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96篇 |
免费 | 605篇 |
国内免费 | 96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04篇 |
农学 | 653篇 |
基础科学 | 616篇 |
1060篇 | |
综合类 | 5456篇 |
农作物 | 1045篇 |
水产渔业 | 436篇 |
畜牧兽医 | 1752篇 |
园艺 | 870篇 |
植物保护 | 4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篇 |
2023年 | 226篇 |
2022年 | 542篇 |
2021年 | 546篇 |
2020年 | 506篇 |
2019年 | 541篇 |
2018年 | 366篇 |
2017年 | 599篇 |
2016年 | 369篇 |
2015年 | 551篇 |
2014年 | 596篇 |
2013年 | 725篇 |
2012年 | 941篇 |
2011年 | 1010篇 |
2010年 | 848篇 |
2009年 | 834篇 |
2008年 | 807篇 |
2007年 | 719篇 |
2006年 | 629篇 |
2005年 | 499篇 |
2004年 | 314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217篇 |
2001年 | 221篇 |
2000年 | 183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2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蓝塘仔猪IGF-1水平与组织IGF-1、GHR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32头不同日龄(出生、3、21、35d)蓝塘仔猪,由前腔静脉采血后剖杀,取肝脏、背最长肌样品。用RIA法测血液、组织中IGF 1浓度,用放射受体法(RBA)检测肝脏、肌肉组织中GHR结合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GF 1、GH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血液中IGF 1在出生日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 05)。肌肉组织中IGF 1含量高于肝脏组织,肌肉组织IGF 1含量在3、21、35日龄时都显著高于出生日(P<0 05)。(2)肝脏细胞膜GHR结合活性在出生日显著高于3、21日龄(P<0 05),肝脏细胞膜GHR结合活性高于肌肉组织。(3)肝脏组织IGF 1、GHR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肌肉组织(P<0 05)。肝脏IGF 1mRNA的表达在出生日、21日龄时显著高于3、35日龄(P<0 05),GHRmRNA的表达在出生日显著高于其它日龄(P<0 05)。肌肉IGF 1、GHRmRNA的表达在出生日均显著高于其它日龄(P<0 05)。 相似文献
52.
试验选用360只健康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公、母混养),采用2×2×3三因子析因化设计,将360只试验雏鸡随机分成1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锌的添加浓度为50、100mg/kg,铁的添加浓度为30、60mg/kg,维生素A的添加浓度为1500、3000、6000IU/kg。测定了肉仔鸡血清、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此来研究不同水平的锌、铁、维生素A同时添加,三者在肉仔鸡血清、肝脏抗氧化功能方面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锌、铁与维生素A三者互作对提高肉仔鸡血清CuZn-SOD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提高肉仔鸡肝脏GSH-Px活性和降低MDA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这说明锌、铁、维生素A三者之间在肉仔鸡抗氧化方面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3.
54.
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特禽及水禽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分别免疫SPF鸡、乌鸡、珍珠鸡、贵妃鸡、火鸡、鸭及鹅,免疫后采血测定其HI抗体,观察我国现有的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对特禽及水禽的免疫效力.结果,免疫后3周,SPF鸡、乌鸡、珍珠鸡、贵妃鸡、火鸡、鸭及鹅的平均HI抗体滴度分别为2 7.2、2 7.6、2 4.3、2 4.83、2 4.6、2 6.2及2 5.3,乌鸡两次免疫,其中一次HI抗体为2 9.65.试验证明,SPF鸡、特禽及水禽用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一定水平的HI抗体,但不同种类的家禽所产生的HI抗体滴度存在较大差异,以SPF鸡及乌鸡所产生的HI抗体滴度最高,而珍珠鸡、贵妃鸡及火鸡所产生的HI抗体滴度较低,水禽对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可产生一定水平的HI抗体. 相似文献
55.
旨在探讨以小尾寒羊和蒙古羊作为受体时,二者的胚胎移植效果及所产羔羊的早期生长性能之间的差异。选用南非肉用美利奴羊(n=11)和澳洲白绵羊(n=110)作为供体,以小尾寒羊(n=196)和蒙古羊(n=504)作为受体;对供体母羊进行超数排卵以及人工授精处理,记录供体母羊的收集胚胎总数和可用胚胎数,计算平均每只羊收集的可用胚胎数以及胚胎合格率;对小尾寒羊和蒙古羊进行同期发情及胚胎移植处理,记录受体母羊的产羔数,计算繁殖率;计算并比较不同受体母羊所产羔羊的平均初生重、成活率以及70日龄断奶羔羊数、70日龄断奶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每只母羊提供的断奶羔羊数。结果表明,从供体母羊中共获得可用胚胎549枚,平均每只羊收集可用胚胎4.54枚,胚胎合格率为82.56%;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移植受体母羊529只,所产羔羊240只,平均繁殖率为45.37%;小尾寒羊的发情率和繁殖率明显高于蒙古羊;共获得70日龄断奶羔羊211只,羔羊成活率为87.92%,平均日增重为280.00g;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所产的羔羊初生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小尾寒羊所产羔羊的70日龄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蒙古羊,而蒙古羊所产羔羊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平均每只小尾寒羊母羊可提供的断奶羔羊数(0.42只)略高于蒙古羊(0.39只),小尾寒羊作为胚胎移植受体略具有优势。综合分析表明,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小尾寒羊和蒙古羊均可以作为胚胎移植的受体来使用。 相似文献
56.
57.
58.
为了解中国目前禽坦布苏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状况及病毒分子演化特征,对2010-2011年采集自中国沿海及周边的9个省的439份疑似家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分离毒株NS5基因的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采集的187份家禽病料中检测出42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1.6%,而2011年采集的252份样品中检测出3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3.9%。对部分毒株的NS5基因测序表明,本研究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与已发布的同时期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NS5基因同源性在98%以上,与2010年前分离的鸡源及蚊媒坦布苏病毒的同源性介于83.8%-85.8%之间;所有2010年后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毒株在系统进化上共同构成了一个进化分支。结果表明,2011年禽坦布苏病毒仍在中国沿海及周边的9个省的家禽中流行,病毒NS5基因的测序分析表明,到目前为止在家禽中流行的禽坦布苏病毒未出现明显的分子变异。 相似文献
59.
高羊茅雄性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卡宝品红染色制片法,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雄性不育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异常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高羊茅减数分裂进程与小花大小、花药长度、色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减数分裂周期具有不同步性,同一制片中可观察到2~4个不同时期的分裂相,这种现象是高羊茅在进化过程中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有利于增强种群繁殖稳定性。本研究还发现,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大量单价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不均等分离、微核、三分体等异常现象,初步分析确定这些小孢子异常分裂是导致高羊茅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0.
牧草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是参与植物体新陈代谢的基本物质之一,其在植物体内的高低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植物生态适应能力。另外,提高牧草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促进反刍动物对瘤胃内蛋白质的利用和干物质的吸收,不仅提高了奶蛋白产量,而且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本研究综述了遗传、环境及草地管理等对牧草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在牧草体内运转与分配的影响,牧草体内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受到植物种类、取样部位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影响。另外,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随温度、水分、盐等非生物因素及营养元素供应的改变亦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