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2篇
  免费   1348篇
  国内免费   2046篇
林业   1802篇
农学   1517篇
基础科学   1162篇
  2435篇
综合类   9869篇
农作物   1425篇
水产渔业   1019篇
畜牧兽医   3481篇
园艺   1566篇
植物保护   1150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73篇
  2022年   954篇
  2021年   1098篇
  2020年   954篇
  2019年   940篇
  2018年   677篇
  2017年   1036篇
  2016年   753篇
  2015年   1071篇
  2014年   1131篇
  2013年   1313篇
  2012年   1843篇
  2011年   1920篇
  2010年   1788篇
  2009年   1482篇
  2008年   1661篇
  2007年   1454篇
  2006年   1273篇
  2005年   892篇
  2004年   586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植物单宁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中的多酚类聚合物。由于化学结构复杂及其对微生物的广谱拮抗作用,使得植物单宁的微生物降解有一定的困难。然而,依赖于肠道单宁降解菌及单宁降解酶,反刍动物可通过胃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实现对植物单宁的降解,从而减少瘤胃中蛋白质降解、防止瘤胃鼓胀、抑制甲烷生成、增加动物体重、改善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等。因此,近年来,植物单宁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调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结构、种类、添加剂量以及试验动物种类和饲养方式的不同,使得植物单宁调控瘤胃发酵的效应也有所差异。为此,本文在综述微生物降解植物单宁的机制与单宁降解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植物单宁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期为植物单宁作为潜在的绿色添加剂在调控瘤胃发酵及改善反刍动物机体健康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2.
本试验旨在揭示不同添加量、不同种类的中链脂肪酸对50∶50精粗比饲粮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为中链脂肪酸种类及添加量的选择及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全价混合日粮(TMR,精粗比50∶50)为发酵底物,在体外瘤胃液(取自延边黄牛)中分别添加0 (对照组)、0.2%、0.8%、1.2%、2.0%(干物质基础)的辛酸(C8)、癸酸(C10)和月桂酸(C12)。每个中链脂肪酸5个组(CON组、T1组、T2组、T3组和T4组),每组3个平行。研究它们对肉牛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产气参数、甲烷产量、瘤胃原虫数量、发酵参数、体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时间点辛酸和癸酸各试验组的产气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月桂酸T2~T4组产气量从24 h开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月桂酸添加量的增加,产气量在24、36 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2)随着3种中链脂肪酸添加量的增加,甲烷产量和瘤胃原虫数量均呈线性下...  相似文献   
973.
本研究以玉米花丝为原料提取多糖.选取花丝类型、花丝和水的比例、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两次重复.结果表明:玉米花丝多糖提取的最佳方法为:采用老花丝,花丝和水比例为1:6,60℃水浴2.5 h,提取率为3.65%.通过浓缩、离心、沉淀等过程,并去除蛋白质、色素等杂质,得到玉米花丝粗多糖.将粗多糖进行...  相似文献   
974.
在甘肃秦王川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苗期调亏灌溉对蚕豆需水规律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处理蚕豆在苗期、拔节期及花荚期需水量减少,叶面积、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下降,在鼓粒成熟期则相对增加,作物的总需水量减少.叶面积、蒸腾速率和棵间蒸发减少是调亏灌溉需水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调亏灌溉能够延缓鼓粒期叶片衰老,提高光合速率,使光合同化物向籽粒分配的比例增加,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75.
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相对于东盟国家在农村地区较为灵活多样的普及形式仍有可以借鉴的地方。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经验和成果的搜集,结合网络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适宜我国农村不同地域特色的农业网络信息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976.
红壤丘陵景观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点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探究景观尺度上土壤有机碳(SOC)空间格局与变异特点,选择典型红壤丘陵景观采样,分析表层SOC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红壤丘陵景观SOC平均含量为12.7gkg-1,变异系数为31.3%,属于中等程度变异;SOC半方差模型为指数模型,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金/基台值为6.3%);SOC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与景观单元内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高度一致。SOC含量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四类利用方式下SOC含量顺序为水田(16.0gkg-1)旱地(11.2gkg-1)果园(9.5gkg-1)林地(8.4gkg-1)。空间可视图显示利用方式对SOC含量的影响大于高程。研究表明利用方式和地形(高程和坡度)是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景观SOC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7.
施肥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方式下旱地土壤酶活性与养分间的相互关系,以30年(1979-2008)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旱地小麦田耕层(0~20cm)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小麦秸秆与氮磷配施的土壤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提高,但全钾含量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与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磷酸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依次为0.6747、0.5878、0.6414(n=9),其余酶活性之间相关不显著。土壤蔗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土壤全氮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和有机质含量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9、0.9997、0.9998、0.9863(n=9);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中的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密切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5、0.9587(n=9),而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中的全钾含量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978.
间伐对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伐是森林经营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4块油松人工林样地分别进行46.6%,56.2%,67.1%的3个强度间伐以及对照处理,通过植被群落调查,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后油松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结果表明:油松林分经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后单木胸径、树高、冠幅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但单位面积蓄积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弱度、中度间伐能够增加林下植物种类,提高林下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但是强度间伐后林下植物种类并不会增多,此现象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林分经不同强度间伐后,林下植被优势种各异;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林下植被生物量增加。综上,合理的间伐能够促进林分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研究区选择56.2%左右的间伐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979.
以我国东北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分析试验区冻融环境及春季解冻期室外降雨侵蚀过程。结果表明:温度大体经历了降温、稳定和升温3个阶段,对应地表土壤经历了冻结、稳定冻结和融化3个过程;表层土壤在冻结和融化的两个过程中都经历了冻融作用,其中10月末至12月初和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均是地表土壤经受冻融交替作用强烈的时期,特别是融化阶段是控制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的关键时期;冻融前后土壤含水率减小19%、土壤容重减小8.9%;整体土壤侵蚀速率表现为增加趋势;小雨强解冻深度浅的处理,侵蚀速率增加幅度不大,坡面细沟以宽浅型为主;大雨强侵蚀速率波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980.
冀北山地油松和落叶松林下枯落物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内油松、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水文效应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油松、落叶松枯落物厚度分别为6.1和4.0cm,枯落物蓄积量为33.93和43.16t/hm2;浸泡24h后测定油松枯落物的含水量为268.10g,落叶松枯落物含水量为157.54g,二者的有效拦蓄量分别为30.07和57.56t/hm2。油松、落叶松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枯落物浸水0~4h内吸水速率最大,4~8h内逐渐变缓,10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