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49篇
  免费   1984篇
  国内免费   4272篇
林业   5042篇
农学   6231篇
基础科学   3258篇
  6762篇
综合类   11697篇
农作物   2573篇
水产渔业   1663篇
畜牧兽医   5293篇
园艺   1445篇
植物保护   2941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1087篇
  2021年   1590篇
  2020年   1393篇
  2019年   1453篇
  2018年   974篇
  2017年   1293篇
  2016年   1245篇
  2015年   1724篇
  2014年   1585篇
  2013年   2076篇
  2012年   2327篇
  2011年   2544篇
  2010年   2385篇
  2009年   2372篇
  2008年   2221篇
  2007年   2309篇
  2006年   2088篇
  2005年   2117篇
  2004年   984篇
  2003年   852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801篇
  2000年   918篇
  1999年   1290篇
  1998年   1084篇
  1997年   930篇
  1996年   898篇
  1995年   793篇
  1994年   737篇
  1993年   724篇
  1992年   589篇
  1991年   522篇
  1990年   432篇
  1989年   357篇
  1988年   276篇
  1987年   170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1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7 毫秒
961.
邹星  陈源 《农机化研究》2022,44(6):251-256
为预估不同含水率的水田土壤气层减阻所需通气量,通过流变仪测得相应的水田土壤参数,并构建仿真模型进行了相应仿真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分析了不同通气量下的船底气层覆盖情况以及不同通气量下的阻力变化,解释了其减阻机理,并采用公式的形式拟合了含水率与最优通气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含水率为80%的水田土壤减阻率可以高达21.9%,对...  相似文献   
962.
履带式高地隙油茶果振动采收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茶人工采收效率低,劳动力成本大,且油茶果成熟期短、花果同期等问题,设计了可实现连续振动落果和收集的履带式高地隙油茶果振动采收机。采收机采用骑跨式车架沿油茶树种植行行走,利用曲柄摇杆机构驱动多排阵列的指排杆按照一定的运动轨迹对树冠两侧同时击打作业,落果通过收集板汇集后输送到果箱。根据击打轨迹对采收机击打装置的曲柄摇杆机构进行设计,并用ADAMS软件验证指排架运动轨迹。通过ANSYS软件对击打装置机架和采收机车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获得其前6阶固有频率,确定其不会发生共振。为接收振动掉落的油茶果,设计了高低错落分布的收集板,不仅能接收落果,且能顺利避开树干,实现整机在运动中完成振动落果和收集作业。最后,加工装配振动采收机样机,在击打液压马达转速为360 r/min条件下进行油茶林地整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果采收率为87.56%,花苞掉落率为25.86%,满足油茶果采收要求。  相似文献   
963.
土传病虫害严重制约了设施栽培的发展。蒸汽消毒相比于其他土壤消毒方法,具有诸多优点,其利用高温杀死土壤中的病虫草害,提高了土壤的通透性和排水性,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此,基于脉冲式土壤蒸汽消毒机的总体结构,重点对蒸汽输送装置的注射针头以及蒸汽罩盖、针头间距、针头数目等蒸汽盘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了设计。利用Fluent软件对土壤传热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注射针头周围土壤的温度分布云图。结果表明:持续施加蒸汽7min、停止通蒸汽35min后,在半径10cm内、深度21cm范围内,土壤的温度能保持在90℃以上,验证了蒸汽输送装置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64.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品质控制是重要的支撑技术,需在马铃薯的专用品种选育、主食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及终端消费等多个产业链环节进行检测。为此,围绕马铃薯质量安全管控方面的需求,详细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高光谱成像技术等光电检测技术在马铃薯外观形态、内部品质及缺陷检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马铃薯深加工过程中原料筛选和分等分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5.
针对目前移栽机中苗盘输送机构定位精度低、冲击大、调整不便、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ds PIC30F5015和Lab VIEW的苗盘自动输送机构控制系统。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并用光电编码器采集伺服电机转速,设计了以高性能微控制器ds PIC30F5015为核心的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在MAPLAB IDE开发环境下,开发了下位机软件;采用Lab VIEW平台开发了上位机控制软件。在苗盘自动输送试验台上进行了位置控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苗盘定位误差小于0. 32mm,相对误差小于0. 5%。该系统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能够满足苗盘自动输送和精确定位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966.
为了阐明播期和灌水对冬小麦生物量积累动态特征的影响并实现不同播期与灌水条件下的产量模拟,在吴桥实验站2年(2017—2019年)播期水分大田试验基础上,结合2011—2017年播期水分文献资料,采用“小麦钟”模型发育指数来定量模拟冬小麦的发育期,以Logistic模型定量模拟不同播期和水分处理对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动态的影响,并建立冬小麦生物量模型,进而构建冬小麦产量模型。结果表明,播期通过影响冬小麦生长旺盛期来影响生物量积累;播期推迟,冬小麦生长旺盛期缩短而使生物量减小。不同水分处理造成的地上部最大生物量的差异主要由生物量的最大积累速率决定,生物量最大积累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基于冬前积温和生长季供水量建立冬小麦生物量与产量模型,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1980.2kg/hm2和15.7%,产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RMSE和NRMSE分别为839.7kg/hm2和10.6%。基于发育指数的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的生物量积累,对不同播期与灌水条件下的产量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足墒播种条件下,冬小麦适宜冬前积温为200~600℃·d,生长季适宜供水量为200~450mm。该研究为华北地区合理调控播期灌水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不同播期与灌水条件下冬小麦产量预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67.
针对Inconel 718合金材料加工中不断提高的表面质量需求,研究了采用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compound fluid)抛光Inconel718合金材料的加工工艺.根据磁性复合流体抛光原理搭建Inconel718合金抛光实验平台,进行不同抛光方向、抛光时间、抛光转速等工艺参数下的Inconel718合金抛...  相似文献   
968.
小麦秸秆压缩弯曲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秸秆圆捆打捆装置和其它打捆机构提供相应的力学参数和理论基础,根据麦茎秆的几何尺寸,并利用万能试验机控制夹具加载速度对不同含水率的麦秸秆进行弯曲、轴向压缩和径向压缩等力学特性试验,得出载荷-位移等曲线,并获得相关力学参数数据。利用Origin将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来,再用MatLab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拟合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秆压缩所需要的力大于弯曲所需的力;含水率和夹具加载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时,无论是在麦秸秆的弯曲试验还是压缩试验中,载荷峰值的大小与加载速度和含水率都有关,因此在设计打捆压缩成型机构时需考虑含水率与其关键机构工作转速对打捆装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9.
棉籽制油蒸炒工艺的自动控制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棉籽制油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用于制油工艺中的检测和控制方法。在加工过程中,它可以自动调节给水量和蒸炒温度这两个重要参数,使棉籽饼内的残油率有明显降低,同时节能效果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970.
Drought and fresh water shortage ar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North China Plain.Using saline water for irrigation plays important role forovercoming the constraints and increasing crops yields. The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hallow saline groundwaterenables to regulate the groundwater depth and to promote thetransform of precipitation into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This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utilization ofshallow saline groundwater in the part east of South GreatCanal in Haihe River Plain. Findings are presented on the useof saline water, cycling and blending of saline and fresh waterfor irrigation, indexing of crops salt tolerances, regulating forsoil salt-water regime, saline-alkali land reclamation andgroundwater quality freshening. These approaches help therational regul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ocal water resources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drought, waterlogging and sali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