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3篇
  免费   893篇
  国内免费   1673篇
林业   935篇
农学   876篇
基础科学   669篇
  1497篇
综合类   7165篇
农作物   1276篇
水产渔业   757篇
畜牧兽医   2443篇
园艺   1192篇
植物保护   80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755篇
  2021年   702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673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759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982篇
  2012年   1269篇
  2011年   1416篇
  2010年   1263篇
  2009年   1045篇
  2008年   1163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823篇
  2005年   602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弄清食用甜蕨和苦蕨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以VE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等方法,研究了食用甜蕨和苦蕨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0nm下,甜蕨和苦蕨黄酮提取液的含量分别为843.59μg/g和614.15μg/g;甜蕨和苦蕨黄酮提取物对DPPH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苦蕨与甜蕨黄酮提取物浓度为12.283μ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87.13%和50.21%,苦蕨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甜蕨,但二者的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VE。  相似文献   
992.
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 purpureum)是由美洲狼尾草和象草育成的三倍体杂交种,于1981年从美国引入,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大力推广。为杂交狼尾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针对目前国内杂交狼尾草的研究现状,就其栽培过程中的种植密度、氮肥施用水平和刈割情况等技术要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3.
以磷高效、耐铝毒的大豆双抗品种BX10为实验材料,采用1/5Hoagland营养液水培并进行低磷(-P)和铝毒(+Al)胁迫处理,收集胁迫后6h、2d和12 d的根叶材料,克隆大豆γ-ECS和hGSHS基因cDNA片段并测序验证,以大豆凝集素Le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胁迫条件下大豆根和叶片中γ-ECS和hGSH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低磷和铝毒胁迫均诱导了两个基因的表达,前期(2 d)增加幅度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但胁迫后期(12 d)两个基因的表达在不同胁迫处理和组织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些差异可能与胁迫的作用特性和hGSH合成酶的细胞定位有关.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甘蔗产量及氮肥、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甘蔗种植体系中施肥对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对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甘蔗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为19.1%~26.3%,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2.0%~15.3%。其中优化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均为最高,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50%的施氮量或50%的施磷量均显著降低氮肥利用率或磷肥利用率。在当地的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0 kg N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而且能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5.6%。  相似文献   
995.
随密度增加,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PAR)总截获率相应增大,上层截获率增大,穗位叶层和下层截获率下降。三个密度条件下,总截获率、穗位叶层及下层截获率均以"80+40"配置为最高;上部截获率以"60+60"配置最高,且随着大行距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花后群体光合速率(CAP)随密度增加相应升高;同一密度下,各行距配置间表现为"80+40">"70+50">"60+60">"90+30",且随密度增大差异变大。群体呼吸效率(CR)花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均表现为随密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的比例(CR/TCAP)随密度增大而增大;相同密度下,"80+40"配置显著低于其他配置,且随密度增大表现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9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茶茎尖组织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核苷(ZR)、脱落酸(ABA)4种内源激素的方法。应用反相C18色谱柱,以甲醇-水(含0.75%冰乙酸,35∶6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该方法各峰分离效果理想。IAA、GA3、ZR、ABA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5、0.01、0.02、0.01 mg/L,回收率分别为98.2%、97.9%、96.3%、93.4%。该方法易操作且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997.
小麦品种百农AK58及其姊妹系的遗传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百农AK58是目前我国黄淮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利用表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蛋白质含量及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657对SSR分子标记分析了百农AK58姊妹系及其亲本的遗传构成, 以发现大面积品种的亲本选配规律。百农AK58在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单株穗数上略优于其姊妹系丰收60和百农4330。百农AK58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合与亲本郑州8960相同, 为(1, 7+8, 5+10), 其姊妹系丰收60和百农4330的亚基组合与亲本温麦6号相同, 均为(1, 7+9, 5+10)。SSR标记分析表明, 百农AK58对亲本周麦11、温麦6号和郑州8960遗传成分的继承率分别为47.4%、28.9%和23.7%, 而丰收60的继承率分别为47.9%、30.7%和21.4%。可见, 这2个品种在遗传上与周麦11有较大的相似性。百农4330继承这3个亲本的遗传成分比例非常相近, 分别为33.1%、32.4%和34.6%。在A、B、D基因组及染色体水平上, 3个亲本品种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也表现不均衡性。百农AK58有40个不同于丰收60和百农4330的SSR特异位点, 主要分布于1A、4A、5A、6A、1B、4B、5B、6B、7B、1D、2D、3D和7D染色体, 其中多数位点已知存在与产量、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 推测这些特异位点在百农AK58成为大面积种植品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花生ahFAD2A是控制种子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的关键基因。利用ahFAD2A基因特异引物检测远杂9102, 豫花9416等52个花生品种的ahFAD2A基因等位变异, 并比较其中13个品种的ahFAD2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 花生ahFAD2A基因存在G-A两种单核苷酸等位变异(野生型ahFAD2A-wt和突变体ahFAD2A-m), DNA序列比对结果证实, 豫花9416等10个品种(突变体)与远杂9102、延津花籽和开农白2号(野生型)相比, 在ahFAD2A基因的448 bp处存在核苷酸G-A突变。应用real-time PCR检测ahFAD2A等位基因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动态显示突变体豫花9416等位基因(ahFAD2A-m)在种子发育中期表达量稍高, 种子发育后期表达量下降速度较野生型远杂9102(ahFAD2A-wt)更快。进一步测定豫花9416和远杂9102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油酸、亚油酸积累和油亚比动态, 发现两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豫花9416在籽粒发育前期油酸相对含量已超过亚油酸, 油亚比大于1并逐渐增加, 而远杂9102到籽粒发育中后期油酸相对含量才高于亚油酸, 油亚比逐渐接近于1左右。  相似文献   
99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郑单958和丰单3号为材料,于六叶期喷施玉米专用抗冷剂聚糠萘水剂(PKN),研究PKN对黑龙江省3个积温带上花后玉米穗位叶衰老生理及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第I积温带到第III积温带,气温逐渐降低; 两玉米品种穗位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绿素(Chl a+Chl b)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同一积温带,两品种不同处理的穗位叶SOD、POD、CAT的活性随生育期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PKN处理后3个积温带的两品种穗位叶SOD、POD、CAT的活性及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MD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从第I积温带到第III积温带,两品种籽粒的干重均随籽粒的发育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而灌浆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且两品种籽粒干物重和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 PKN处理后两品种的籽粒干物重和灌浆速率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0年和2011年PKN处理后3个积温带两品种的产量均增加。2010年第III积温带的ZDTR和FDTR的增产幅度比第I、第II积温带高2.58%、1.17%和2.04%、1.48%。2011年第III积温带的ZDTR和FDTR的增产幅度比第I、第II积温带高8.2%、5.1%和3.4%、0.8%。由此可见,PKN处理后延缓玉米叶片衰老,提高籽粒的灌浆速率,最终增加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法对云南大理弥度新街烟区烤烟外观质量总体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大理弥渡新街烟区烤烟外观质量总体较好,但有部分样品存在成熟度不够、光滑或微青2个方面问题;云烟97的下部叶存在明显的发育不良、成熟度不够、烘烤不当等方面的栽培与调制方面的问题。探索性数据分析法是一种十分稳健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表征烟叶外观质量的总体特征,且有利于揭示烟叶质量异常的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