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48篇
  免费   1890篇
  国内免费   4367篇
林业   5050篇
农学   6230篇
基础科学   3266篇
  6813篇
综合类   11895篇
农作物   2589篇
水产渔业   1673篇
畜牧兽医   5301篇
园艺   1444篇
植物保护   2944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1139篇
  2021年   1621篇
  2020年   1435篇
  2019年   1474篇
  2018年   998篇
  2017年   1315篇
  2016年   1268篇
  2015年   1731篇
  2014年   1583篇
  2013年   2083篇
  2012年   2329篇
  2011年   2548篇
  2010年   2381篇
  2009年   2376篇
  2008年   2221篇
  2007年   2310篇
  2006年   2089篇
  2005年   2118篇
  2004年   988篇
  2003年   852篇
  2002年   722篇
  2001年   801篇
  2000年   918篇
  1999年   1291篇
  1998年   1087篇
  1997年   930篇
  1996年   898篇
  1995年   794篇
  1994年   739篇
  1993年   725篇
  1992年   586篇
  1991年   524篇
  1990年   431篇
  1989年   356篇
  1988年   278篇
  1987年   171篇
  1986年   134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1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探究播期对苏北盐碱地环境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调查和比较不同播期下‘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和产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随播种时间推迟,‘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全生育期变短;‘南粳9108’的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呈减小趋势,‘连粳11号’呈先升后降趋势;播期对‘连粳11号’株高影响差异显著,且株高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播种时间推迟,其有效穗、每穗粒数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南粳9108’在苏北盐碱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24日,‘连粳11号’为5月31日。  相似文献   
992.
为获得高温高效分解茶渣的菌株。利用高温特殊生境分离方法,从废弃茶渣中分离到有分解茶渣作用的5株菌,其中Fb菌株产生的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力均最高。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生长特性等研究,并克隆Fb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Fb属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可耐受55℃的高温。最适生长条件为:装液量30 mL、摇床转速分120 r/min、培养温度42~45℃、初始pH 5.0~7.0、培养时间16 h、盐度1.0%~6.0%。本研究首次在茶渣中分离筛选出贝莱斯芽抱杆菌,为茶渣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养殖池塘底泥环境中农药氰戊菊酯(fenvalerate,简称FV)及其异构体(分别用FV1、FV2表示反式异构体,FV3和FV4表示顺式异构体)的消除动态规律,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培育的方式观察底泥样本中FV及其手性异构体在浓度水平和异构体差异上的消除变化规律。研究发现,FV在底泥环境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不同暴露浓度条件下,FV及其手性异构体的降解半衰期均无显著性差异,FV在环境中的半衰期范围是19.47~38.73天。不同手性异构体在底泥环境中的半衰期存在差异,FV1的降解半衰期显著高于其他异构体,FV3显著高于FV2和FV4。FV在底泥环境中存在α-C位置异构的转化现象,当转化进行3周后,转化速率变慢,转化产物变化开始不断减少。研究认为,FV在底泥中的蓄积周期较长,应尽量避免FV在底泥环境中的直接残留和暴露。此外,为安全进行渔业生产和有效进行环境生态风险评价,在底泥FV残留的检测或去除研究中应区分其不同的手性异构体。  相似文献   
994.
超声波辅助提取赞皇枣环磷酸腺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UAE)提取赞皇枣中环磷酸腺苷的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测定提取的环磷酸腺苷。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和料液比对环磷酸腺苷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75W,处理时间15min,超声温度40℃,料液比1:20,提取率为644.46μg/g,比普通水浴提取率高41.6%。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创造小麦-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本研究将“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进行了正反交、F1代自交和回交,利用细胞遗传学等方法对杂种后代进行了鉴定。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其杂交当代结实率平均为37.3%,而以“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二体附加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其平均结实率为28.19%,二者差异显著(P<0.05)。杂种F1代自交结实率平均为31.45%,用“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为父本的F1代回交结实率为38.82%,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杂交后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了染色体畸变现象,说明杀配子染色体2C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创制小麦-长穗偃麦草3E染色体易位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无柄小叶榕容器苗形态和生理质量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因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和耐低温、耐盐碱的特征, 无柄小叶榕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泥质海岸防护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苗木质量直接影响到造林成活率及初期的长势。本研究以180 d的无柄小叶榕容器苗为研究材料,测定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形态、生理等共31个指标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定,找出能够反映无柄小叶榕容器苗质量的关键指标以及辅助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苗木质量主要决定于苗木的总生物量、地下干物质、地径和根团。评定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质量应以苗木的地径、全株干(鲜)重、质量指数、根干(鲜)重、茎干(鲜)重等形态指标,结合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叶绿素含量(A、B及总叶绿素)、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为关键指标,并辅以苗高和高径比作为辅助指标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采用壳聚糖、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三种不同天然保鲜剂处理,研究了它们在冷藏(5±1℃)条件下对“杨小-2,6”南丰蜜橘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及贮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5%壳聚糖处理的果实保水性最好,出现烂果的时间最晚;0.1g/L水杨酸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呼吸强度在贮藏期间波动是最小的,可溶性蛋白质达到最大峰值;10μmoL/LMeJA处理的果在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Vc、可溶性蛋白质等多项生理指标上都表现出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98.
陈燕飞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29-131
摘 要: 【目的】采用两种细菌学检查方法对牛乳中细菌进行菌数测定,比较得出最佳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标准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结果】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随机性大,对菌体数量不能做出较为宏观,全面的反应.优点是计数快速;平板菌落计数法速度慢,需要平板上长出菌落一段时后才能计数。【结论】由于平板菌落计数法通常间做梯度稀释,所以计数的线性范围大.由于是菌悬液涂布,所以比较均匀,能较好的反应菌落的疏密程度.重复性,平行性很好,是经典的计数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益智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海南典型野生分布的益智群落,随机选取27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提取果实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益智果实挥发油最大产率0.153%,最小产率为0.003%,平均产率为0.088%;27份挥发油样品共鉴定出102个化合物,其中样品间共有化合物65个,非共有化合物37个;化合物主要以萜类和含氧衍生物为主。抑菌活性试验表明,其中2份挥发油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α-紫穗槐烯,石竹烯,香橙烯,乙酸香茅酯,榄香烯,大根香叶烯,愈创木烯和榄香醇这8种化合物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为进一步验证和优化马铃薯的施肥指标体系,以标准的“3414”试验作为试验方案,同时增加“2水平+有机肥”处理,以常规高产马铃薯栽培施肥作对照处理,共设16个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各小区的马铃薯收获期植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生物鲜重、基茎粗、商品薯、商品率、理论产量、绿叶面积指数等显著差异,马铃薯理论产量与施肥量不成正比关系,最大差异高达129.30%,缺N的相对产量为69.88%,少施P的相对产量为112.16%,缺K的相对产量为95.79%,最佳施肥量为N、P、K配合为1:0.54:1.11(N=10.22、P=5.54;K=11.36)。试验结果还表明,试验区土壤中P含量已经较高,P的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大,施肥的N、P、K三元二次方程为:Y=890.75+159.64N-74.68P+22.56K-4.96N2+6.73P2-0.01K2-2.53NP-2.20NK+2.02PK;按“3414”试验的结果,每公顷的最高施肥量为N:100.5 kg;P:52.2 kg;K:222.75 kg,这可为南方稻田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少P、追N、补K”施肥技术模式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