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81篇 |
免费 | 781篇 |
国内免费 | 122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49篇 |
农学 | 772篇 |
基础科学 | 584篇 |
1214篇 | |
综合类 | 5895篇 |
农作物 | 803篇 |
水产渔业 | 499篇 |
畜牧兽医 | 2135篇 |
园艺 | 954篇 |
植物保护 | 5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272篇 |
2022年 | 626篇 |
2021年 | 658篇 |
2020年 | 619篇 |
2019年 | 506篇 |
2018年 | 384篇 |
2017年 | 566篇 |
2016年 | 432篇 |
2015年 | 616篇 |
2014年 | 653篇 |
2013年 | 773篇 |
2012年 | 1050篇 |
2011年 | 1014篇 |
2010年 | 1070篇 |
2009年 | 892篇 |
2008年 | 901篇 |
2007年 | 810篇 |
2006年 | 642篇 |
2005年 | 510篇 |
2004年 | 307篇 |
2003年 | 211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162篇 |
2000年 | 174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62年 | 6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9篇 |
1955年 | 4篇 |
1953年 | 1篇 |
1948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1944年 | 5篇 |
1943年 | 1篇 |
1942年 | 2篇 |
1941年 | 1篇 |
194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技术与形态学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分离培养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最佳培养基为 0 .4g/ L 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CMA) ;0 .4g/ L 玉米粉液体培养基可作为保存菌种培养基。在分离培养过程中 ,必须加入活的线虫第 3期幼虫 ,以诱导菌株产生捕食性器官——菌环、菌网 ,并与其他真菌鉴别。捕食线虫性真菌有菌丝和孢子 2种形态 ,其发育时期不同。本试验分离的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 ,菌丝发达 ,无色有隔 ,隔距不等 ;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支 ,分生孢子围绕着分生孢子梗呈轮状排列 ,似梅花瓣状 ,2层以上 ;孢子呈倒卵形 ,丰满无色 ,有横隔 ,游离端大而钝圆 ,梗端小而稍尖。 相似文献
162.
对人和哺乳动物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吻合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概述.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吻合的意义在于支气管动脉的高氧血液可以进入肺动脉代偿供应肺泡组织,肺动脉的营养血液也可以进入支气管动脉代偿供应肺间质.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之间血管吻合常可以发生在胸膜面、支气管壁、终末细支气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等部位,也可以在毛细血管上发生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的吻合.根据血管吻合的长度和口径,将其分为长吻合型和短吻合型,按照血管吻合的方式分为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之间的吻合支还会通过管径扩张,增加血流量来供应局部的病变组织,因此有利于防御不利因素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为机体实施正常的呼吸功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初探大叶斑鸠菊的药效。方法:将大叶斑鸠菊制成浓度为1 g生药/mL的提取液,通过抑菌试验、利尿试验及对鸡肾肿的治疗试验,考察其药效。结果:大叶斑鸠菊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25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效果;有一定利尿作用;饲喂0.4、0.5、0.6 g/mL不同剂量大叶斑鸠菊提取液,2次/d,鸡肾肿明显减轻,鸡的存活率提高,分别为42.86%、71.43%和85.71%。结论:大叶斑鸠菊具有一定抑菌作用、利尿作用,对鸡肾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4.
本研究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能够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将LAMP与OIE参考的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且应用LAMP对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提供的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以及国内收集的50份猪的基因组、30份蜱的基因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建立的LAMP能够成功扩增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而野外收集的猪和蜱的基因组检测均为阴性。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的快速诊断以及防控。 相似文献
165.
试验旨在检测绵羊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序列突变位点,为进一步分析LEPR基因多态性与绵羊生长性状的关系奠定基础。选用美利奴羊与阿华西羊杂交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测序等方法测定了4只绵羊的LEPR基因cDNA部分序列及内含子7序列,同时利用PCR-RFLP分析两个位点在群体(229只)中的多态性。测定出LEPR基因cDNA序列长2608 bp(包含外显子2-16完整序列及外显子1和17的部分序列)和LEPR第7内含子序列全长160 bp,共发现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第2外显子中2个(T240C和A279G),第10、14外显子中各1个(A1683G,T2373C),内含子7中1个(1285+A73G),外显子中的4个变异位点均未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在研究群体中,A279G与A1683G中A的频率分别为0.415、0.467,后者处于非平衡状态,GG和AA是主要的单倍型。不同物种间序列一致性分值均比较高,但LEPR mRNA区序列一致性比内含子高,基于LEPR mR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更符合实际情况,且可靠性值更高。结果表明,绵羊LEPR基因的保守性较强,突变形式主要是转换,A279G和A1683G可能是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166.
肉牛育肥主要指专用肉牛品种一次性肥育,是肉牛养殖的核心,主要决定于品种、牛舍建设、饲料、饲养管理等关键环节,本文从肉牛品种的选择、标准化牛舍的建设、饲料配方的组成、饲养管理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西北地区肉牛育肥的成功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7.
为了探讨西南"旱三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进而估算该模式下的土壤固碳潜力,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2种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作物种植下的2mm粒径与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此消彼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85,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粒径)含量在小麦和大豆种植后高达90%左右,玉米种植后约为80%,说明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2~0.25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微团聚体的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种植作物和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5cm和5~10cm土层的本土及各个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且5~10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通过估算固碳潜力发现,玉米条带的土壤固碳潜力显著大于小麦-大豆条带,在耕作处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农作物的响应不同。因此,在西南"旱三熟"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不同粒径有机碳含量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土壤固碳潜力主要由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决定,水稳性大团聚体更易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外,合理安排农作物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
对某奶牛场16头乳牛产前10d至产后56d血样的瘦素、酮体、葡萄糖、脂肪水平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浆瘦素、血酮、血脂含量在不同乳牛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酮体在产后14~49d出现高峰,瘦素和血脂从产后第0d到产后第56d内逐渐升高。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血酮与血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亚临床酮病组乳牛的瘦素和血脂水平分别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血酮正常组,其瘦素、血酮和血糖在试验期内的波动频率明显减少,跨度变长,瘦素在试验期内仅出现一个两端接近0、波峰不超过1.5ng/mL的波。证实,产后乳牛瘦素、血酮、血糖含量的低频率波动变化和产后8周内血浆瘦素跨时持久的单峰动态变化与乳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