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7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657篇
林业   544篇
农学   378篇
基础科学   335篇
  733篇
综合类   3277篇
农作物   574篇
水产渔业   246篇
畜牧兽医   944篇
园艺   385篇
植物保护   39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981-2006年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盖度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期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以植被盖度为例,监测了藏西北地区牧草长势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盖度不高,多年平均值仅为27.2%。1981-2006年,藏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约占草地总面积的60.7%)高寒草地植被盖度年际变化属于正常波动范围;显著降低区域约占总面积的3.6%,主要分布于植被盖度相对较高的东南部地区;植被盖度显著增高区域约占35.7%,主要分布于植被盖度相对较低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在整体上,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平均盖度略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碳流进行分析,并绘制了2010年和2019年碳流图,从总量、产业和工艺三个角度对碳流动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2020年内蒙古与能源消耗相关的CO2排放量为92914.48万t,CO2排放强度在2011-2017年呈现下降趋势,但在2017-2020年不减反增,呈现反弹态势.2)在终端...  相似文献   
993.
饲用墨西哥玉米生长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养殖业畜群结构的调整,农区草食动物饲养量的增加,种植优质、高效牧草是当前人们所迫切需要的.试验就饲用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的生长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饲用墨西哥玉米适宜在冀东农区种植,该作物具有较强的分蘖性能,适于多次刈割,每茬次刈割鲜草质量400~700 g/株,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草产量大幅度增加,可采食的优质草量增多,纤维化程度大大下降,可消化养分量增加,种草的效益随刈割茬次显著的上升.墨西哥玉米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和胡萝卜素的含量都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刈割茬次间各种营养成分差异不大,非常适合青饲,经饲喂的各种草食动物,适口性好,采食率高.  相似文献   
994.
利用SAR和pH分析脱硫石膏改良碱(化) 土壤的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碱土和强碱化2种土壤施加不同数量脱硫石膏进行改良的大田试验研究,探讨了土壤N a+吸附比SAR以及土壤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年的大田试验后,2种土壤的在(0~15 cm的SAR以及pH值较对照均有了明显的降低,且不同处理的试验效果差异较大。1年的大田试验对15 cm以下土层的pH值影响甚微。这说明经过1年的大田试验后,根区活动层范围内的土壤钠碱化度明显降低,土壤理化性质在一定程度得到了改善。由于供试土壤的渗透性较差,经过N a+-C a2+交换后,0~15 cm土乘代换出的盐分不能全部被淋洗排出土体,在土体下层附集,这无疑说明了碱土改良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在改良的初始阶段,强度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要优于碱土区的改良效果,这是由土壤原有的碱化程度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5.
5种干旱区野生观赏植物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取常规根尖压片法对 5种干旱区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统计 ,并对其中的 3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 :5种植物染色体均属于二倍体 ,其中白花枝子花(DracocephalumhererophyllumBenth .)、角蒿 (IncarvilleasinensisLam .)、金露梅 (PotentillafruticosaL .)有四倍体现象 ;3种植物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白花枝子花 2n =1 2 =1 0m + 2st,角蒿 2n =2 2 =1 8m + 4sm ,北点地梅 (AndrosaceseptentrionalisL .) 2n =1 8=1 6m + 2sm ,均属于原始类型。本次试验旨在为研究物种多样性、建立干旱区野生观赏植物基因库、保护和繁育野生观赏植物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内蒙古河套灌区真实节水潜力,该研究构建河套灌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与基于机器学习的盐分模型,设置节水方案集,定量分析各方案下的灌区引、耗水量、地下水埋深、积盐量变化等。结果表明:1)水面蒸发的纳什系数均不低于0.654,相对误差绝对值不高于分别为4.82%,相关关系为0.88,排水过程纳什系数均不低于0.600,相对误差绝对值不高于分别为5.11%,相关关系为0.82,地下水埋深的纳什系数均不低于0.628,相对误差绝对值不高于分别为5.12%,相关关系为0.86,满足灌区水循环满足精度要求。本文选择采用土壤盐分模型,得到土壤积盐量与实测值的纳什系数均不低于0.76,满足精度要求。2)渠道砌衬方案S1、田间节水调控方案S2、种植结构调整方案S3的耗水节水量分别为2.93亿、3.02亿和2.54亿m3。S1+S2+S3组合方案灌区耗水节水量最多,为9.11亿m3,S2+S3方案组合次之。3)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将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利于排盐,S1方案下地下水埋深大于3 m的面积比例较基准方案增加了7.59%,不利于灌区排盐。田间工程措施使得相应的农田入渗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有利于灌区脱盐,S2方案下地下水入渗补给量较基准方案减少2.57亿m3,灌区地下水位下降较为明显,S2方案有利于灌区脱盐。S3方案下地下水入渗补给量略微减少,地下水位变化不大,有利于灌区脱盐。不同方案组合,S1+S2、S1+S2+S3方案下对地下水埋深影响较大,尤其是S1+S2+S3方案在灌区西北部、山前、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东部的形成连片埋深高值区,影响区域生育期农田作物与林草地植被生长。S1S2方案下不利于灌区脱盐,自然植被生育期平均埋深超过2.5 m的比例较基准方案增加了5.46%。在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约束下,推荐耗水节水量最大的方案S2+S3,即灌区适宜的耗水节水潜力为5.69亿m3。该方案下虽然也会引起地下水位略有下降、进乌梁素海排入水量略微减少,但最有有利于灌区排盐。研究可为引黄灌区节水方案制定与灌溉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7.
为保证山地果园索道安全稳定运行,并在网络环境较差的山地果园实现对索道驱动系统轴承故障诊断,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一维端对端轻量化CNN检测方法1D-MRL-CNN(one-dimensional mountain ropeways lightweigh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直接对采集到的一维振动信号进行检测。基于残差结构(residual structure)和深度可分离卷积(deep separable convolution),引入BN(batch normalization)层,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模型的参数量和复杂度,并提升鲁棒性和泛化能力,适用于索道的变负荷工作状态;采用改进stem block模块、h_swish激活函数并在主体模块最后一层添加通道注意力机制(squeeze and excitation, SE),提高网络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为了验证模型的综合性能、变负荷工况下的稳定性以及抗噪声干扰性能,利用帕德博恩(paderborn university, PU)和凯斯西储(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WRU)数据集进行试验验证。PU数据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故障分类准确率达99.43%,相比同类最优网络分类准确率提高0.97个百分点;参数量为83.44 kB,分别是Resnet18、VGG16、MobileNetV3-large和ShuffleNetV1模型的2.19%、0.81%、2.84%和3.31%。CWRU数据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变负荷工况下的平均准确率达96.70%,比Resnet18、WDCNN和MobileNetV3-large网络分别高9.1、4.7和10.5个百分点;在4种噪声工况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9.14%,比Resnet18、WDCNN和MobileNetV3-large网络分别高4.74、1.24和5.51个百分点。最后通过自建数据集对模型的实际工况故障分类效果进行验证,1 400个样本中仅有2个故障样本预测错误,准确率达99.86%。本研究的网络模型参数量小、准确率高,在变负荷和有噪声的工况下鲁棒性较高,适用于山地果园运输索道的轴承故障检测。  相似文献   
998.
准确地预测区域蒸散有助于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为从多项气象因子中筛选出核心因子,构建少因子蒸散预测模型,高效精确预测蒸散,该研究在九大农业区选取23个典型站点,搜集降水量、日照时数等8个气象因子数据,使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对气象因子进行重要度排序。基于排序结果,选取排序前3~5项气象因子,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对蒸散进行预测。同时,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对ELM模型进行优化,并使用这3种优化算法(GA-ELM、PSO-ELM、SSA-ELM)构建少因子混合优化蒸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CART算法重要度排序结果,蒸散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是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本站气压、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2)3种优化算法预测模型中,PSO-ELM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23个站点的蒸散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6.608~22.077 mm/d,纳什效率系数为0.824~0.998,R2为0.908~0.995,平均绝对误差为5.075~16.677 mm/d。3)ELM模型在云贵高原区和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3种优化算法在华南区和云贵高原区有较好的适用性,其中PSO-ELM模型的适用性最高。研究结果为中国九大农业区域的作物需水量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 and Faccoli)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et)的主要害虫之一[1],该虫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滇中地区大面积危害,以后蔓延至云南省15个州(市)65个县,迄今已导致6万多公顷云南松林死亡[2-5].2008年以前,该虫曾经长期被认为是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1].与大多数小蠹相似,云南切梢小蠹钻蛀在树皮与边材之间,终生潜伏生活,只有新成虫羽化后的短暂时间飞离树身,在林中活动、觅食、交配,另筑坑道入侵新寄主[6-7].  相似文献   
1000.
香花槐是目前绿化、美化、香化环境的稀有树种.根据多年研究,香花槐繁育采用嫁接、扦插技术是培育优质壮苗、大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