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3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959篇
林业   925篇
农学   752篇
基础科学   474篇
  1003篇
综合类   5914篇
农作物   920篇
水产渔业   384篇
畜牧兽医   2093篇
园艺   954篇
植物保护   45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556篇
  2021年   577篇
  2020年   564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632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632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782篇
  2012年   1022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938篇
  2009年   847篇
  2008年   845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711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102.
近年来,牧场逐步走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后备牛的培育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犊牛健康管理是牧场成败的关键,但如何做好犊牛健康管理,成为制约奶牛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本文对河南洛阳生生牧业有限公司的犊牛健康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旨在了解犊牛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大型牧场应用的犊牛管理模式,促进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索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对猪源冠状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高致病毒株及其宿主细胞PK15作为研究对象。正常PK15细胞接种TGEV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点PK15细胞中一些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稳定表达和稳定干扰IFITM1表达的PK15细胞系。将一段靶向干扰猪源IFITM1的shRNA序列及猪源IFITM1全长,分别插入pLKO.1-EGFP-Puro载体及pLVML-Myc-MCS-IRES-Puro载体中,分别构建出pLKO.1-IFITM1shRNA-EGFP-Puro及pLVML-Myc-IFITM1-IRES-Puro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后获得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慢病毒侵染PK15细胞后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及稳定干扰IFITM1表达的PK15细胞系,分别命名为PK15-IFITM1及PK15-IFITM1-/-,并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FITM1干扰效率及表达情况;TGEV接种PK15-IFITM1-/-和PK15-IFITM1,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TGEV的拷贝数。结果显示,PK15细胞接种TGEV后的48 h内,一些ISGs的mRNA水平均有所上升;PK15-IFITM1-/-细胞系的干扰效率为70%,PK15-IFITM1细胞系表达成功;在PK15-IFITM1-/-细胞系中,IFITM1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促进了TGEV的复制。反之,在PK15-IFITM1细胞系中,TGEV的复制受到了抑制。但IFITM1的表达或缺失却不影响TGEV对PK15的吸附作用。总之,IFITM1对TGEV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IFITM1不影响TGEV对PK15细胞的早期吸附,这为后续IFITM1抗冠状病毒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餐厨废弃物(food waste,FW)的资源利用受到广泛关注。FW焚化、填埋、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因其面临的环境可持续性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饲料化技术可以将FW转化为高价值的饲料,从而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养殖成本和环境污染,但该技术应符合减少、再利用和回收有机废物的处理原则。作者综述了FW的饲料化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FW饲料化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酶处理、藻类培养、昆虫过腹、发酵技术。其中热处理可以确保微生物安全性,是其他技术的预处理技术。藻类培养和昆虫过腹技术可以将FW转化为植物和昆虫蛋白,避免同源污染,但尚不清楚藻类和昆虫在FW利用过程中是否会造成污染物积累。酶处理和发酵技术可以将FW中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酶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需要考虑特殊的酶制剂。发酵技术的机械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高,其核心是微生物,需要筛选有效的、能充分利用FW的微生物。目前FW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较少,在其生产和应用中要特别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为了使FW饲料真正作为动物饲料进入食物链,研究人员必须对不同动物(含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性能和产品特性进行研究,以确保动物健康及动物产品对人类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5.
以‘兰引Ⅲ号’结缕草为试材,进行无土栽培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的隔离层(遮阳网、无纺布、地膜、砖块)材料对‘兰引Ⅲ号’结缕草草皮质量的影响;通过定期测定草坪盖度、密度、颜色及成坪后的草皮强度,以便筛选出适合的无土草皮生产的隔离材料。结果表明:建植70d后遮阳网隔离层草皮的盖度为92.78%、100cm2密度为81.34枝、色泽为6.67,均高于其余隔离层材料,生长过程整体表现为遮阳网砖块无纺布地膜;砖块的草皮强度为5.98kg,显著高于其余3种隔离层材料,但砖块隔离层与遮阳网隔离层相比建设成本太大。综合考虑,认为遮阳网隔离层比较适合‘兰引Ⅲ号’结缕草无土草皮的生产,而地膜的排水透气能力较差,不适宜作为‘兰引Ⅲ号’结缕草无土草皮生产的隔离层材料。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萝卜的裂根性,为耐裂根萝卜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TA.XT Plus型物性测试仪进行穿刺试验,对耐裂根品种韩玉1号和易裂根品种雪单1号肉质根的上、中、下部位分别进行相关测定。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屈服力、屈服能、脆性、根皮及根肉平均硬度的差异并不一致;而耐裂根品种的屈服力、屈服能、脆性与易裂根品种的差异显著,说明屈服力、屈服能、脆性指标可以作为萝卜耐裂根性的主要指标,且均应选取萝卜肉质根中部进行穿刺测试。  相似文献   
107.
褪黑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激素,不仅能够调节动物昼夜节律,还能够从多方面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对于季节性繁殖动物,褪黑素根据日照时长的变化表现出抑制或促进繁殖性能的作用。对于幼年动物,褪黑素表现出抑制发情的作用,体成熟后则表现促进发情的作用。褪黑素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动物繁殖活动,除此之外,褪黑素还能够直接作用于生殖系统甚至早期胚胎,通过提高组织及细胞抗炎及抗氧化功能来改善动物繁殖性能。目前,褪黑素能够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及炎症、促进畜禽繁殖和调节昼夜节律,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详细描述了褪黑素的生物合成以及分泌调控,并结合褪黑素的生理功能,阐述了对动物繁殖性能以及辅助生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日本精准农业研究与开发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精准农业以减轻环境负荷、增加产量为目标。正在给农业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日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其特殊性,自1998年农林水产省启动开发项目“日本式精准农业”以来,一些大学与企业合作进行了不少基础性研究。为此。介绍了日本精准农业理念及研究情况.对我国发展精准农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小麦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金正勋  赵西华 《作物学报》1996,22(4):490-494
选用6个蛋白质含是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对亲本在F1-F3的蛋白质含量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GCA与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要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三个世代gcaMs/scaMs值均极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逐渐增加,因此蛋白质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随着世代的推进,基因加性效应越显重要,在  相似文献   
110.
青花菜在脱分化及分化过程中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脱分化培养的第12天该酶活性的大幅度增加与愈伤组织的明显发生相对应;分化培养的第21天该酶活性的大幅度增加与真正的芽发生相关.脱分化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c带、e带发生在愈伤组织产生以前,可能是脱分化的原团;分化时c带在芽点出现以前的重新出现可能与分化的启动有关.在脱分化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略有升高;在分化过程中该酶活性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