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0篇
  免费   897篇
  国内免费   1745篇
林业   885篇
农学   920篇
基础科学   709篇
  1600篇
综合类   6918篇
农作物   1267篇
水产渔业   741篇
畜牧兽医   2416篇
园艺   1105篇
植物保护   841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816篇
  2021年   733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702篇
  2018年   494篇
  2017年   774篇
  2016年   548篇
  2015年   748篇
  2014年   812篇
  2013年   957篇
  2012年   1228篇
  2011年   1354篇
  2010年   1225篇
  2009年   964篇
  2008年   1094篇
  2007年   926篇
  2006年   750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安全系数是管道完整性评价方法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统评价方法仅考虑了管道所处地区等级对其影响,未能全面评价管道的真实安全状态。提取管道相关风险因素,比较各因素间相对重要程度并建立表征不同风险状态的分值体系,根据所得风险分值对安全系数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安全系数能够反映含缺陷管段实际风险状态;结合径向基网络方法的自学习特点,将各风险因素作为输入,修正后的安全系数作为输出,建立基于径向基网络的管道安全系数计算模型。由模型训练得出的修正安全系数与测试样本吻合度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修正安全系数在考虑地区等级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了其他重要风险因素的影响,为管道完整性评价中的安全系数取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2.
采用DEA-mamlquist指数测算2004—2019年中国17个玉米主产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检验农村互联网发展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结果显示:2004—2019年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2%,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单轨模式驱动。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显著(P<0.01)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协同作用驱动。分区域来看,农村互联网发展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P<0.01)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建设,发挥互联网“连接经济”的优势,应用多元化互联网技术,促进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33.
泛素/26S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26S proteasome system, UPS)是蛋白质泛素化的重要途径,作为蛋白质翻译后重要的修饰系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UPS中泛素受体蛋白、E3泛素连接酶、去泛素化酶等能相互协调,通过在目标蛋白上连接或去除不同数量的泛素来介导目标蛋白的降解、改变亚细胞定位、蛋白活性等,从而调控种子的大小。对不同作物中泛素/26S蛋白酶体系统调节种子大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研究种子大小的调控机制及育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4.
水稻稻瘟病菌胁迫应答cDNA片段的表达及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抗稻瘟病品系G205为材料,应用cDNA微阵列分别获得了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的含NBS LRR的cDNA克隆(暂命名为RIM1, rice induced by Magnaporthe grisea)和一个受稻瘟病菌抑制的编码腈水解酶(Nitrilase)的cDNA克隆(暂命名为NIT),并通过Northern得到证实。RFLP分析将RIM1和NIT分别定位于水稻第2和第3染色体上,它们均位于控制水稻稻瘟病部分抗性QTL区间。  相似文献   
335.
30%已·乙水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30%已.乙水剂处理极显著缩短穗下部节间长度,降低了植株和果穗的重心,提高了子粒形成期和灌浆期穗下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极显著提高穗下部节间折断时的最大载荷和径向的碾碎强度,增加了穗下各茎节的粗度,总体提高玉米茎的抗倒伏性能。同时,化控处理降低了空秆率和秃尖长,提高了行粒数和穗粒重,显著提高了产量,化控措施使玉米子粒产量与茎秆质量得到了协同改善。  相似文献   
336.
【目的】以前期通过穗发育芯片筛选到一个水稻Dof家族转录因子OsDof6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OsDof6的表达模式与生物学功能。【方法】OsDof6的基因、蛋白及启动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点编辑,通过实时定量PCR和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对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中存在大量与光响应、激素响应及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了2种不同突变类型的功能缺失突变体9522Dof6-3和9522Dof6-4。对突变体T1株系进行表型观察发现,相较于对照,两种突变体在营养生长阶段分蘖数明显降低,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后,两种突变体的抽穗时间推迟约3 d。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OsDof6在水稻根、茎、叶和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穗发育后期相对表达量明显提高;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OsDof6定位于细胞核。【结论】初步判断OsDof6基因会影响水稻分蘖数与抽穗期。  相似文献   
337.
针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14个科研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进行频数、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发现:单位风气、团队协作、科学作风、人文环境和鼓励创新等科技软实力相互间呈低度至中度相关。说明单位风气、团队协作、科学作风、人文环境和鼓励创新相互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协调好单位风气、团队协作、科学作风、人文环境和鼓励创新相互间的关系,才能做大做强做优农业科研机构,促进农业科研产业安全、科学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38.
为了研究不同春小麦品种年际间碳同位素分辨率(Δ)的稳定性及其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选择不同生态区的小麦品种,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品种Δ及不同部位Δ的差异,并分析了Δ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同一品种的Δ差异很小,稳定性好,同一年份不同品种的Δ差异较大,旱地小麦品种的Δ低于水地小麦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Δ存在较大差异,叶片Δ与茎秆Δ很接近,且高于籽粒Δ。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旱地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低于水地小麦品种,Δ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39.
不同肥料滴灌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滴灌施肥条件下设不施氮(N0)、不施磷(P0)、不施钾(K0)和氮磷钾均施(NPK)4个处理,以传统灌溉施肥方式(施用量同NPK处理)为对照,研究滴灌水肥一体不同肥料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相较于磷钾肥,玉米对氮肥更敏感。N0处理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整株氮磷吸收量均显著降低,其叶片钾含量、茎鞘磷含量极显著增加,导致叶片钾积累量、茎鞘磷积累量显著增加。P0和K0处理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分别导致磷素和钾素吸收量显著降低。不施磷钾肥处理氮素从秸秆向子粒的转运受到限制,子粒含氮量下降,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降低。滴灌条件下,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玉米养分吸收均衡、分配合理,物质生产和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40.
以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黑河27、黑河29为材料,在控制磷素供应水平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灌水量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干旱强度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O2^-含量递增的幅度明显小于磷低效基因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的幅度显著小于磷低效基因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大而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的渗透调节能力要明显大于磷低效基因型。表明大豆耐旱性与其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渗透调节物质是构成其耐旱性的重要物质基础,磷高效基因型膜脂过氧化程度小于磷低效基因型,并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