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0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738篇
林业   741篇
农学   990篇
基础科学   489篇
  1109篇
综合类   1814篇
农作物   492篇
水产渔业   231篇
畜牧兽医   736篇
园艺   208篇
植物保护   35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echnology transfer is a conscious knowledge transfer and diffusion, which ca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configuration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lements in geographical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of flow”,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network is constructed. Utilizing patent technology transaction data from 2018,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agglom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spatial polarization pattern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network nodes, network layers, and network partition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agglomeratio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s remarkable in the network, showing “two poles and two strong” as well as proximity advantages; Shenzhen and Guangzhou have become spatial poles within the network. (2) The Matthew effect is prominen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t the spatial level is largely caused by core node interactions, while core-edge hierarchic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and geographical proximity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are gradually developing. (3) Differences in roles between the plates are pronounced, and there is an agglomeration effect within a plate and between plates, as well as clear spillover effects.  相似文献   
32.
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众多优良性状的暖季型草种,秋冬季节在我国北方地区会较早出现叶片脱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结缕草在北方的大面积使用。ZjSGR是从结缕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衰老诱导基因,负调控叶片滞绿性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通过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实现对日本结缕草ZjSGR基因的编辑,经测序验证获得1株单碱基缺失突变植株。突变植株叶片深绿,在正常生长温度(28~30℃)条件下,和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更高(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阐述ZjSGR基因在日本结缕草滞绿性状调控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研究材料,也为培育日本结缕草滞绿品种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以白色的野生胡萝卜‘松滋野生’(Ws)和橘色的栽培胡萝卜品种‘Amsterdam’(Af)为亲本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为试材,基于低倍重测序技术开发SNP标记,构建了由1 976个Bin标记组成,包含29 435个SNP标记的遗传图谱。图谱总距离834.28 c M,平均图距0.42 c M。通过对胡萝卜肉质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关QTL分析,在连锁群LG04和LG08中检测到调控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ζ–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主效QTL(M-QTL)2、2、3、2、2和2个,表型贡献率为11.47%~19.18%;另检测到调控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ζ–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上位性QTL(E-QTL)1、1、2、1和1个,表型贡献率为2.50%~3.66%。在M-QTL显著区间内共检索到36个有功能注释的预测基因,其中Dck018297为ζ–胡萝卜素脱氢酶2基因,与调控β–胡萝卜素合成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关;Dck008006为乙烯响应因子2.2的同源基因,与调控α–胡萝卜素、ζ–胡萝卜素合成有关;Dck029898为转录因子b HLH135的同源基因,与调控玉米黄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4.
35.
36.
农机类专业毕业生传统的毕业设计存在质量低、脱离实际等问题。对比分析了三维软件在毕业设计中的优势,通过应用三维软件,农机类专业毕业生可以对农机样机进行结构设计和数据分析,提高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培养了自身的设计能力、创新思维和农机素养,高校也实现了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gulation of ascorbate acid (AsA) and glutathione metabolism and chilling tolerance by methyl jamonate (MeJA) in loquat fru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MeJA to loquat fruit inhibited the incidence of chilling injury manifested as internal browning (IB) and increased AsA and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contents due to the inhibition of ascorbate oxidase activity and enhancement of 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activities. Meanwhile, MeJA also enhanced activities of ascorbate peroxid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eJA can regulate the ascorbate and glutathione metabolism and has important roles in alleviating oxidative damage and enhancing chilling tolerance in loquat fruit.  相似文献   
38.
通过Solexa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霜霉威胁迫下黄瓜果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相关基因SDH。研究利用PCR克隆获得SDH基因全长,命名为Cs SDH。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注射烟草叶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分别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酶联免疫法研究高、低农残品系D9320和D0351中Cs SDH基因在农药霜霉威处理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组织部位时空表达特征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Cs SDH基因在烟草叶片细胞中被定位在细胞膜上。黄瓜低农残品种D0351中,Cs SDH基因在果实受霜霉威胁迫后反应迅速,主要在处理前期响应表达强烈,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且该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高农残品种D9320中表达量。Cs SDH果、叶中表达量较茎中高,且各组织部位表达量高低顺序稳定,为叶果茎。黄瓜高农残品种D9320中,Cs SDH基因表达量在0.5、1、3、12 h呈现上调表达,6、9 h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48 h出现上调表达高峰。说明克隆得到的Cs SDH基因属农药处理前期响应基因,且该基因可能在降低黄瓜农药残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通过研究黄瓜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在霜霉威胁迫下表达情况,为挖掘黄瓜低农药残留性功能基因以及探明其作用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
七星瓢虫引诱剂防治棉花蚜虫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对棉蚜进行生物控制,利用七星瓢虫引诱剂对七星瓢虫等天敌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引诱剂处理棉田七星瓢虫数量明显高于对照,蚜虫数量明显低于对照,能够很好地诱集瓢虫,并对棉花蚜虫进行有效生物控制;而且七星瓢虫引诱剂对棉花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0.
徐东  陈松田  蔡文瀚  赵帅 《热带林业》2013,(2):50-51,27
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海南的旅游业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本文意在为海南旅游业建设添砖加瓦,在开创新思维的角度上,科学的初步分析了在海南岛饲养澳大利亚树袋熊的可行性,并简要提出了基本的经营方法,以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