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step of bamboo industry, the pest investigation was done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0, and 1 500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Basing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date of recordation, there had 224 species pests, belonging to 7 orders and 49 families. Among the pest, most done harm to the bamboo slightly, except Omphisa sp., Pantana phyllostachysae and Cyrtotrachelus buqueti. The disease and pest of bamboo should be investigated in whole province systematically.  相似文献   
82.
33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基因Lr19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i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在世界各地产麦区均有发生。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抗叶锈性基因,自1966年首次将该基因从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转到普通小麦中,至今仍是一个应用潜力很大的抗病基因。本研究利用以PCR为基础的STS技术对以春小麦Thatcher为背景的50个近等基因系材料和TcLr19与Thatcher杂交F2小麦进行检测,并对33个小麦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鉴定,结果如下:(1)对以春小麦Thatcher为背景的50个近等基因系材料和TcLr19×ThatcherF2代小麦进行PCR-STS检测,扩增结果表明在50个近等基因系材料中仅有TcLr19中出现一条130bp的DNA条带,STSLr19130标记在其他49个近等基因系材料中未检测到Lr19基因;F2代中表现感病的植株没有130bp的DNA片段,表现抗病的植株有130bp的DNA条带;重复两次结果相同,进一步证明了与小麦抗叶锈基因Lr19共分离的STS标记的稳定可靠。(2)利用以PCR为基础的STSLr19...  相似文献   
83.
在7个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与血吸虫感染有关的7个因素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后根据相关程度选择4个指标建立了耕牛,血吸虫病的询检方法。利用此方法对312头牛进行询检的结果与粪检法相比其阳性检出率达88.24%。该方法的建立对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分光光度法测定肉品中磺胺药残留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检测肉品中磺胺药残留的Annino分光光度计测定法中,以不含磺胺的肉滤液代替3%三氯乙酸稀释磺胺标准品和作为空白对照,经过对含磺胺兔肉样检测后得到的数据比原方法更特异更准确。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分析化学信息素的概念、性质、作用机制,以及技术和产品特点等背景,参照国际上的现有登记制度,科学地对我国化学信息素登记、标准制订和命名等方面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6.
目的:为了小檗碱烷基化衍生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制剂处方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试验考察了小檗碱烷基化衍生物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檗碱烷基化衍生物的含量,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小檗碱烷基化衍生物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在37℃下,随着烷基碳链的延伸和增加,衍生物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越大,并与烷基碳链中碳原子的个数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其中以目前合成的8-二十二烷基小檗碱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最大.结果提示可以通过小檗碱的烷基化结构改造影响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增加体内吸收和扩大分布,并有望在小檗碱衍生物中获得新药.  相似文献   
87.
报道了福建农林昆虫地理区划,本区划是根据昆虫组成和特点、地形地貌、气候情况、作物布局及植被等诸方面的差异,提出将福建主要农林昆虫近500种,划分为闽中北(中亚热带)和闽东南(南亚热带)2个区,前者再划分为4个亚区,后者则为2个亚区。  相似文献   
88.
89.
土壤颗粒态氮作为土壤有机氮中的非稳定性部分,对土壤中氮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作物的生长及增产增收也有着重要意义.试验以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于1989年设立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冬水田平作、水旱轮作、垄作免耕和垄作翻耕等耕作方式对土壤颗粒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及颗粒态氮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由上到下含量逐渐降低.在0-60 cm的土壤深度内,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依次为垄作免耕(1.53g/kg)>冬水田平作(1.50 g/kg)>垄作翻耕(1.31 g/kg)>水旱轮作(1.16 g/kg);颗粒态氮平均含量依次为冬水田平作(0.55 g/kg)>垄作免耕(0.46 g/kg)>垄作翻耕(0.40 g/kg)>水旱轮作(0.35 g/kg).免耕能够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但无助于颗粒态氮含量的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的颗粒态土碳氮比大于全土碳氮比,表明颗粒态土壤有机质易被微生物分解,是土壤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0.
通过室内测定和盆栽防治试验,研究了黄皮酰胺纳米微乳剂(NMEC)对香蕉穿孔线虫的杀线活性和对红掌香蕉穿孔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杀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药剂处理时间延长,NMEC的杀线活性增强,在处理12h时,NMEC的杀线活性并不高于其他药剂;而在处理24h后,NMEC的杀线活性开始高于或显著高于常规黄皮酰胺,并与其他化学杀线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处理48h后,NMEC的杀线活性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药剂,并且较低用药量的NMEC杀线活性可以达到或接近较高用药量的其他药剂的杀线活性,1 mL的NMEC(400mg/L)处理48h的线虫校正死亡率高达99.33%±0.67%.在盆栽试验中,NMEC对红掌香蕉穿孔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常规黄皮酰胺,而且在用药量达到1 mg/盆及以上的施药量时,NMEC与灭线磷和克线磷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用4mg/盆NMEC处理的红掌病级数为1±0.32,显著低于1mg/盆和2mg/盆NMEC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