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6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811篇
林业   739篇
农学   410篇
基础科学   336篇
  835篇
综合类   4425篇
农作物   621篇
水产渔业   574篇
畜牧兽医   1216篇
园艺   792篇
植物保护   37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736篇
  2011年   818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631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了研究蓝点马鲛()生活史特征的异质性,根据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东海外海渔场的拖网调查采样数据,对其叉长和体重关系的月间及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依据收集的367尾蓝点马鲛样本,求得其叉长和体重关系(b的估计均值为2.794。本研究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和9个线性混合模型,用于研究蓝点马鲛的叉长和体重关系()在时间及性别上的差异。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和均方根误差值均表明,最复杂的线性混合模型(即月份和性别对两个参数P<0.01)。在最优模型中,a值则与此相反。本研究表明,月份和性别对蓝点马鲛叉长和体重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线性混合模型能把月份和性别的异质性通过随机效应在单个模型中更准确、快速地体现,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此模型在数据来源异质性研究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2.
相手蟹属两种蟹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定了相手蟹属红螯相手蟹和褶痕相手蟹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二者的序列长度相同,均为533bp,且A、T、D、C的含量相似,分别为198bp(37.1%),206bp(38.6%),84bp(15.8%),45bp(8.4%)和200bp(37.5%),205bp(38.5%),81bp(15.2%),47bp(8.8%);二者的序列有49处差异,其中21个位点为转换、22个位点为颠换和6个缺失/插入位点。进一步对20种相手蟹属蟹类的长度为361bp的16S rRNA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AT的含量为78.6%~82.9%,明显高于GC的含量,且存有91个变异位点。从NJ树和遗传距离来看,在分布于中国的3种相手蟹中,无齿相手蟹和红螯相手蟹的亲缘关系最近(d=0.0151),而它们与褶痕相手蟹的亲缘关系则较远(d=0.0924/0.0923)。分布于中国的相手蟹和分布于北美的相手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距离(差异),表明它们之间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互为单系起源。  相似文献   
163.
栉孔扇贝秋季苗种培育、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20日~2005年5月9日,在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贝类育苗场进行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秋季苗种培育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2004年11月中旬得到的壳高约0.1cm的秋季苗种2.2×106粒,在育苗池中暂养,12月份当水温降到8℃左右时移秋季苗种到保温效果比较好的藻类培育池中培养,苗种可安全过冬。次年5月当海区水温回升到10℃左右时将该苗种移到海上养殖区。2005年5~12月,通过对秋季苗种进行定点采样调查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扇贝壳高的特定生长率SGR(%/d)在0.22±0.30~3.18±0.41之间,壳高与壳长的关系式为L=0.8101H-0.076,壳高、壳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0.1521H2.6268,W=03625L2.2191,成活率(%)在85±2.45~97.2±2.0之间。5~12月栉孔扇贝没有出现大量死亡现象,顺利地度过了夏季高温期。  相似文献   
164.
不同生长阶段斑节对虾消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斑节对虾不同生长阶段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斑节对虾在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根据消化酶活性,可将斑节对虾生长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在体长10~12.5 cm阶段之前,随着个体的增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不断升高;第2阶段,在12.5 cm之后,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肝胰腺、胃、肠3种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在不同生长期也不一致,大致上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胃>肠;脂肪酶活性:肠>肝胰腺>胃;淀粉酶活性:肠>胃>肝胰腺。  相似文献   
165.
生物有机体元素组成内稳性是生态化学计量学核心概念之一,研究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及N、P分配可以明确其生态策略和适应性、竞争性。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了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N、P内稳性与生长对模拟N、P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N沉降增加情况下,翅碱蓬吸收积累N表现为"绝对"的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P沉降增加情况下,翅碱蓬吸收积累P呈现一定的生态化学内稳性,调节系数HP为0.754,HN∶P为0.792。N沉降增加促进了翅碱蓬积累P,翅碱蓬生长可能受N限制。N、P沉降增加情况下,翅碱蓬株重、P吸收积累量与株高间均表现为异速生长。N沉降增加,翅碱蓬株重生长比株高快,P积累相对减慢。P沉降增加,翅碱蓬株高生长比株重快,P积累也相对更快。  相似文献   
166.
2008年夏季用浅海Ⅰ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黄骅港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4种,其中原生动物2种、桡足类11种、糠虾类2种、毛虾类1种、钩虾类1种、糖虾类2种、毛颚类1种、被囊类1种、幼体类2种、水母类1种。平均生物量320.6mg.m-3,生物量的波动范围75.2~1310.6mg.m-3。近岸海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明显高于远岸;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0.33)、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0.31)、太平洋纺锤蚤Acartia pacifica(0.12)、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0.038)、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0.34)和刺尾歪水蚤Tortanus Spinicaudatus(0.04)。  相似文献   
167.
分析了经1.5%木瓜蛋白酶55℃酶解3 h后的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酶解产物(上清和沉淀)的营养组成。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水解度为44.24%;上清冻干物(FDS)中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7.13%和13.91%,其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鲜味氨基酸总量(ΣDAA)、牛磺酸Tau含量及F值(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较酶解前分别提高了8.96%、6.06%、39.10%和16.67%,表明其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酶解前要高。沉淀冻干物(FDP)中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分别为44.49%和10.40%,而粗脂肪含量高达33.28%。FDP中总氨基酸含量(ΣAA)、ΣEAA、ΣDAA、Tau含量及F值均下降,但其ΣEAA在ΣAA中的比例高于40%,且8种EAA含量评分均高于FAO/WHO评分模式要求。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FDP中含有饱和脂肪酸(SFA)8种(44.8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27.5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7种(27.64%),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丰富。研究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通过木瓜蛋白酶酶解南极磷虾得到的FDS和FDP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开发为人类重要的蛋白来源。  相似文献   
168.
青龙湖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青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确定水体营养化现状,于2016年12(冬季)对青龙湖10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以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冬季青龙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17属、50种(含变种),硅藻和绿藻是青龙湖浮游植物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表现为硅藻-绿藻型;优势类群为硅藻门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螺旋变型(M.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及蓝藻门类颤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优势种在各采样点分布差异不明显。冬季浮游植物丰度均值为6.71×104个/L,生物量均值为0.07mg/L;各采样点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指数分别为0.98~2.31、0.61~2.37及0.19~0.84。冗余分析(RDA)表明,pH、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水温与氧化还原电位与青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关系最为密切。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结果为中度污型水平。  相似文献   
169.
为研究环境与摄食因素对人工鱼礁区不同体长许氏平鲉分布的影响,采用2017—2018年山东省近岸3处鱼礁区环境和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利用变异系数CV均值将样本的体长分为10组,每组体长间隔为33 mm,并使用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比较不同海域许氏平鲉体长组成的相似性;运用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各环境要素对不同体长组许氏平鲉分布的影响;运用胃含物分析法分析许氏平鲉的食物组成。结果显示,西霞口与长岛鱼礁区样本体长组成相似性指数为70.66%,前三岛鱼礁区与西霞口鱼礁区、长岛鱼礁区的相似性指数较低,分别为54.94%和59.46%;大体长(299~365mm)许氏平鲉的分布与水深、水质指数(WQI)和化学需氧量(COD)相关性较大,喜好水深较深、营养丰富的水域;小体长(35~200 mm)许氏平鲉喜好水深较浅,水质好的水域。大体长(200~365 mm),高龄(2~3龄)的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类和蟹类,优势饵料为鱼类(IRI为65.94%);小体长(35~200 mm),低龄(0~1龄)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蟹类,优势饵料为虾类(IRI为45.69%)。研究表明,在浅水区域投放幼鱼保护型鱼礁,为幼鱼提供庇护所;将捕捞作业集中在深水区,减少对许氏平鲉小体长个体的兼捕,可以达到针对性增殖、保护许氏平鲉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0.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栖息地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宇  邹晓荣  张敏  谢峰  吴昔磊 《海洋渔业》2010,32(2):178-185
根据2000~2007年度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商业捕捞数据,结合海洋环境数据(SST,SSA,SSHG以及等温层深度),运用4种关联建模方法计算其栖息地指数,并使用Surffer 8.0软件绘制出HSI的空间分布图。通过2008年度的捕捞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0.6HSI0.9的区域;采用最大值法时,主要产量集中在0.8HSI1.0的区域;采用最小值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0.3HSI0.6的区域。通过4种模型的验证结果比较,本文认为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能较好地反映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中心渔场位置以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