果对数字乡村核心知识元素、前沿热点和话域主题展开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数字乡村研究和建设实践具有四大特征,即以历史任务为主线、数字信息技术为依托、经济建设为重心和多维领域共同发力。从数字乡村研究力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并对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了6条系统性对策建议,即拓宽乡村数字化振兴路径;打造乡村良好数字生态环境;提高数字农业建设质量与效益;强化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提升乡村数字治理绩效;坚持多维领域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962.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综合分析栽培模式、品种因素与其发病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平均病田率为77.32%,平均病株率为39.66‰,其中北疆春播玉米产区(97.22%、51.86‰)显著重于南疆复播玉米产区(30.00%、17.70‰),且各地州病害发生程度不同,博州(100%、78‰)、伊犁州(100%、68.04‰)发病最重,其次是乌鲁木齐(100%、55.50‰)、塔城地区(93.33%、38.80‰)中度发生,而昌吉州(92.86%、13.43‰)、喀什地区(30%、17.70‰)整体发病较轻。以县市为单位统计,全疆范围内新源县危害(100%、126.2‰)最重,其次为博乐市(100%、117.14‰),而伽师县、疏勒县、疏附县暂未发现玉米茎腐病发生。商品玉米平均病株率(48.12‰)是制种玉米(15.56‰)的3.09倍。4种栽培模式(滴灌覆膜、滴灌无膜、漫灌覆膜、漫灌无膜)的病株率无显著差异(P>0.05),滴灌覆膜(95.12%)、漫灌覆膜(31.82%)分别低于滴灌无膜(100%)、漫灌无膜(69.77%)。【结论】玉米茎腐病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且北疆重于南疆。商品玉米品种整体抗病不强,覆膜栽培条件有利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963.
为探究合作社对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纳的影响,基于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的视角,利用四川省81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合作社及其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方面,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可以显著提升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纳可能性,前者的影响效应更大,而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对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纳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并出资、受教育水平较低、年龄偏大和进行土地流转的社员获得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后,更倾向于采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64.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鉴定研究,报道了菊科旋覆花族六耳铃在中国四川省的新分布记录。本文提供了它们详细形态描述、新纪录标本及其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植物多样性和中药材资源种类。  相似文献   
965.
对40 mm厚杉木锯材制定两个高温干燥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和分析干燥周期、干燥速率、锯材干燥质量等指标。干燥工艺I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干燥工艺II在干燥前期高含水率阶段采用过热蒸汽条件,干燥后期低含水率阶段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结果显示:两个干燥工艺在各阶段的干燥速率差异明显,干燥前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30%/h,较工艺I低约37.2%;但干燥后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89%/h,较工艺I高约70.27%。干燥工艺II可以有效避免锯材内裂的发生,干燥质量满足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二级材的指标要求,干燥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66.
H2O2 作为植物体内的一种活性氧,广泛参与植物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以敖汉(AH)、甘农三号(GN3号)、劳勃(LB)三个品种苜蓿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浓度H2O2 处理种子模拟盐胁迫环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2O2 浸种预处理对100mmol·L-2 NaCl模拟盐胁迫下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L-2NaCl胁迫下,苜蓿种子的发芽受到抑制;在H2O2 浓度处于0.05%~0.5%之间时,三个品种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随着H2O2 浓度升高而升高,在H2O2 浓度处于0.1%时,各品种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AH、GN三号、LB三个品种苜蓿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大,发芽率分别为90%、98%、95%,发芽势分别为72%、94%、86%,当H2O2 浓度超过0.5%时对盐胁迫下的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起到了抑制作;在H2O2 浓度处于0.1%~0.5%范围内,会有效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67.
近年来,水体与土壤的重金属铬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更合理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进行植物修复,解决相关实际环境问题,综述李氏禾对铬的超富集耐性机制、外源物质对李氏禾吸收和转运铬的影响、李氏禾对多种重金属共富集的特性、李氏禾-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铬污染修复李氏禾收获物的处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为其后续发展提出展望,为研究李氏禾修复重金属铬污染与其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68.
分析了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加快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坚持"一区引领,两带协同,三个全域"的总体发展思路,打造"产学研"一体的高新科技示范型试验区;南3县重点发展中药材、竹林、油茶、特色畜牧业,北3县重点打造平原湖区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全域打造"世界香城"、全域发展生态渔业、全域推进"农业+".  相似文献   
969.
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漯玉16的最佳种植密度,研究密度对其叶面积、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漯玉16的株高、穗位高和棒三叶叶面积先增加后降低,茎粗先减少后略有增加.穗长逐渐变短,穗粗减小,秃尖长和空秆率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降低.抽雄期、吐丝期和成熟期均有推后,生育期延长.综上所述,玉米新品种漯玉16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株高和穗位适中,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70.
[目的]筛选单环刺螠体壁制备海鲜调味基料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单环刺螠体壁为原料,将物理抽提法与酶解法相结合制备海鲜调味基料,分析单环刺螠体壁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结果]采用风味蛋白酶进行酶解,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料液比1:4、加酶量7000 U/g、酶解时间5 h.在该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38.23%,所得酶解液风味较好、分子量较低.[结论]将酶解液过滤后与蒸煮所得上清液复合即得到鲜味浓郁、营养丰富的单环刺螠海鲜调味基料,可用于进一步复配加工成相关海鲜调味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