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57篇 |
免费 | 946篇 |
国内免费 | 166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57篇 |
农学 | 822篇 |
基础科学 | 776篇 |
1487篇 | |
综合类 | 7528篇 |
农作物 | 1066篇 |
水产渔业 | 656篇 |
畜牧兽医 | 2295篇 |
园艺 | 1143篇 |
植物保护 | 8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4篇 |
2023年 | 383篇 |
2022年 | 802篇 |
2021年 | 695篇 |
2020年 | 639篇 |
2019年 | 656篇 |
2018年 | 467篇 |
2017年 | 768篇 |
2016年 | 528篇 |
2015年 | 689篇 |
2014年 | 831篇 |
2013年 | 892篇 |
2012年 | 1236篇 |
2011年 | 1374篇 |
2010年 | 1259篇 |
2009年 | 1195篇 |
2008年 | 1151篇 |
2007年 | 1043篇 |
2006年 | 807篇 |
2005年 | 594篇 |
2004年 | 417篇 |
2003年 | 247篇 |
2002年 | 225篇 |
2001年 | 259篇 |
2000年 | 220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黑曲霉、乳酸菌、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优化条件。通过各菌种玉米蛋白粉水解驯化试验、菌种混合比例及发酵条件(温度、时间、含水量及初始pH)的正交试验,以玉米蛋白粉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测定发酵液中粗蛋白质、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以及多肽得率。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接种比例为地衣芽孢杆菌4%、乳酸菌4%、酵母菌6%、黑曲霉6%,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84 h、含水量45%、初始pH为6,在此条件下多肽得率为44.03%。在发酵过程中,粗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得率呈上升趋势,发酵终止时,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5.17%,多肽得率提高了205%,还原糖含量提高了850%,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2.58%和12.37%。本试验结果可为扩大玉米蛋白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s causing a new leaf spot disease on bitter gourd. The diseased leaves were collected from bitter gourd plantations around Nanning, Guangxi province. The pathogen causing this disease was identified by pathogenicity, morphology, and combined gene sequences analysis on ITS, TEF and GP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gen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Bipolaris bicolor. The representative isolate was clustered into one clade in phylogenetic tree with B. bicolor,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leaf spot of bitter gourd was caused by B. bicolor.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leaf spot disease caused by B. bicolor on bitter gourd. 相似文献
993.
Argonaute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中,可在非编码小RNA或DNA的引导下,对完全匹配或部分匹配的靶标进行切割、翻译抑制或染色体修饰。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127种卵菌与真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各个物种中AGO家族基因的数量、蛋白结构域、进化关系及转录模式等。结果发现,大部分卵菌与真菌的基因组中(51%)含有2个AGO基因,而疫霉菌和壶菌等平均含有4个以上。卵菌与真菌的AGO基因在进化上相互独立,多拷贝AGO基因可能是通过基因复制形成;大部分AGO基因具有6个可预测的功能域(即:N端、Linker 1、PAZ、Linker 2、MID和PIWI),并且在PAZ和PIWI功能域上,与核酸5'和3'端结合及与催化活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整体相对保守,仅个别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侵染大豆过程中,大豆疫霉和终极腐霉的两对同源AGO基因具有保守的表达模式,且基因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上述结果将为深入解析AGO介导的RNA干扰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青海河湟地区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河湟地区水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河湟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加快开发黄河水能资源,建立以水能资源开采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发展;浅山地区因地制宜推广雨水集流利用工程,走出“水窑+科技+节水产业+生态”的发展模式;“引大济湟”工程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推进湟水流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在土壤有效P匮乏的立地条件下,揭示针叶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马尾松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内30个无性系为试验对象,野外调查11年生时马尾松二代无性系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与针叶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1)各生长性状在马尾松二代无性系间差异显著,且无性系重复力较高,均达到0.95以上。马尾松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P含量及N/P在二代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二代无性系树高、胸径与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含量、N/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针叶N/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 6和0.542 8,与当年生针叶N/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 9和0.679 2;(3)基于主要生长性状、针叶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可将30个马尾松二代无性系聚为4类:类群1无性系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优良,成熟针叶N/P较高,而当年生针叶N/P相对较低;类群2无性系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较好,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P值在30个无性系中居中间水平;类群3占试验无性系总数的一半,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一般,成熟针叶与当年生针叶N/P相差较大,大部分无性系成熟针叶N/P较低,而当年生针叶N/P相对较高;类群4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较差,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P均较低。[结论]在贫P立地下,马尾松二代亲本无性系C13(7750×1126)和C14(3201×1123)各生长指标均较高,可能是通过调整当年生针叶和成熟针叶的养分分配,增加了当年生针叶对限制其生长的P素的再利用和再吸收,促进了N素的吸收,调整了当年生针叶和成熟针叶的N/P,以形成特定的养分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97.
小鼠H-Y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纯系 BAL B/ c雄性小鼠脾细胞腹腔注射免疫同系雌性小鼠 9次 ,获得的抗血清经雌、雄鼠脾细胞吸收后用于精子细胞毒性试验 ,测得 H- Y抗血清效价为 1/ 16 0。选取免疫应答最好的雌鼠脾细胞与 SP2 / 0骨髓瘤细胞融合 ,用精子细胞毒性方法筛选效价较高的细胞株制备腹水 ,建立优化的 EL ISA反应条件。优化后的 EL ISA反应条件为 :抗原4℃过夜 ,加 H- Y抗血清 37℃反应 12 0 m in,加 HRP- Ig G 37℃反应 30 min,加 TMB 2 5℃ 30 min。优化后的 EL ISA与常规 EL ISA比较 ,可以明显降低阴性吸光值 ,检测灵敏度从 1/ 32 0上升为 1/ 12 80 相似文献
998.
999.
将Copula函数与高效蒙特卡洛方法结合,提出了含相关随机变量的边坡可靠度高效分析方法.以两个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直接蒙特卡洛方法在保证边坡失效概率的准确性的同时计算效率更高.Copula函数可以构造出具有不同相关结构的岩土体参数的联合概率分布,与高效蒙特卡洛方法(即蒙特... 相似文献
1000.
1株军曹鱼病原弧菌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养殖的患病军曹鱼身上分离出1株病原菌JT2,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有极生鞭毛,能运动,菌落半透明。经回归感染实验,证明该菌为军曹鱼病原菌。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并用API-ID32E系统鉴定该菌。再经Biolog-GN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结果JT2与鲨鱼弧菌(Vibrio carchariae)相似度最高。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的同源性,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V.carchariae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最后鉴定该株菌为鲨鱼弧菌V.carcharia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