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9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825篇
林业   602篇
农学   506篇
基础科学   397篇
  763篇
综合类   4198篇
农作物   708篇
水产渔业   396篇
畜牧兽医   1129篇
园艺   634篇
植物保护   331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720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548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芪中药化合物成分,并获取其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集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flora imbalance diarrhea)的作用靶点,将两者预测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映射,获得共同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关系,用Cytoscape_3.8.0软件对其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用AutoDuck_4.2.6软件对其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芪含有11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核心成分,其对应靶点基因65个,疾病靶点854个,交集靶点25个。PPI网络中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6(IL6)、NF-κB抑制剂α(NFKBIA)、IL1B、IL10、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C-C基序趋化因子2(CCL2)为关键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阿米巴病、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A型流感、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参与转录调控、免疫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核心成分与TNF、IL1B等关键靶点结合紧密,亲和力较好。【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1B等靶点,通过参与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进而治疗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相似文献   
72.
以杂交中稻组合II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3种晒田强度(0~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5%、60%±5%和40%±5%,分别记为W1、W2和W3)和3种穗肥运筹(晒田复水后第1、8和15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分别记为S1、S2和S3)对灌浆结实期水稻光合生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晒田程度和穗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转运和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互作效应,且晒田影响最为显著,氮素穗肥运筹次之。轻度晒田(W1)复水后第1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会降低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和有效穗数,推迟至复水后第8天或第15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可以提高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收获指数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中度和重度晒田(W2和W3)复水后第1天和第8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可以提高孕穗期和齐穗期剑叶Pn和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构成指标、稻株氮素积累与利用。经过分析比较得出,TSRI模式下W2S1为晒田强度和穗肥运筹的最优组合,产量达到10.96 t ha-1。  相似文献   
73.
于2008-2009年对兰州市五泉山公园部分木本观赏植物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木本观赏植物真菌病害32种,危害部位以叶部为主。寄主植物以杨柳科和蔷薇科为主。引起病害的病原真菌隶属21属32种,以半知茵和子囊菌为主。同时,根据病害的种类及发生特点提出加强植物检疫、适地适树、正确养护管理、强化园林技术措施及尝试利用生物...  相似文献   
74.
遮阴处理对小蓬竹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濒危植物小蓬竹对光照的适应性,设置轻度遮阴(LS,74.32%自然光)、中度遮阴(MS,44.83%自然光)、重度遮阴(SS,18.57%自然光)3种遮阴处理,以自然光为对照,观测了小蓬竹叶片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轻度遮阴小蓬竹植株叶片数量显著增加,比叶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无明显差异,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b相对含量略有升高;中度遮阴及重度遮阴小蓬竹叶片相对数量、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相对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比叶重、可溶性淀粉、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较小.说明小蓬竹对轻度遮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度遮阴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遮阴加重的情况下,小蓬竹降低比叶重、促进扩展生长、提高总叶绿素尤其是叶绿素b的含量,从而提高光照截获面积与光吸收能力;调节游离脯氨酸含量维持正常的细胞膨压;减少光合有机物的净积累,将能量更多地用于生命活动的维持;保持足够的可溶性糖并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从而加强对弱光逆境的抵御能力.由此推断,小蓬竹对中度及重度遮阴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5.
为满足旱地全膜双垄沟农艺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玉米精量播种机。为实现播种机平稳工作、保证膜下播种深度,采用双向平行四杆仿形机构,根据初始工作角和最大上下仿形量,确定了仿形机构的各项尺寸参数,上下仿形量可达到98.35 mm,左右仿形角达到15.2°,满足仿形播种要求;为减少漏播,降低空穴率,采用凸轮-平面连杆开启式穴播轮;借助ADAMS软件对穴播器成穴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探讨了穴播轮滑移率对穴孔形状的影响,并以此对播种机的前进速度进行优化,降低了空穴错位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精量播种机作业后空穴率为0.9%,穴粒数合格率为93.6%,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为91.8%,穴位错孔率为2.5%,作业质量符合行业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6.
戴春霞  刘芳  葛晓峰 《茶叶科学》2018,38(3):281-286
茶鲜叶含水率是茶叶加工业中衡量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实现茶叶加工过程中茶鲜叶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高光谱技术分析茶鲜叶含水率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对茶鲜叶高光谱图像感兴趣区域光谱数据的提取,利用4种不同的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提取特征波长,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特征波长和茶鲜叶含水率定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卷积平滑处理后的正交信号校正的预处理结合逐步回归分析法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茶鲜叶含水率预测效果最佳,模型校正集、交叉验证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7、0.8342和0.7749,最小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1、0.0311和0.0371。由此可见,高光谱技术能有效的实现茶鲜叶含水率的检测,这为茶叶加工业中衡量茶叶品质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7.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9,自引:14,他引:49  
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育种创新能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78.
膜下沟灌中不同灌水量对黄瓜生长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艳侠 《中国蔬菜》2010,1(21):51-54
在早春大棚采用膜下沟灌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量对黄瓜生长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苗期、根瓜开花期黄瓜根系吸收水量小,25m3·(667m2)-1灌水量较为适宜,结瓜期和盛瓜期随着植株和根系生长需水量逐渐增多,30m3·(667m2)-1灌水量较为适宜。从产量上分析,30m3·(667m2)-1处理产量最高,并且和25m3·(667m2)-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9.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的战略性资源。铁皮石斛、“浙八味”等浙产特色中药材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种植过程中病虫危害、农药不合理使用等因素已成为药材质量安全的隐患。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迟,基础研究薄弱,少量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病虫发生症状、田间药剂防治等方面;生产上缺少登记农药可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安全用药规范几乎是空白,抗药性研究还刚起步,意味着科学用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浙产特色中药材病虫害化学防治的研究现状,包括病虫害鉴定、实验室和田间药剂筛选、农药残留及抗药性等方面,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提出应加强病虫害防治与药材质量安全相关的基础研究,加快药剂筛选与登记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强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加快综合防治技术集成推广,推进安全用药,为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期为其他特色作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0.
针对兰州市秦王川引大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地区耕地盐碱综合防治的研究目标,以菌糠和醋糟两种有机废弃物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了4种有机废弃物处理(菌糠7 500 kg·hm-2,JKⅠ;菌糠15 000 kg·hm-2,JKⅡ;醋糟7 500 kg·hm-2,CZⅠ;醋糟15 000 kg·hm-2,CZⅡ)对盐渍化土壤的容重、pH值、电导率以及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电导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醋糟对次生盐渍土壤的质地疏松、盐分抑制和修复改良效果总体上优于菌糠。施加有机废弃物耕种一季作物后,土壤容重下降6.45%~10.93%,土壤pH值下降0.59%~0.93%,土壤电导率下降36.84%~44.44%,且达到显著水平;有机废弃物对成熟期小麦叶片电导率影响最为明显,JKⅠ、JKⅡ、CZⅠ、CZⅡ4个处理分别显著低于CK 14.75%、16.76%、10.07%和20.14%;CZⅡ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增产1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