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69篇 |
免费 | 780篇 |
国内免费 | 149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94篇 |
农学 | 723篇 |
基础科学 | 643篇 |
1381篇 | |
综合类 | 7203篇 |
农作物 | 1106篇 |
水产渔业 | 670篇 |
畜牧兽医 | 2393篇 |
园艺 | 982篇 |
植物保护 | 6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314篇 |
2022年 | 631篇 |
2021年 | 701篇 |
2020年 | 609篇 |
2019年 | 633篇 |
2018年 | 438篇 |
2017年 | 673篇 |
2016年 | 495篇 |
2015年 | 687篇 |
2014年 | 694篇 |
2013年 | 777篇 |
2012年 | 1225篇 |
2011年 | 1192篇 |
2010年 | 1210篇 |
2009年 | 1020篇 |
2008年 | 1158篇 |
2007年 | 982篇 |
2006年 | 785篇 |
2005年 | 657篇 |
2004年 | 427篇 |
2003年 | 245篇 |
2002年 | 284篇 |
2001年 | 253篇 |
2000年 | 243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6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7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32.
本试验选取16只3~4 kg健康泌乳家兔,通过人工造模的方法诱发其乳腺发炎,建立临床型乳腺炎模型。然后分别在造模前1 h和造模后4、12、24、36、487、2 h采集血液0.5 mL、血清1 mL,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测和炎性细胞因子测定(ELISA)。结果显示: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造模后4 h显著高于造模前水平(P0.05),12~72 h内极显著高于造模前水平(P0.01);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在造模前至造模后72 h内无显著差异(P0.05)。②血清磷离子含量、血清总胆红素含量、血清直接胆红素含量在造模前至造模后72 h内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钙离子含量在造模后4 h显著低于造模前水平(P0.05),12~72 h内极显著低于造模前水平(P0.01)。③血清TNF-α和IL-6含量造模后开始升高,12~72 h内极显著高于造模前水平(P0.01)。结果证明白细胞总数、血清钙离子含量、血清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可作为急性乳房炎炎症发展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旨在探究恩诺沙星与磺胺二甲嘧啶的联合毒性。选取SD大鼠为试验对象,将其分成6组,每组12只,分别为高剂量联合用药组(500 mg/kg体重)、中剂量联合用药组(250 mg/kg体重)、低剂量联合用药组(50 mg/kg体重)、恩诺沙星单药组(250 mg/kg体重)、磺胺二甲嘧啶单药组(250 mg/kg体重)及对照组(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制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最后一次给药1 d后对大鼠进行称重、麻醉、心脏采血并剖检取肝脏组织,然后对大鼠增重率、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学变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 22.0软件评估2种药物的联合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在雌性大鼠中,高、中剂量联合用药组使大鼠增重率显著下降(P<0.05),雄性大鼠增重率无显著变化(P>0.05);雄性大鼠给药组白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联合用药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占比分别表现为显著升高及下降(P<0.05);高、中剂量联合用药组大鼠外周血中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高、中剂量联合用药组肝脏病理切片视野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联用可使毒性增加,对大鼠的免疫系统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且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肝脏损伤,剂量越高影响越大。本研究为恩诺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联合用药机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二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提示新的食品安全评估应考虑药物联合暴露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38.
选取健康成年雌雄猕猴各3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雌激素受体(ER)在脾脏中的分布,观察猕猴脾脏中ER的表达及性别差异.结果显示,ER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脾脏红髓区,脾小结相对较少,而动脉周围淋巴鞘、血管内皮、脾小粱等组织结构内仅有少量分布.ER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部分存在于胞浆和胞膜上.雌性猕猴脾脏中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雄性,表达强度也较雄性强.这表明,ER参与雌激素对脾脏的免疫功能调控.ER阳性产物分布特点表明雌激素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经典基因组机制,同时也通过非基因组机制途径.而ER表达的明显性别差异提示体内雌激素水平可能对脾脏中B淋巴细胞的功能有正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9.
鸭瘟病毒dUTPase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在病毒感染宿主亚细胞中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笔者实验室新发现的鸭瘟病毒(DPV)dUT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DQ486149)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后将产物亚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获得表达质粒pET32a-DU。然后将其转化至E.coli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诱导表达蛋白约66.8ku,与预期表达蛋白大小一致。薄层扫描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6.2%,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纯化后制备兔抗血清,间接EUSA效价为1:409600。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进行DPVdUTPase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最早可在感染后4h的胞质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12h大量点状绿色荧光聚集于胞核;24h后胞核内点状荧光减弱,而胞质点状荧光增强;48h胞核和胞质荧光均显著减弱。本研究为DPVdUTPase基因功能和DPV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40.
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病毒连接酶检测反应-PCR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灵敏、准确地同时检测和鉴别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和伪狂犬病毒(PRV)的方法,本研究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一种新型检测方法.首先在3种病毒的保守区内分别设计一对LDR探针,两端各连接一段通用序列,依次进行LDR、通用引物荧光标记扩增和芯片杂交,同时比较引物标记和Cy5 -dCTP标记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特异地检测PCV2、PPV和PRV3种病毒,而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圆环病毒1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3种病毒的最低检测限少于10个拷贝;Cy5-dCTP标记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引物标记.利用建立的方法对41例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与普通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7.6%~100%.该方法的建立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