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0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841篇
林业   761篇
农学   418篇
基础科学   342篇
  854篇
综合类   4437篇
农作物   611篇
水产渔业   598篇
畜牧兽医   1243篇
园艺   799篇
植物保护   382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736篇
  2011年   823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506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明确玉米螟为害对玉米造成的经济损失,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及时进行科学防治,2018年和2019年调查了田间自然条件下玉米螟在不同品种上发生为害情况,对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2018年玉米螟发生为害程度明显重于2019年;雌穗受害程度明显高于茎秆.虫口密度在0~4头/株范围内与单稳重呈负...  相似文献   
22.
中国自然保护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引入了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这一新发展理念。然后分析了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本文认为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范式,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社区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有利于增强保护区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高级阶段。在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利益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基于社区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社区参与能力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3.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的准确性,为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6个数学模型预测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的发生量,验证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一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分别为2级、4级、2级和1级,与实况级别完全吻合,预报结果准确。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二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依次是4级、5级、2级和1级。同样与实况级别全部相同。预报的准确率为100%,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个运算简便、准确性高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4.
苦荞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西藏、陕西、四川、贵州等4省区的210份苦荞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0对SSR引物中,有16对引物多态性良好,共扩增出17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达118个,占总数的66.3%;210份苦荞种质的遗传变幅为0.62~0.98,平均值为0.8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8处可划分为5大类。聚类结果显示,来自同一地区的苦荞品种显示出聚为一类的趋势,表明苦荞的遗传信息受地理分布的影响较大;第V类所聚的41份分别来自西藏(27份)、陕西(8份)和贵州(6份)的品种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其他种质相比,这41份材料不仅遗传差异较大,而且遗传来源广泛,可作为苦荞核心种质筛选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晋北马铃薯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基于积温稳定性原理,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得出最高气象产量对应的适播期,并分析适播期的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晋北马铃薯生长季气温以0.32℃·10a-1速率呈升温趋势,≥5℃积温以47.0℃·d·10a-1速率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晋北马铃薯产量影响显著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出苗~分枝期的平均气温,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需水量,出苗~分枝期、花序形成~可收期及全生育期的最高气温≥30℃的日数。气温和日照基本为负效应,降水在营养生长期为负效应,生殖生长期为正效应。晋北马铃薯适播期随着气候变暖有提前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末至5月中旬,9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21世纪最初10 a适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2010年以...  相似文献   
26.
甘蓝型冬油菜在西北寒旱区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甘蓝型冬油菜在西北寒旱区的适应性,以29份甘蓝型冬油菜品系为材料,分析在天水、兰州两个试点越冬率、生育期、产量、含油量及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品系在天水试点越冬率均高于兰州试点,在天水试点,21份参试品系越冬率80.00%以上,而兰州试点在覆盖条件下越冬率平均为14.49%,最高为平甘1号(48.50%)。联合方差表明,试点气候差异是引起越冬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与天水试点相比,参试品系北移至兰州试点后越冬期延长,冬后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延长;在天水试点参试品系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千粒重、折合每667 m~2产量、含油量平均值分别为133.52 cm、32.79 cm、51.37 cm、3.15 g、184.20 kg、40.16%,较兰州分别高22.11 cm、31.58 cm、2.47 cm、0.66 g、160.54 kg、22.54%;变异分析表明,在天水试点参试品系越冬率、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含油量变异系数相对兰州试点较小,相对稳定。结论:天水试点气候条件更适合甘蓝型冬油菜的生长,参试品系越冬率高、农艺性状良好、产量高、含油量高,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及含油量之间的相关性,以20份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器大小、农艺性状、种子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并对控制花器特征基因mf6、apetala和my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花冠直径受雌蕊直径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可综合为花器各性状长度、雌蕊直径和花器各性状宽度;以花冠直径为指示性状,将20份白菜型冬油菜花冠划分为3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663;千粒重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小花,mf6在大花中相对表达量上调了151.63%,而apetala和myb分别下调了83.80%和72.70%。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间花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在育种中可通过增加花冠直径来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油菜产油量,培育高含油量白菜型冬油菜品种。mf6、apetala和myb基因对白菜型冬油菜花器生长发育均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8.
利用来自不同育种环境的10份白菜型冬油菜材料,通过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分析其抗寒性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处理,分析DNA去甲基化对白菜型冬油菜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及低温胁迫下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种环境选育的材料,其半致死温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材料2018-FJT、DT-7、DT-9与MXW-1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6.04℃、-15.98℃、-15.63℃、-15.04℃;材料CT-2360、CT-2380、CT-2400、CT-2420、CT-2440、CT-2460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32℃、-11.6℃、-11.42℃、-11.44℃、-12.97℃、-13.28℃。依据半致死温度,10个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2018-FJTDT-7DT-9MXW-1CT-2460CT-2400CT-2380CT-2420CT-2440CT-2360。抗寒性的形成与育成环境的纬度和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选择抗寒性及产地不同的4个材料CT-2360、MXW-1、2018-FJT、DT-7进行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 000μmol·L~(-1) 5-azaC处理能显著抑制幼苗的根生长,4个材料的根长较对照减少93.14%~95.06%;低温下5-azaC处理对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幼苗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以及强抗寒性材料DT-7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最显著(P0.05);低温处理过程中,4个材料的SOD、POD、CAT活性均上升,以低温处理5d最显著(P0.05),其中2018-FJT的SOD活性增幅最高,为45.85%,DT-7的POD活性增幅最大,为460%,CT-2360的CAT活性增幅最显著,为321.02%。HPLC分析发现常温下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的甲基化水平为77.48%,高于其他3个抗寒性强的材料;经过5-azaC处理后发生明显的去甲基化作用,证明抗寒能力受DNA去甲基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9.
藤稔葡萄主枝环剥对果实着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藤稔葡萄主枝环剥促进其果实着色的效果以及对花青苷合成相关重要基因的表达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枝环剥不仅可提高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并且明显改善果实着色,使外观颜色加深,果皮花青苷含量增加,果面光泽明亮度(L*值)和颜色组分b*值下降,颜色组分a*值以及红色葡萄果实颜色指数(CIRG值)增大。环剥处理还明显促进了UFGT、MYBA1和MYBA2的表达,MYBA1和MYBA2于环剥处理后的第2周(花后63 d)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值。UFGT的表达水平与花青苷的积累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环剥处理使UFGT的相对表达高峰提前1周左右。  相似文献   
30.
以菊花‘神马’和‘黄绣球’的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基因型及激素组合对不定芽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诱导分化培养基为:‘神马’:MS+6-BA 1 mg/L+NAA 0.1 mg/L;‘黄绣球:’MS+6-BA 2 mg/L+NAA 0.1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神马:’MS+6-BA 1 mg/L+NAA 0.2 mg/L;‘黄绣球:’MS+6-BA 1 mg/L+NAA 0.5 mg/L。两者的最适生根培养基都为:1/2MS+NAA 0.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