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8篇
  免费   1293篇
  国内免费   2086篇
林业   1385篇
农学   1260篇
基础科学   907篇
  2273篇
综合类   9014篇
农作物   1270篇
水产渔业   719篇
畜牧兽医   2756篇
园艺   1206篇
植物保护   1017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915篇
  2021年   999篇
  2020年   817篇
  2019年   774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975篇
  2016年   621篇
  2015年   898篇
  2014年   967篇
  2013年   1173篇
  2012年   1592篇
  2011年   1563篇
  2010年   1493篇
  2009年   1281篇
  2008年   1291篇
  2007年   1103篇
  2006年   938篇
  2005年   768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370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61.
生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转化、基因工程改良以及生菜的原生质体培养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生菜分子育种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生物技术在生菜育种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62.
油松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陕西省3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子园和1个优良种源区的优树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林分、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方差分量大于林分;不同种子园和同一种子园的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生长最好的家系比生长最差的家系苗高生长大1倍以上;油松家系种子千粒质量之间变异较大,变异幅度为20.04~65.10 g,种子千粒质量与地径相关紧密而与苗高相关一般;油松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较高,运用生长量指数,评选46个优良家系,可获得苗高和地径16.32%~27.86%和6.39%~23.08%的遗传增益,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表7参12  相似文献   
963.
河池市农业资源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人口与耕地、粮食的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笔者通过综合分析评价河池市现实的农业资源和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要素,进行了潜在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同时提出保护和提高河池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除国家在政策和财政上继续支持粮食生产外,应优化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保护好基本资源,优化耕地利用结构;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要实行科技兴农,推广应用粮食生产新技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64.
【目的】在机采种植模式下,研究无膜替代有膜对棉花生长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为无膜棉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筛选到的适宜无膜栽培的棉花新品系中棉619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置大田有膜与无膜对比试验,分析有膜、无膜配置对棉花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光截获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无膜棉生育期推迟9 d、叶面积指数和光截获率降幅分别达到8%和7.16%;无膜处理下的干物质积累起始期和结束期均晚于有膜棉,且干物质积累的持续期和最大速率较有膜棉降低3 d和0.714 g/ d,但生长特征值却高于有膜棉14.893 g;无膜处理的果枝数、结铃数显著减少,籽棉和皮棉产量比有膜处理低6.73%、7.79%,差异不显著,且衣分变化不明显。【结论】中棉619能够不用地膜种植,通过优化栽培措施可以降低无膜棉对叶面积、生物量、光截获率以及产量的损失,实现绿色植棉。  相似文献   
965.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筋力(强筋、中筋、弱筋)冬小麦品种子粒灌浆过程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3个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小麦品种的AGPP,SBE和强筋品种的SSS酶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花后20d达到峰值;中筋和弱筋品种的SSS酶活性则呈双峰曲线,花后10d和20d分别有两个峰值,且第2个峰值显著高于第1个峰值.表明强筋品种子粒中淀粉合成酶底物含量丰富,淀粉合成可能比较活跃,而中筋和弱筋品种子粒中支链淀粉合成可能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966.
本研究以pAHCl7、pCD29A质粒为基础,分别构建了玉米泛蛋白(Ubi)启动子调控的纤维素酶基因(BGLI、CBHII)与rd29A启动子调控的DREBlA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DB,pBDC。其植物选择标记基因为乙酰CoA转移酶基因(BAR),该载体适用于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并通过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BGLI,CBHlI和DREBlA基因对单子叶植物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7.
为了解外源性IFN-γ对植入前期大鼠下丘脑内IL-4表达的影响,通过阴道口肌肉注射不同剂量IFN-γ后观察植入前期大鼠下丘脑内IL-4表达的变化,并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其检测。结果表明:在下丘脑的视前大细胞核(POMA)、视前内侧核(POM)、交叉上核(SO)、视上核(SC)、室旁核内侧部(PVM)和室周核(HPV)等处均有IL-4阳性细胞的表达分布;试验1组(注射IFN-γ25 000 IU)和试验2组(注射IFN-γ75 000 IU)各个核团中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少而且差异显著(P<0.05),2个试验组相比,在部分核团中阳性细胞数试验1组高于试验2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下丘脑内IL-4阳性细胞随着外源性IFN-γ剂量的增加而减少,从而说明外源性IFN-γ有可能会影响下丘脑中IL-4蛋白的表达分布。  相似文献   
968.
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4个抗原结构域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进行原核表达,以期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为检测猪瘟抗体的ELISA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技术扩增了重组S21质粒载体上的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ABCD,A1A2,B和C。分别将4个片段克隆于pMAL-p2X载体中,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片段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将4个片段分别转化到表达菌TB1、BL21、BL21-CodonPlus(DE3)-RP和BL21(DE3)中,共得到16株重组表达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均可在这4种表达菌中表达,但以BL21-CodonPlus(DE3)-RP的表达效果最好,可表达出可溶性并且产量较高的目的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可以被猪瘟阳性血清和针对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结论】只表达目的基因的抗原结构域,可以缩短表达片段的长度,有利于获得可溶性目的蛋白,并且具有良好的血清学反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69.
拮抗微生物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拮抗微生物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从杀虫、杀菌、除草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微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拮抗微生物在生物防治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并对一些有关拮抗微生物的热点问题、当前微生物在生物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0.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studies on effects of zinc toxicity on lymphoid organs by the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pathology and flow cytometry (FCM). 200one-day-old Avian broiler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randomly, and fed on diets as follows: controls (Zn 100mg kg-1)and zinc toxic (Zn 1 500mg kg-1, zinc toxic group Ⅰ; Zn 2 000 mg kg-1, zinc toxic group Ⅱ; Zn 2 500 mg kg-1, zinc toxic group Ⅲ) for seven weeks. The weight and growth index of the thymus, spleen and bursa of Fabricius were reduced in both zinc toxic group Ⅱ and zinc toxic group Ⅲ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G0/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s of the lymphoid organs was higher, and S, G2+M phases lower in zinc toxic groups Ⅱ and Ⅲ than in control group. Lymphocytes were depleted and degenerate in the lymphoid organs. The reticular cells of the bursa of Fabricius proliferated and the reticular cells of the thymus were also degenerate and necrotic,particularly in zinc toxic groups Ⅱ and Ⅲ.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ore than 1 500 mg kg-1 impaired the progression of lymphocytes from the G0/G1 phase to S phase obviously, inhibited the development of lymphoid organs and caused marke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ymphoid organs. Potenti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observ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