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84篇 |
免费 | 423篇 |
国内免费 | 67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50篇 |
农学 | 380篇 |
基础科学 | 344篇 |
746篇 | |
综合类 | 3308篇 |
农作物 | 580篇 |
水产渔业 | 246篇 |
畜牧兽医 | 948篇 |
园艺 | 385篇 |
植物保护 | 3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366篇 |
2021年 | 335篇 |
2020年 | 333篇 |
2019年 | 327篇 |
2018年 | 222篇 |
2017年 | 340篇 |
2016年 | 218篇 |
2015年 | 352篇 |
2014年 | 352篇 |
2013年 | 383篇 |
2012年 | 611篇 |
2011年 | 577篇 |
2010年 | 591篇 |
2009年 | 487篇 |
2008年 | 453篇 |
2007年 | 444篇 |
2006年 | 350篇 |
2005年 | 294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利用GraphPad PRISM5.01软件计算出受体及其亚型的密度,从而比较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亚型在大鼠输尿管各段中的分布情况。α1-AR在大鼠输尿管各段的结合位点是非均匀分布的,下段输尿管的Bmax为(14911±1253)pmol/g,明显高于上段(9077±211)pmol/g及中段(9164±158)pmol/g,上段与中段的分布差别不显著。粗制膜标本经过CEC预温育后,α1-AR与[125I]-HEAT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比对照组下降约64%。在有α1-AR亚型高特异性拮抗剂(5-MU,Cyclazosin,BMY7378)存在时α1-AR与[125I]-HEAT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放射性配基结合试验结果显示,α1-AR在输尿管下段的密度要高于上段及中段,但Kd值及Hill系数并没有区别。通过单点竞争抑制反应表明,大鼠输尿管中存在3种α1-AR亚型,即α1A-AR、α1B-AR和α1D-AR亚型,但是α1D-AR亚型与α1A-AR亚型的分布要明显多于α1B-AR亚型,而α1D-AR亚型分布略高于α1A-AR亚型。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应用EM发酵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饲喂奶牛,以观察两种方法处理的玉米秸秆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用EM发酵的玉米秸秆饲喂奶牛较青贮玉米秸秆饲喂奶牛,每天每头奶牛采食量提高1.03%,平均产奶量提高2.02%,经济效益提高0.13元;EM原液发酵的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1∶1混合饲喂奶牛,每天每头奶牛采食量、平均产奶量、经济效益分别比饲喂青贮玉米秸秆的奶牛提高2.85%、2.99%和1.15元。 相似文献
73.
AM真菌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镰刀菌萎蔫和根腐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与苜蓿中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尖孢镰刀菌萎蔫和根腐病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两类共生菌,提高苜蓿抗病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8个处理,分别为接种或不接种AM真菌、根瘤菌和病原菌以及两两组合。与对照相比,AM真菌降低紫花苜蓿萎蔫和根腐病发病率80.13%(P<0.05)。AM真菌和根瘤菌互作促进苜蓿养分吸收、叶绿素合成,互作处理较对照叶绿素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value,SPAD值)提高61.85%,茎叶N含量提高26.5倍、P含量提高54.3倍,紫花苜蓿茎叶干重提高23.4倍(P<0.05)。AM真菌促进了紫花苜蓿根瘤的形成,较对照根瘤数多111.73%;AM真菌与根瘤菌二者互作,进一步促进了紫花苜蓿生长、养分吸收,降低了紫花苜蓿发病率,同时显著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相关生化指标。互作处理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41.05%,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活性33.9%,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浓度23.32%,木质素(lignin)16.92%,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 2O 2)浓度分别降低26.68%,9.63%和25.2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24.57%。综上所述,摩西管柄囊霉与苜蓿中华根瘤菌互作,可有效减轻紫花苜蓿镰刀菌萎蔫和根腐病的发生,二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74.
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对 LPS 损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抗炎机制,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MVECs)建立LPS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3种中药成分对LPS损伤RIMMVECs表达ICAM-1的影响,并对染色结果进行了图像灰度分析与统计学检验。研究发现,RIMVECs正常状态下低水平表达ICAM-1,用LPS刺激后I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而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IMVECs强阳性表达ICAM-1。结果表明,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抗炎作用与其下调ICAM-1的表达密切相关,为阐明其抗炎机制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75.
鸡舍内外环境中气载大肠杆菌同源性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离心式采样器在5个鸡场舍内空气、舍外上风向和下风向不同距离收集气载大肠杆菌;并收集鸡的粪便,分离大肠杆菌。利用大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型技术,扩增不同测量点收集的大肠杆菌的DNA图谱。通过每个采样点的大肠杆菌的浓度变化以及大肠杆菌遗传相似性分析确认动物舍微生物气溶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结果显示:5个鸡舍内空气中大肠杆菌的浓度远远高于舍外上风和下风向的大肠杆菌浓度(P〈0.05或P〈0.01),但是舍外不同距离间的大肠杆菌浓度差异并不显著(P〉0.05)。同样,ERIC-PCR结果表明,从鸡的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与从舍内空气中分离的部分大肠杆菌(34.1%),以及从鸡场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多数大肠杆菌(54.5%)与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相似性可达100%。而从鸡舍上风向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与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相似性为73%-92%。从而说明来自动物体的大肠杆菌既能污染舍内空气,又能对其周围的环境构成污染。本研究揭示了微生物气溶胶的传播规律,具有公共卫生及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76.
应用于家蚕F2代分离群体的两种连锁作图方法的作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精细的家蚕分子连锁图谱需要合适的作图方法。应用Mapmaker/EXP3.0和F2lnkgsilk两种作图方法,对家蚕F2代91个个体为分离群体的300个AFLP标记和69个个体为分离群体的470个RAPD标记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用F2lnkgsilk作图方法分析得到的分群数与Mapmaker/EXP3.0作图方法相比有所增加,而总的图距却显著增加,平均图距也有较大的增加,但产生的二联体数基本相同。就单个连锁群而言,两种作图分析方法的连锁标记及其数目80%以上相同,但是标记间的排列顺序70%以上有差异;用F2lnkgsilk作图方法分析得到的单个连锁群的总图距和平均图距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77.
无菌分离、冲洗7日龄内番鸭长骨骨髓,收集、培养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培养过程中对照组不添加钙、磷因子,试验组加入不同浓度比例的钙磷双因子(Ca∶P分别为2∶1、1∶1、1∶2),进行破骨细胞骨髓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于培养1、3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计数,培养7d后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结果显示,培养3d时试验组TRAP阳性细胞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1组与1∶1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程度与钙磷比例大小(2∶1、1∶1、1∶2)成反比。当钙磷比例为1∶2时,破骨细胞数量最多,功能活跃。结果表明,鸭破骨细胞骨髓诱导培养体系已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78.
79.
光叶紫花苕研究状况的文献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1972-2019年光叶紫花苕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关键词、单位和区域贡献、载文期刊、作者群体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同时结合文献的阅读,系统的阐述了48年来光叶紫花苕的发展历程.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光叶紫花苕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绿肥""产量""多花黑麦草""草粉"等;《四川畜牧兽医》为该领域研究论文载文量最多刊物,其次是《草业科学》《畜牧兽医》,分别为10,8,8篇.凌新康、徐载春、匡崇义等几位作者发文较多,但大多数作者群体分布较为分散.当前国内关于光叶紫花苕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饲用和肥田,同时光叶紫花苕对生态的修复作用也崭露头角,大有发展利用之势. 相似文献
80.
通过研究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口蹄疫病毒(FMDV)多表位疫苗免疫效果的增强作用,为IL-2作为 FMDV 表位疫苗佐剂应用提供实验依据。6周龄雌性 Balb/c 小鼠,分为4组,第1组联合免疫表达猪 IL-2的重组腺病毒(rAd5poIL-2)和串联表达 FMDV 多表位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5EGS),第2、3和4组分别注射 rAd5EGS、灭活疫苗和 PBS,间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首免后每周采血分离小鼠血清,通过 ELISA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 IgG;首免后6周检测血清中抗体亚型 IgG1、IgG2a 及细胞因子 IL-4和 IFN-γ的表达水平,同时分离脾细胞,MTT 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结果显示,联合免疫 rAd5poIL-2和rAd5EGS 既能增强 rAd5EGS 诱导小鼠特异性 IgG、IgG1和 IgG2a 的分泌,又能增强其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且免疫效果强于灭活疫苗;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免疫 rAd5poIL-2后能增强 rAd5EGS 诱导小鼠 IL-4和 IFN-γ的分泌,且其诱导 IL-4和 IFN-γ分泌能力也强于灭活疫苗。说明重组 IL-2能有效增强FMDV 多表位疫苗诱导抗体分泌能力和细胞免疫应答,rAd5poIL-2有望作为 FMDV 表位疫苗的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