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7篇
综合类   6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番茄成熟果实中胡萝卜素与茄红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果实中的胡萝卜素食量和番茄红素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1980年对5个番茄小果形品种的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两者之间呈α=0.05,γ=0.8841的显著正相关,1981年对17个番茄品种的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量测定结果,两者之间呈α=0.01,γ=0.6670的极显著正相关,番茄实中果胡萝卜素含量高的品种,其番茄红素相对较高,胡萝卜素含量低的品种,番茄红素含量也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02.
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养分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小麦地上部及整体植株生物量均呈明显增加趋势,而根系生物量在水肥条件适宜时较小,次适宜时较大;当水分进一步亏缺时,根系生长受阻,其生物量下降。水肥条件对小麦成穗率及穗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籽粒产量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差异;千粒重受水肥条件影响不大。适宜的水肥条件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有利于植株的协调生长;而当水分供应不足时,根系与地上部分存在对养分和光合产物的竞争,根系成为光合产物的优势库,根系养分含量增加,根/冠亦增大。当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时,根系及茎秆中的养分向穗粒部运输受阻,养分相对积累在根系和茎秆中。  相似文献   
103.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若干生化特性的比较@胡美华@陈竹君@汪炳良¥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若干生化特性的比较①胡美华陈竹君汪炳良(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杭州310029)ComparisononsomeBiochemicalCha...  相似文献   
104.
日光温室栽培土壤供钾状况及K-Ca吸附交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不同日光温室栽培土壤钾素供应状况及土壤K+、Ca2+离子吸附交换特性。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的土壤钾素Q/I曲线及参数与大田栽培土壤明显不同。温室栽培(土娄)土和潮土钾素活度比(AR0)较相应大田土壤分别提高了14.8和6.9倍,土壤对外源钾的缓冲能力下降;从K+和Ca2++Mg2+的交换自由能看,温室栽培土壤存在钾素过多,K+和Ca2++Mg2+离子比例失调问题。不同K+/Ca2+摩尔比下,随着K+、Ca2+总浓度的提高,大田及温室栽培土壤对K+、Ca2+的吸附量均呈线性增加趋势,温室栽培土壤K+吸附率及两种土壤Ca2+吸附率均呈对数增加趋势。K+/Ca2+为2:1时,K+吸附量远大于K+/Ca2+为1:2.5时的吸附量;K+/Ca2+为2:1时,温室栽培土壤Ca2+均呈解吸状态。土壤对K+、Ca2+离子吸附的相对选择性随K+/Ca2+比例及溶液离子总浓度的变化而变化。K+/Ca2+为2:1时,土壤对K+的相对吸附选择性大,K+/Ca2+为1:2.5时,温室栽培土壤对Ca2+的相对吸附选择性显著增加。加入土壤K+的比例和数量过高,非但未提高K+离子的活度,还造成胶体上Ca2+离子的大量解吸,由此可能带来的日光温室土壤胶体稳定性降低及养分不平衡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5.
日光温室栽培番茄镁缺乏与土壤阳离子平衡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北方石灰性土壤钙、镁含量丰富,镁素供应充足,缺镁主要发生在南方高度风化的酸性土壤,但近年来北方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等作物缺镁现象频发。因此,解析导致石灰性土壤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缺镁的主要因素,可为日光温室番茄镁素缺乏的矫正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大寨镇日光温室栽培基地,于秋冬茬栽培番茄普遍发生缺镁的盛果期(11月份),选择番茄定植时间和品种一致,叶片形态呈现不同程度缺镁症(不缺镁:外观未观察到番茄缺镁失绿症状;中度缺镁:上部1/2叶片未表现缺镁失绿症状;严重缺镁:上、下叶片均表现缺镁失绿症状)的日光温室,分别采集温室0—20 cm耕层土样和番茄第2穗与第3穗果间的叶片(下部叶片)以及上部完全展开的新生叶片(上部叶片)样品;测定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NO3--N、NH4+-N、有效磷、速效钾以及交换性钾、钙、镁离子含量,番茄叶片钾、钙、镁含量,计算土壤交换性钾、钙、镁离子饱和度和K/Mg、Ca/Mg、Ca/K离子比例,并调查番茄产量;分析番茄缺镁程度不同的日光温室土壤基本性质差异,交换性钾、钙、镁离子含量及平衡状况与番茄叶片养分含量和产量的关系。【结果】番茄缺镁程度不同的温室土壤性质存在差异,番茄缺镁严重的土壤电导率、NO3--N、速效钾显著增加。番茄缺镁和不缺镁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缺镁临界值(0.5 cmol·kg-1);随番茄缺镁程度加剧,钾离子饱和度增加,钙、镁离子饱和度降低,Ca/Mg和K/Mg离子比例升高,Ca/K离子比例下降;与不缺镁相比,番茄中度缺镁的土壤交换性钾离子饱和度、K/Mg离子比例均增加了22%,严重缺镁的则分别显著增加了56%和88%;番茄严重缺镁的土壤Ca/Mg比例较未缺镁的升高了17%;番茄中度缺镁和严重缺镁的土壤Ca/K比未缺镁的分别降低了19%和37%。番茄中度缺镁的土壤Ca/Mg略高于适宜值上限(7.0),K/Mg则高于适宜上限(0.6)47%,番茄严重缺镁的土壤Ca/Mg和K/Mg分别高于适宜值上限28%和125%。番茄上、下部叶片镁含量和番茄产量分别与土壤速效钾含量、交换性钾含量、钾离子饱和度、K/Mg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和Ca/K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镁离子饱和度及Ca/Mg比例间未达显著相关性;随番茄缺镁程度加剧,产量显著降低,中度和严重缺镁的番茄产量分别降低了38%和60%。【结论】番茄缺镁程度不同的温室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均在丰富水平,而镁离子饱和度偏低;番茄表现缺镁的土壤Ca/Mg和K/Mg均呈养分比例失调状态,特别是K/Mg严重失调。土壤中钾离子过高造成阳离子比例失调是诱导番茄缺镁症的主要因素,温室高集约栽培下过量施肥影响阳离子养分平衡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为评价栽培年限对新建日光温室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采用盆栽生物耗竭试验和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陕西杨凌不同年限新建日光温室(温室建造前的大田及温室建造后第2年和第3年取样)耕层(0~20 cm)土壤供氮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番茄生物量和吸氮量与温室栽培前相比均显著增加,其中栽培年限为第2年和第3年的番茄株高、茎粗、地上及根系生物量、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温室建造前,而第2年和第3年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第2年和第3年温室的番茄吸氮量分别是建造前大田的2.53倍和3.01倍;与种植前土壤相比,第3年温室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均显著增加,第2年及第3年温室土壤可矿化氮量分别是建造前大田的2.84倍和2.96倍,说明随栽培年限的增加,温室土壤供氮能力显著增强。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初始矿质氮及累积矿化氮量与番茄吸氮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土壤累积矿化氮量与番茄吸氮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这些指标均可用于评价土壤供氮能力。随栽培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土壤供氮能力显著提高,生产中应随温室栽培年限增加适当降低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07.
猕猴桃叶内矿质元素含量年生长季内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陕西主栽猕猴桃品种“秦美”不同枝类叶内8种矿质元素,在年生长季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营养发育枝和短果枝叶内矿质元素含量在年生长季内的变化趋势相似,其中N,P,K含量变化呈下降态,Mn,Cl含量呈上升态,Cu的含量变化较小,Fe的变幅较大,Zn的含量呈交替升降变化;不同元素都有相对较为稳定的时期;对于猕猴桃叶片营养诊断,建议采样的枝条类型为营养发育枝中部的成熟叶片,采样时期为7~8月  相似文献   
108.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花器形态结构及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09.
温州盘菜     
温州盘菜是芜菁(B.campestris var.rapifera)的一个北方优良品种,以其肉质根扁圆如盘状而得名。盘菜的肉质根皮肉皆白色,质地细腻致密,营养丰富.熟食味甘美,腌渍后香脆可口,亦可生食,为温州名贵蔬菜,也是浙江省特产蔬菜之一,远销东南亚,颇受消费者欢迎。 一、栽培历史及分布 盘菜,在温州栽培约有百余年历史,本世纪30年代初才开始较大面积栽培。解放后,种植面积逐年增多,近年来已近万亩。 历史上温州地区的盘莱分布范围,南起平阳盐仓,北至楚门沿海一带。瑞安,瓯海种植较多。近年来,上海、宁波等地已引种成功。 二、植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 温…  相似文献   
110.
番茄红素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一个参数和两个参数的2种直线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时5个番茄一代杂种的红 熟果实,在不同采收期进行番茄红素含量遗传稳定性分析和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 结论基本一致。而两个参数的直线回归分析把“遗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解成各 遗传型的适应性,及适应性的稳定性,显得比较正确,‘浙园6-73’(V3)遗 传型具有高茄红素含量,对环境敏感,且敏感性稳定(α=0.623,λ=0.223; b>1).杭州6月平均气温24℃,Vs的番茄红素含量为9-10毫克/100克以上,7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升高至29℃,番茄红素下降到4毫克/100克左右。对此,宜选择和创 造优良的环境条件,可期望获得高含量的番茄红素。‘红丰’(V5)的番茄红素含量 中等水平,是趋向完全稳定的类型(α=0.513,λ=2.767;b<1)。在特定条件 下,不同遗传型的番茄红素含量相对表现不同,构成不同加工时期的品种组群.应 选育番茄红素含量高的稳定型或平均稳定型的加工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