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1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928篇
林业   643篇
农学   520篇
基础科学   417篇
  795篇
综合类   4573篇
农作物   730篇
水产渔业   383篇
畜牧兽医   1162篇
园艺   768篇
植物保护   35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805篇
  2011年   787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一类时滞微分系统解的渐近性态.在一些比已有文献通常附加的局部李普希兹条件更弱的条件下,证明了此系统的每个有界解趋于某平衡态.我们的结果推广了已有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2.
八珍汤对乳牛产后免疫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提高乳牛产后期免疫状态的新方法,对试验乳牛分4组(产前第30d至产前第1d灌喂组、产前第15d至产后第15d灌喂组、产后第1d至第30d灌喂组、不灌喂中药对照组)灌喂中药八珍汤,检测产后期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结果发现,产前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d升高;产前产后组CD3、CD4和CD8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d和第15d升高;产后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5d和第30d升高,CD4细胞数量也在产后第30d升高。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产前产后组在产后第1~30d明显提高,产后组在产后第15d和第30d明显提高。各组乳牛产后期CD21细胞数量的变化相近。结果表明,从产前第15d开始到产后第15d每日喂八珍汤,能明显提高乳牛产后期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增加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而对B细胞数量增加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优良品种HRX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杏鲍菇优质菌株HRX3定向驯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的菌株,其对温度的耐受性能有明显改善;提高培养基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成分,可以增强菇体内相关酶的活性;并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该菇的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药用真菌--瓦尼木层孔菌(杨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尼木层孔菌(杨黄)是一种新的药用真菌发现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它属于担子菌门的锈革孔菌科。由于它生长在杨树上,且子实层表面为黄色,故当地人称之为杨黄。本文对该菌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粪臭素在家畜养殖中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兵  陈安国 《家畜生态》2004,25(4):205-206,210
粪臭素是L-色氨酸的细菌降解产物,是引起反刍动物急性肺水肿和肺气肿(ABPE)的主要物质,同时也是产生猪肉异臭味的主要物质,严重危害家畜养殖。本文综述了粪臭素的理化性质及合成途径、在家畜中的作用机理、影响粪臭素的因素及降低家畜体内粪臭素的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酯酶同工酶在食用菌菌种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分析了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基种类对平菇、杏鲍菇、白灵菇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基条件下 ,酯酶同工酶酶谱的酶带呈现不同的多态性 ,由此提示同工酶在食用菌菌种选育的应用上应固定最佳培养时间及最适培养基种类 ,并在所有操作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才能得到稳定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甘蓝多酚氧化酶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杀虫剂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间动力学法,在研究了甘蓝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有机溶剂和杀虫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多酚氧化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4,最适反应温度为55℃;丙酮和乙醇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和辛硫磷以及小菜蛾和桃蚜取食的胁迫会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Stratospheric ozone (O3) depletion has led to increased terrestrial ultraviolet‐B (UV‐B) radiation (290–320 nm). Leaves exposed to this radiation produce UV‐absorbing compounds in the epidermal cells, which protect plants from UV‐B damage.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UV‐absorbing compounds in the UV‐B sensitivity of weeds (common chickweed (Stellaria media), downy brome (Bromus tectorum), green smartweed (Polygonum scabrum), redroot pigweed (Amaranthus retroflexus), spotted cat’s‐ear (Hypochoeris radicata), and stork’s‐bill (Erodium cicutarium)) seedlings were exposed to 0, 4 (field ambient), 7 (18% O3 depletion) and 11 (37% O3 depletion) kJ m?2 d?1 of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B radiation in a greenhouse. Ultraviolet‐absorbing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second true‐leaf (0.5 cm2 samples) with methanol : distilled water : HCl (79 : 20 : 1) in an 85°C water bath for 15 min, and the absorbance of the extracts measured at 300 nm. The shoot dry biomass was recorded to determine the susceptibility to UV‐B radiation. Common chickweed was the most sensitive and green smartweed the least sensitive weed to UV‐B radiation. The latter accumulated more UV‐absorbing compounds and this accumulation occurred earlier compared with common chickweed. As UV‐BBE radiation levels increased from 0 to 11 kJ m?2 d?1, the green smartweed shoot biomass did not decline. However, the biomass of all five susceptible species declined despite an increase in the UV‐absorbing compounds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UV‐B radiation. Therefore, formation of a ‘UV‐screen’ in these species is not sufficient to fully prevent UV‐B damag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UV‐absorbing compounds in the six species was plotted against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UV‐B radiation, no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Thus, 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UV‐absorbing compounds may be a major factor in the protection of certain species against UV‐B radiation and may offer some degree of defence in other species, it does not explain UV‐B susceptibility differences in weedy specie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9.
西安荷斯坦奶牛群5个基因座位遗传多态性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PCR-RFLP方法对西安荷斯坦牛的κ-en、β-lg、β-lg5′侧翼区、CSN1S2、IGFBP-3共5个基因座位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安荷斯坦牛群中,没有发现携带CSN1S2^P等位基因的个体,其多态信息含量为0。κ-en基因座位呈现低度多态(PIC=0.2366),β-lg、β-lg5′侧翼区、IGFBP-3基因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168、0.3689、0.4439,均呈现中度多态。κ-en、β-lg、β-lg5′侧翼区、IGFBP-3、CSNIS2基因座位的杂合度和DNA多态度分别为0.2742、0.3947、0.4879、0.4891、0和0.0255、0.0116、0.0333、0.0112、0。而且,在西安荷斯坦牛群中,κ-en、β-lg、β-lg5′侧翼区、IGFBP-3共4个基因座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CSN1S2基因座位处于纯合状态。  相似文献   
20.
BQ123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动态观察了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的增殖及管腔面积的改变,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 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重塑的影响。200只16日龄AA肉鸡随机均分为4组: 常温(20 ℃)对照组、低温(7~9 ℃)组、低温低剂量BQ123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组。23日龄、30日龄时测定肺动脉压,并取肺组织做石蜡切片, 以Weigert间苯二酚复红染色,形态学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定肺细小动脉外径和内径、管总面积和管腔面积,计算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值(%)mMTPA及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结果显示:(1)BQ123 抑制低温肉鸡平均肺动脉压的升高,23日龄时低温高剂量BQ123组显著低于低温组(P<0 05),30 日龄时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组均极显著低于低温组(P<0 01);(2)BQ123 抑制低温肉鸡肺小动脉WA/TA(%)的升高,30~50μm的肺小动脉,低温组极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及低温高剂量BQ123 组(P<0 01),其它分级的肺小动脉组间差异性与此类似;(3) BQ123抑制低温肉鸡肺小动脉的mMTPA的升高,30~50μm的肺小动脉,23日龄时低温组极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 组(P< 0 01), 30 日龄时低温组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组(P<0 05)、极显著高于低温高剂量BQ123组(P<0 01),30μm以下的肺小动脉组间差异性与此类似,50~12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