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18篇
  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5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5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2年   1篇
  19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水稻突变群体的构建及功能基因组学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随着水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完成,功能基因组学已成为重点研究内容。功能基因组学主要研究生物有机体内各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而了解所有基因如何协调发挥作用完成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分析鉴定基因功能的方法,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构建饱和的基因突变群体,通过突变体分析鉴定基因功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各种构建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在功能基因分离鉴定上的应用。自发突变的频率极低,且自发突变基因的分离难度比较大,只能作为突变群体构建的辅助方法。利用EMS等化学诱变剂可以在短时间内构建大量点突变群体,并可用TILLING进行突变检测,但多位点的点突变使突变表型难以鉴定。由快中子等物理诱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构建大量缺失突变体,且可用Ddeteagene系统进行检测;但多基因缺失、多位点缺失和内含子缺失等使突变表型的分析可能无法进行。利用T—DNA、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等构建插入突变体已经成为突变库构建的主要方法。T—DNA插入已成功应用于水稻大规模突变体的构建,但只限于转基因效率较高的品种;T—DNA在基因组中整合的复杂性以及转基因过程中由组织培养等引发的突变等,增加了突变体表型和分子分析的难度。Tos17是目前应用最为成功的反转录转座子,但多拷贝的插入使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和分子鉴定较为困难,因为只有10%左右的突变性状是由Tos17插入引起的。理论上,Ac/Ds双因子系统是目前最理想的水稻插入突变库构建体系,Ds的单拷贝插入,大大方便了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分子鉴定;Ds的回复突变,可以验证突变表型是否由Ds插入引起;但在血转座酶驱动下Ds可能发生的多次跳动所形成的痕迹(footprint)也可能影响突变表型的分析。RNAi可以有效地使目标基因沉默,但并不是所有基因均可被RNAi沉默;对多因一效基因或同源性较高的基因家族,RNAi会同时作用这些基因,沉默表型很难鉴定。可见,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不同的方法是可以互补的,通过各种方法是能够构建成理想的水稻突变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