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1篇
  免费   853篇
  国内免费   1341篇
林业   967篇
农学   736篇
基础科学   581篇
  1492篇
综合类   6961篇
农作物   875篇
水产渔业   504篇
畜牧兽医   1926篇
园艺   1007篇
植物保护   696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667篇
  2021年   708篇
  2020年   593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458篇
  2017年   719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851篇
  2012年   1228篇
  2011年   1161篇
  2010年   1149篇
  2009年   987篇
  2008年   970篇
  2007年   863篇
  2006年   724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暴雨条件下紫色土区玉米季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暴雨条件下,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坡耕地玉米全生育期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规律,为研究区氮素流失预测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径流小区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苗期(5月1日),拔节期(5月26日),抽雄期(6月27日)和成熟期(8月4日)进行模拟降雨,结合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夏季暴雨多的特点,开展降雨强度为1.5 mm·min-1,坡度为15°条件下地表径流、壤中流和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特征的研究。【结果】(1)玉米各生育时期地表径流产流率和产沙率总体表现为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地表径流产流率和产沙率均表现苗期最高,抽雄期最低;壤中流产流率则表现为抽雄期最高,成熟期最低。(2)玉米各生育时期地表径流中总氮流失率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呈增加,在降雨36 min后基本趋于稳定,总氮和可溶性总氮流失率均在玉米苗期最大,平均值分别为5.24和4.74 mg·m-2·min-1;玉米全生育期地表径流中硝态氮流失率则在降雨30 min后基本稳定,铵态氮流失率呈现波动性,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率均在玉米拔节期最大,平均值分别为3.90和0.14 mg·m-2·min-1。在玉米全生育期地表径流中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与地表径流量呈现极显著线性关系。(3)壤中流中总氮流失率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随降雨时间延长缓慢增加,壤中流中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率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变化趋势与总氮一致,而铵态氮流失率在玉米全生育期呈现波动性;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率均在玉米拔节期最大,平均值分别为25.04、20.34、16.20和0.22 mg·m-2·min-1。在玉米全生育期壤中流中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与壤中流量呈现显著线性关系,且均在玉米拔节期表现为斜率最大。(4)玉米各生育时期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率均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在玉米苗期表现为增幅最大,平均值为0.92 mg·m-2·min-1。在玉米全生育期,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量与侵蚀泥沙量呈现极显著线性关系。(5)地表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素流失量均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最大,壤中流中总氮流失量则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最大,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量在玉米苗期最大。壤中流为研究区坡耕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占氮素流失总量的64.07%-83.39%。可溶性总氮为径流中氮素流失主要形态,以硝态氮为主要形态。【结论】1.5 mm·min-1降雨强度下,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总氮流失量分别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最高,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均在拔节期最高,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潜在风险,控制苗期地表径流量和拔节期壤中流量可减少该区域氮素流失量。  相似文献   
992.
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缓解贵州环境承载力及能源短缺的压力,促进贵州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贵州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秸秆的利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移栽方式对K326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K326品种在重庆地区不同海拔区域适宜的种植移栽方式,于2011年在不同海拔高度地区进行膜上、膜下移栽方式对比,分析了膜上和膜下两种移栽方式对K326植物学性状、烟叶品质和经济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移栽方式有利于提高K326的整体感官质量,在中海拔膜上烟的种植方式有利于K326的整体感官质量,K326的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均价表现为膜下移栽方式大于膜上移栽方式。  相似文献   
994.
青麦糕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麦仁为原料制作青麦糕,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青麦糕进行感官品质评价,探讨了蒸煮时间、干燥温度和时间对青麦糕加工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青麦仁的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并为青麦糕的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麦糕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蒸煮时间20 min、干燥温度85℃、干燥时间1.5h,此条件下青麦糕外观平整、颜色美观、黏弹性及软硬度适中,感官评分为86.2。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蜗壳隔板长度对离心泵径向力平衡的影响,以IH\|200\|150\|400型双蜗壳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5个不同的流量工况点对单蜗壳泵和3种不同隔板长度的双蜗壳泵内部流场进行CFD数值模拟分析。双蜗壳结构方案分别为L1:隔板弧度110°;L2:隔板弧度180°;L3:隔板弧度195°。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双蜗壳泵较单蜗壳泵能较好地平衡径向力,随着双蜗壳泵隔板长度的增加,双蜗壳泵径向力平衡效果有所提高,但效果提升并不明显,当隔板绕叶轮弧度大于180°时,隔板长度对径向力平衡影响非常小;隔板长度取L3是较合理的,在平衡径向力的同时,兼顾了铸造难度;较之单蜗壳泵,双蜗壳泵的效率和扬程有所下降,随着双蜗壳泵隔板长度的增加,泵的效率呈上升趋势,泵的扬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96.
灌注桩+锚索支护型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深基坑支护中。文章结合冲孔灌注桩在深圳GL河口调蓄池工程—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实践,介绍了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对施工准备、冲孔、确定终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和吊装、浇筑水下混凝土等各施工环节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并对施工监理工作程序和监理控制要点做了论述,借此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997.
油松试管苗培养中活性炭最适交替周期及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炭的使用交替周期(3水平)和使用浓度(4水平)为因素,采用完全试验设计,以油松成熟胚为材料,对活性炭在不定芽诱导期、增殖壮苗期以及生根期3个生长阶段中对油松试管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还针对活性炭对油松试管苗培育过程中代谢到培养基中的有害物质酚类的吸附能力做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油松试管苗生长的3个阶段,活性炭对油松试管苗的培养效果都具有明显的作用。油松试管苗培育全过程中活性炭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00 g·L-1,最佳使用交替周期为先在不含活性炭的培养基中培养2周,再转接到含活性炭的培养基中培养4周。使用活性炭可以明显降低油松试管苗培育过程中代谢到培养基中的总酚类含量。  相似文献   
998.
有机肥对连作大豆根腐病、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减轻连作大豆引起的产量下降,于1995年开始在连作大豆条件下,应用不同有机肥(猪粪、鸡粪、羊粪)进行了处理,通过1995-199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有机肥的处理区均比对照区根腐病发生的轻,并且表现出大豆整个生育期不论株高、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均比对照区高,尤以施用鸡粪区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对氟铃脲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以指导该剂型的加工,采用控制应力流变仪测定了NNO的用量、分子质量及氟铃脲质量分数变化等因素下制剂的流变性。结果发现:以NNO为分散剂制备的氟铃脲悬浮剂的流变曲线符合Herschel-Bulkley流变模型;NNO的分子质量范围和用量会影响氟铃脲悬浮剂的流变性能。在固定NNO质量分数为3%的条件下,当氟铃脲质量分数≥20%时,流动行为指数(n) < 1.0,悬浮体系表现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征;当氟铃脲的质量分数≤15%时,n>1.0,悬浮体系表现为“剪切增稠”的胀性流体特征。氟铃脲悬浮剂的流变参数屈服值(τH)与NNO和氟铃脲的相对加入量有关。当氟铃脲含量过高时,则NNO不能在氟铃脲颗粒界面形成饱和吸附,裸露的氟铃脲颗粒界面间相互搭接形成结构,因而具有较大的屈服值;当氟铃脲含量过低,则多余的NNO可在悬浮的氟铃脲颗粒间搭接形成结构,也使其屈服值增大。在试验条件下,NNO的分子质量愈大,所制备氟铃脲悬浮剂的表观黏度和屈服值愈小,流动行为指数虽略有增加,但均小于1,仍表现为假塑性特征。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情况下,以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为分散剂制备的氟铃脲悬浮剂的屈服值和流动行为指数均高于以苯乙烯丙烯酸无规共聚物(MOTAS)为分散剂制备的氟铃脲悬浮剂。  相似文献   
1000.
灌溉和生草对猕猴桃园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灌溉和生草对猕猴桃园土壤质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在陕西省眉县猕猴桃园试验地分别布设地面灌溉+除草(Ⅰ)、地面灌溉+自然生草(Ⅱ)、滴灌+除草(Ⅲ)和滴灌+自然生草(Ⅳ)4种处理,对试验地0~50 cm土层的土壤机械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Ⅲ处理使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砂粒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0.02~0.24g·cm~(-3)和0.36%~5.25%,使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黏粒质量分数和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分别增大了0.17%~7.17%、0.59%~2.53%、0.99%~7.15%和0.01~0.13;Ⅳ处理在0~30 cm土层中的速效磷和碱解氮与Ⅰ、Ⅱ处理无差异,显著高于Ⅲ处理10.75~109.55 mg·kg~(-1)和20.74~78.91 mg·kg~(-1)(P0.05),可使0~50 cm土层的速效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分别达到猕猴桃施肥标准的丰富、中等及中等水平;与其他处理相比,Ⅳ处理可使0~50 cm土层土壤黏粒质量分数增加了1.21%~2.66%,土壤粉粒质量分数减少了0.81%~1.41%,使土壤分形维数显著增加(P0.05),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最大,达0.619。因此,滴灌+自然生草(Ⅳ)的管理方式是猕猴桃园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