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23篇
  免费   1690篇
  国内免费   3650篇
林业   2840篇
农学   3478篇
基础科学   2005篇
  3878篇
综合类   13072篇
农作物   2146篇
水产渔业   1324篇
畜牧兽医   4854篇
园艺   1645篇
植物保护   1821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540篇
  2022年   1189篇
  2021年   1228篇
  2020年   1183篇
  2019年   1158篇
  2018年   850篇
  2017年   1255篇
  2016年   1067篇
  2015年   1339篇
  2014年   1469篇
  2013年   1700篇
  2012年   2201篇
  2011年   2374篇
  2010年   2203篇
  2009年   1997篇
  2008年   1944篇
  2007年   1987篇
  2006年   2007篇
  2005年   1578篇
  2004年   944篇
  2003年   1070篇
  2002年   1077篇
  2001年   940篇
  2000年   775篇
  1999年   551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补饲不同配方酶制剂对犊牛断奶后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健康无病、6- 7月龄间断奶的公牛犊 30头 ,随机分成 3组 ,即对照组 CK、试验组 TE1和 TE2 ,每组 1 0头。对照 CK组饲喂基础日粮 ;试验 TE1和 TE2 组分别补饲0 .1 %由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与淀粉酶组成的酶制剂 E1和由木聚糖酶、果胶酶、蛋白酶与淀粉酶组成的酶制剂 E2 ;试验 60 d,测定加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 CK组相比 ,TE1组日增重提高 7.51 % (P<0 .0 5) ,混合精料、粗料与增重比各下降 7.0 0 % (P<0 .0 5)、1 .2 3% (P<0 .0 5) ;TE2 组增重提高 4.2 0 % (P<0 .0 5) ,混合精料、粗料与增重比各下降 3.86% (P<0 .0 5)和 0 .31 % (P>0 .0 5) ;试验组犊牛断奶后对粗饲料的适应性有所增强 ;两组酶配方中 ,以纤维素酶为主的 E1效果优于 E2  相似文献   
142.
:以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与聚乙酸乙烯酯树脂(PVAc)共混物作为成膜树脂,以磷酸脒基脲(GUP)、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和季戊四醇(PER)的组合物为膨胀阻燃体系,制备适用于木材的膨胀型水性阻燃涂料。以锥形量热仪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热重分析法为评价手段,对膨胀型水性木材阻燃涂料涂覆的胶合板A、仅涂覆成膜树脂的胶合板M和素胶合板S的阻燃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胶合板A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烟释放速率均比胶合板M、胶合板S的显著降低,但其残余物质量最高,并显著延长了点燃时间。在传统的膨胀型阻燃体系中引入GUP后,与APP在不同温度区间起到催化成炭作用,有利于提高涂料的阻燃性能。胶合板A的涂层受热辐射后炭化彻底,表明GUP-APP-MEL-PER是MUF-PVAc共混树脂的有效膨胀型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143.
1建场情况我市为加强病害畜禽(肉)的无害地处理工作,于1987年成立了柳村怖兽医卫生化制场,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1989年建成。现该场占地8500m2,在编人员7入。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区内建有无害化消毒处理工作间160m2,高温工作;司400m2,焚烧炉一座20m2,四级化粪池一个200m3,能同时进行消毒灭菌、高温、焚烧、销毁处理病害畜禽(肉)工作。2无害化处理情况从1989年至1998年,我市兽医卫生检疫、监督检查出送往化制场作无害化处理的病害肉共311451.4kg,其中高温处理206171.8kg,销毁105279.6kg。3体会3.1设立…  相似文献   
144.
化肥配施生物炭对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控制外源氮输入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部分替代化肥作为底肥,不同生物炭施用量(5、10、20 t·hm~(-2))对水稻生长期内稻田田面水氮磷迁移转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田面水总氮、硝氮、铵氮浓度在施肥后第3 d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并逐渐稳定;田面水总磷浓度在施肥后2~4 d内增幅较小,而后迅速下降至稳定,施加生物炭对田面水总磷的影响不大;可溶性磷浓度在施肥后2~4 d内处于平稳下降的状态,之后迅速下降至稳定。稻田施肥后10 d内是控制氮磷流失的最佳时段。采用生物炭代替部分化肥的施肥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能降低稻田田面水的氮磷浓度,稻田退水氮、磷的输出负荷分别减少了39%~50%和38%~50%,显著提高了水稻生态效益。通过综合效益评估可知,施加5 t生物炭代替化肥是综合效益最高的施肥方法,该施肥方式下氮、磷的年输出负荷分别为16.83、1.89 kg·hm~(-2)。  相似文献   
145.
【目的】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的结构功能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反向遗传技术将HP-PRRSV JXA1株的全基因组分段克隆至改造过的低拷贝载体pOKq上,并在病毒基因组两端分别添加CMV启动子和BGH终止信号肽以及在病毒全基因组第510位核苷酸突变引入Fse I酶切位点,作为遗传标记位点。采取基于DNA-launched途径进行病毒拯救,并对拯救的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构建的PRRSV JXA1毒株的全长cDNA克隆具有感染性;成功拯救了病毒,命名为rJXA1;成功引入了拯救病毒的遗传标记;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的生长曲线相似,二者达到最高滴度的时间均为感染后72 h。【结论】成功构建了JXA1株反向遗传平台,为进一步研究HP-PRRSV的致病机理、基因功能以及新型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6.
土壤水分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西的气候特点、烤烟的生产现状,进行了大田烤烟各生育期的灌水和对照(不灌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叶面积的扩展、根系的伸展和养分的吸收,烤烟的生长速度加快;灌水后的叶温与气温差小;灌水可以改善光合特性,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7.
冯志强 《湖南农机》2011,38(1):122-123
农用运输车经营利润微薄,文章从技术层面入手探讨如何深挖节约潜力、降低维修费用,从而提高间接经济效益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48.
用121只天府肉鸭,在蛋白质水平为15%、17%(添加0、0.21%蛋氨酸)和15%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ppm苯甲醇胺进行饲喂,测定21至42日龄鸭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探讨了不同饲粮条件下添加苯甲醇胺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1ppm苯甲醇胺鸭只的增重、42日龄屠宰率、胸腿肌率及鸭体蛋白、水分含量在17%,15%CP和0.21%met组显著高于0ppm对照(P<0.05—0.01),而腹脂率肌胃重及体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而20%cp及0%met组添加苯甲醇胺对增重、体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9.
以八仙花的茎段、茎尖、叶片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6-苄基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进行增殖培养.结果表明:适宜八仙花外植体表面灭菌的方法是利用0.1%氯化汞(HgC l2)灭菌7 m in;不同类型的八仙花外植体在初代培养时的增殖效果不同,茎尖在培养过程中首先伸长生长,然后陆续长出侧芽,表明八仙花的茎尖是比较适合用来进行增殖培养的外植体;继代培养以MS+6-BA 1.0 mg.L-1+IBA0.12 mg.L-1为较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侧芽在1/2 MS+IBA 0.2 mg.L-1培养基中生根率和单苗根数量均较高,说明1/2 MS+IBA 0.2 mg.L-1为较好的不定根诱导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0.
The presen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to carbohydrate ratios on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 Nine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three protein levels (30%, 36% and 42%), each with three carbohydrate levels (24%, 30% and 36%). Each diet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20 fish (initial mean body weight: 8.24±0.20 g) in indoor flow – through fibreglass tanks. The experiment continued for 8 weeks. Weight gai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were similar for the fish fed the 36% and 42% protein diets but higher than that fed the 30% protein diet. At the 36% protein level, carbohydrate contents varying from 24% to 36% ( P / E ratio of 24.0–28.2 mg protein kJ−1)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ed utilization ( P >0.05).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dietary carbohydrate level at the same protein level. Dietary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ody composition ( P <0.05), but not the condition factor, viscerosomatic index, hepatosomatic index and intraperitoneal fat ratio ( P >0.05).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36% protein and 24–36% carbohydrate with the P / E ratio of 24.0–28.2 mg protein kJ−1 seemed suitable for optimal growth and feed utilization, and carbohydrate could cause protein-sparing effect in diets for juvenile yellow catf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