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72篇 |
免费 | 770篇 |
国内免费 | 15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05篇 |
农学 | 736篇 |
基础科学 | 643篇 |
1388篇 | |
综合类 | 7230篇 |
农作物 | 1150篇 |
水产渔业 | 673篇 |
畜牧兽医 | 2414篇 |
园艺 | 963篇 |
植物保护 | 6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315篇 |
2022年 | 636篇 |
2021年 | 714篇 |
2020年 | 618篇 |
2019年 | 643篇 |
2018年 | 445篇 |
2017年 | 684篇 |
2016年 | 490篇 |
2015年 | 693篇 |
2014年 | 700篇 |
2013年 | 782篇 |
2012年 | 1229篇 |
2011年 | 1188篇 |
2010年 | 1214篇 |
2009年 | 1012篇 |
2008年 | 1148篇 |
2007年 | 980篇 |
2006年 | 781篇 |
2005年 | 657篇 |
2004年 | 429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284篇 |
2001年 | 256篇 |
2000年 | 243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6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7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研究通过线粒体分子探针标记技术检测孤雌激活早期胚胎线粒体的分布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DNA拷贝数的变化,揭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线粒体分布、mtDNA拷贝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成熟卵母细胞电激活后,由2-细胞胚胎开始,卵裂球内线粒体分布均匀且密集,每个细胞均有分布,卵裂球之外的空隙未见线粒体分布,直到囊胚形成,线粒体均有分布。孤雌激活4-细胞胚胎mtDNA拷贝数显著高于8-细胞胚胎mtDNA拷贝数(907210.77±145520.77,186224.33±103308.00,P<0.05),但显著低于2-细胞胚胎、桑椹胚、囊胚的mtDNA拷贝数(1563422.54±224666.51、1697626.25±176999.53和1752301.29±101146.64,P<0.05)。孤雌激活扩张囊胚mtDNA拷贝数最高,为2812545.67±156819.31,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胚胎的mtDNA拷贝数(P<0.05)。由此可见,孤雌激活早期胚胎发育进程中线粒体分布及mtDNA拷贝数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2.
鸡毒霉形体HS株pMGA多基因族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鸡毒霉形体(MG)HS株基因文库中经初步估测可能含有的4个鸡毒霉形体粘附蛋白(protein of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adhesin,pMGA)基因的MgW17重组质粒进行了不同组合的酶消化,根据消化片段的大小及酶切位点绘制了7.5kb外源片段的物理图谱;然后根据所得的物理图谱,选用Pst I和EcoR I将MgW17外源片段酶解成1.3、2.0、4.2 kb 3个部分,将它们分别亚克隆到SK(十)质粒上,得到了3个亚克隆子SGp100、SGp200、SGp300.使用核酸外切酶Ⅲ缺失法构建缺失子系列,经序列分析后得到MgW17外源片段的全部序列.序列全长7 434 bp,中间含有2个完整的pMGA基因和另2个不完整的pMGA基因的首部和尾部,分别将它们顺次命名为H-pMGA1.1、H-pMGA1.2、H-pMGA1.3和H pMGA1.4.2个完整的pMGA基因的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 967 bp(1.2)和2039 bp(1.3);H-pMGA1.1首部不完整的阅读框的长度为720 bp,尾部不完整的H-pMGA1.4的长度为1 752 bp.将H-pMGA基因与已报道的MG.S6株、F株的pMGA基因进行了比较,探讨了pMGA基因在不同MG菌株中的相似性、基因启动子结构的差异、间隔区内GAA重复序列对转录调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3.
光照强度对马蹄金保护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利用遮荫网设置光照梯度(透光率分别为100%、76.19%、59.27%、38.09%),研究了光照强度对马蹄金生理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马蹄金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均逐渐增大;O2-含量和MD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说明高度遮荫马蹄金叶片膜系统受到伤害;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逐渐下降;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光合有效辐射均呈“单峰”型,最高峰出现在13:00.遮荫条件下T1处理蒸腾速率最大.高度遮荫不利于马蹄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4.
125.
苜蓿皂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皂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72头体重7.5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进行研究。试验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组(C)、基础日粮添加0.5%苜蓿皂甙组(T1)、基础日粮添加1%苜蓿皂甙组(T2)和基础日粮添加2%苜蓿皂甙组(T3),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3头)。结果表明:苜蓿皂甙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以T2组(1%苜蓿皂甙)效果最好;苜蓿皂甙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而且随着苜蓿皂甙水平的增加,仔猪血清和组织中GSH-PX,SOD的活性呈升高趋势,MDA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苜蓿皂甙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26.
本研究利用Dnasp4.10软件对中国9个家驴品种162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385b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2种单倍型35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8137~0.9722,核苷酸多样度为0.0182~0.0270,表明我国家驴的遗传多态性丰富;利用MEGA3.1软件采用邻接法与3个努比亚野驴、3个索马里野驴和6个亚洲野驴的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家驴的母系起源是非洲野驴中的努比亚野驴和索马里野驴,亚洲野驴不是中国家驴的母系祖先。 相似文献
127.
为研究钼对大鼠肝微粒体中苯胺羟化酶的影响,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4个试验组每天分别灌服剂量为8.325、16.65、33.3、66.6 mg/kg的钼酸胺,对照组每天灌服三重蒸馏水,持续灌服2周,然后处死5个组所有大鼠,采用钙沉淀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再用对氨基酚量法测定苯胺羟化酶的活力.结果显示,4个试验组的苯胺羟化酶的活力分别为2.724 4±0.037 5、2.681 8±0.187 8、2.347 4±0.095 3、2.304 6±0.110 9 nmol/(mg·min),对照组为1.921 0±0.074 3 nmol/(mg·min).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苯胺羟化酶的活力都极显著升高(P<0.01),并且随着剂量增大而逐渐上升.由此证明,钼酸胺口服剂量在8.325 mg/kg~66.6 mg/kg范围内能使大鼠苯胺羟化酶的活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明确淫羊藿提取物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150尾健康红螯螯虾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 淫羊藿提取物临床推荐剂量1倍、3倍、5倍和10倍给药组。4个不同剂量给药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1%、0.3%、0.5%、1.0%淫羊藿提取物, 每组设3个平行, 每个平行10尾, 分箱饲养。混饲给药7 d, 观察临床症状, 测定红螯螯虾形态学参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肝胰腺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淫羊藿提取物在临床推荐剂量10倍范围内, 对红螯螯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均无显著(P>0.05)影响;1倍和3倍临床推荐剂量的淫羊藿提取物能极显著(P<0.01)提高红螯螯虾血细胞总数, 极显著(P<0.01)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 极显著(P<0.01)提高总蛋白(TP)水平;1 倍临床推荐剂量的淫羊藿提取物能显著(P<0.05)降低大颗粒细胞比例。各剂量给药组红螯螯虾血清TG、BUN、T-CHO水平以及肝胰腺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P>0.05)差异, 肝胰腺组织学结构均正常。结论淫羊藿提取物在临床推荐剂量的3倍量范围内连续给药7 d, 对靶动物红螯螯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9.
CHEN Tian-tian CHENG Fu-liang ZHANG Jian-mei NIE Zhao-jing FANG Dong FAN Mei-na LI Fu-hui CHENG He-gang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9):2474-2480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rhubarb on cell lesion, which was caused by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and its mechanism had been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The maximum safe concentration of rhubarb solution applied to Vero cells was determined thr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then the PEDV infected Vero cell model in vitro was established, by which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rhubarb on virus was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method had also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this cell model.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safe concentration was 3.28 mg/mL.Bot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MTT assay were indicated that rhubarb could not only block the attachment of the virus to Vero cell and inhibit the synthesis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virus, but also could directly inactivate the virus.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rhubarb ha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PEDV, and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