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43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取毛叶海棠的叶片作外植体,接种于8种IAA、2,4-D、6-BA浓度配比不同的MS培养基上,45d后,含有IAA10mg/L和6-BA1ml/L的培养基上获得了胚状体。此培养基即为毛叶海棠胚状体诱导的最佳培养基。解剖观察表明胚状体源于叶表皮单细胞的垂周分裂。毛叶海棠胚状体的诱导需要适当浓度的IAA和6-BA相互配合。相同的外植体在相同诱导条件下既可发生愈伤组织又可发生胚状体,主要是由于不同细胞的生理状态不同和位置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42.
基于374个高寒草原和温带草原土壤样品的测试结果,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定量评估了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20.18 kg C/m2)高于温带草原(9.23 kg C/m2).土壤理化生物学因子对高寒草原和温带草原SOC含量(10 cm)变化的贡献分别是87.84%和75.00%.其中,土壤总氮含量和根系对高寒草原SOC含量变化的贡献均大于对温带草原SOC含量变化的相应贡献.土壤水分是温带草原SOC含量变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其对SOC含量变化的贡献达33.27%.高寒草原土壤C/N比显著高于温带草原土壤的相应值,揭示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较高的SOC含量是由于较低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所导致.  相似文献   
143.
通过防雨棚池栽试验,以不同花生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非充分灌溉对花生品种各生育期叶片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花针期灌水,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生育期推进和土壤水分降低,其活性升高,但升幅因品种、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类型有异,两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Pr)、游离氨基酸(AA)和脯氨酸(Pro)含量均以对水分最为敏感的花针期升幅较大,且花育27号的SOD、CAT、Pr和AA的升幅大于花育20号;结荚期灌水后,各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未表现降低。两品种全生育期灌水处理与苗期灌水处理间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MD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水分胁迫初期,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但随胁迫时间延长其活性明显降低;而渗透调节物质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各生育期灌水处理。POD活性变化对灌水处理响应较弱,SOD和CAT是花生适应土壤水逆境的主要保护酶。灌水处理对花生叶片抗氧化及渗透调节能力表现为花针期>结荚期>苗期,各渗透物质调节能力依次表现为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4.
There has been limited investigation of parturition in the bitch and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published on clinical and obstetrical examination other than opinion and anecdote. While there are substantial data on haemodynamic and vascular changes during normal parturition in human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hysiological events in the dog.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maternal haemodynamic changes occurring during normal parturition and to investigate how these were modified in bitches with dystocia (DYST) treated either medically or via assisted delivery and caesarean operation. Three groups of 10 bitches were investigated; those with normal parturition, those with DYST corrected by manipulative assistance or caesarean operation and those with uterine inertia treated by oxytocin administration. Heart rat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electrocardiogram and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were measured pre-partum, intra-partum, immediately after parturition and 1 h later. Heart rate was high at all times throughout the study and the majority of bitches had normal sinus rhythm. Blood pressure was generally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and although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highest during the intra-partum period and sometimes during the immediate post-partum perio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All bitches had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throughout the study although pre-partum concentra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many of the other time periods. The study provides useful physiological data that will facilitate monitoring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bitches throughout normal parturition and DYST.  相似文献   
145.
通过构建的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体外炎症模型,研究了不同浓度头孢喹肟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IL-6,IL-10和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以及对NF-κB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5、10 mg/L的头孢喹肟能显著抑制RAW264.7合成的TNF-α、IL-1β、IL-6和NO,但是对IL-10无显著调节作用.头孢喹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了LPS对NF-κB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头孢喹肟可能通过NF-κB这条通路发挥抗芡作用.  相似文献   
146.
不同区域水稻土的氮素分配及δ15N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别位于吉林龙井、河南封丘、浙江慈溪和江西进贤4个不同区域的水稻土中氮素分配和稳定性氮同位素(δ15N)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样点位置的南移,相对于20-40 cm土层,水稻土表层(0-20 cm)中氮素的富集效果越来越明显.随着样点位置的南移,水稻土表层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含量的比值逐渐降低.不同区域水稻土表层中,氮素主要集中在<10 μm复合体部分,<50 μm复合体中氮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2μm,2-10 μm,10-50 μm.不同粒级水稻土复合体中,2~10 μm复合体中氮素含量和分配比例均最稳定.水热条件、耕作制度以及母土特征等会影响到水稻土表层中复合体氮素的分配特征.不同区域水稻土的剖面全氮δ15N特征不尽相同,反映了不同区域水稻土中进行的氮素转化和迁移过程之间存在差异.在0-20 cm土层中,除龙井水稻土以外,其它区域水稻土均出现明显的δ15N贫化现象.另外,不同区域的稻田表土全氮δ15N均低于旱地表土.  相似文献   
147.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苗期耐旱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北方地区时常发生春旱,严重影响玉米生产。因此苗期耐旱性是玉米育种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性状。本试验选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玉米品种35个, 包括50年代农家种4个,60年代双交种4个,70年代以后的单交种27个,在旱棚内鉴定苗期耐旱性,调查幼苗的生物量(鲜重和干重), 计算各品种的耐旱系数,分析苗期耐旱系数随年代及年份变化的趋势,并根据耐旱指数对70年代以来的27个单交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对供试品种生物量的影响显著。我国玉米品种的苗期耐旱性50至60年代快速提高,60年代及70年代以后呈下降趋势,70年代以来的27个单交种可分为3类,耐旱性强杂交种有鲁单50、群单105、农大108、掖单13、掖单4号、郑单2号,耐旱性弱的杂交种有农大3138、农大60、沈单16,其余为中间类型。下一步育种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在自交系选育中加大干旱压力,为进而培育耐旱的杂交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8.
渝东南岩溶区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  慈恩  连茂山  翁昊璐  谢德体 《土壤》2019,51(1):178-184
为明确渝东南岩溶区典型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该区域石灰岩发育的典型土壤个体为研究对象,挖掘8个典型剖面,通过野外观测、分层取样与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分类检索,并与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8个供试剖面分别被划归为3个土纲(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5个亚纲、7个土类和7个亚类等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在系统分类基层单元归属上,8个剖面分别被划归为8个土族和8个土系。黄棕壤参比到简育常湿雏形土和酸性常湿雏形土,黄壤参比到简育湿润淋溶土,石灰(岩)土参比到钙质常湿(湿润)淋溶土、钙质湿润雏形土和湿润正常新成土。结合成土环境分析可知,在渝东南岩溶区海拔1 000 m的地区,海拔越高,其水分状况越好,越容易形成黏化层;若海拔大致相同,坡度是影响土壤形成黏化层的首要因素;地形和海拔也与渝东南岩溶区的土壤水分状况、雏形层的形成等密切相关,是影响渝东南土壤系统分类归属划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9.
以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的三峡典型消落区为研究区,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供试培养土壤,在研究区内按7个高程(152,157,162,167,172,177和182 m)实地布设培养试验;同时,多点、分层采集研究区内不同高程段(150~155,155~160,160~165,165~170,170~175,175~180和180~185 m)的剖面(0~40 cm)土样,探讨三峡水库不同高程消落区水分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供试土壤在研究区不同高程点位实地培养1 a后,其SOC质量分数相较于培养前均有所降低;其中,水稻土在高程152 m处的减少量最大,其显著大于非消落区的177 m和182 m高程;紫色土在152 m和157 m高程处的总有机碳变化量(ΔT_(SOC))均显著大于172,177和182 m高程(p0.05),但两高程间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与≥177 m的高程段相比,消落区低高程段(152 m)的水分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土壤SOC分解;此外,实地培养1 a后,在152 m高程下两种培养土壤的老碳损失量(ΔL_(SOC))均较大,水稻土和紫色土在该高程下的老碳损失比例分别为14.33%和40.22%,且两种土壤的ΔL_(SOC)与ΔT_(SOC)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表明,老碳损失是导致消落区152 m高程段培养SOC损失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另外,结合不同高程原位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得出三峡水库消落区在160~165 m高程段的碳汇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50.
以采自重庆市的16个酸性紫色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海拔、母岩(质)、机械组成、交换性盐基和人为活动等对土壤酸度的影响,探讨重庆市酸性紫色土的成因及其对发生分类的意义.结果表明,在重庆市内,海拔是影响土壤酸度最重要的因素,海拔达到一定高度后(500 m),土壤质地才会影响盐基淋溶,进而影响土壤酸度;母岩(质)的CEC、有机碳和CaCO_3含量对其发育土壤的酸度有影响;ΔpH为供试剖面B层土壤与其母岩(质)之间的pH差值,母岩(质)的CEC、有机碳和CaCO_3含量与ΔpH呈对数负相关(其中CEC和CaCO_3的p0.05,有机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盐基离子中, Ca~(2+)对土壤pH值的影响最大, Mg~(2+)和K~+对土壤酸度影响的强度与母岩类型有关, Na~+则基本无影响;而人为活动对土壤酸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耕层土壤的酸度变化上.此外,调查发现,在江津区,有不少pH值呈酸性的沙溪庙组(J_2s)紫色岩出露,由于其发育的紫色土在目前的发生分类体系中缺乏相应的土属位置,故建议扩大酸紫泥土的检索范围或在酸性紫色土亚类下为此类土壤新增一个土属,以完善紫色土发生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