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080篇 |
免费 | 5025篇 |
国内免费 | 764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579篇 |
农学 | 4442篇 |
基础科学 | 3646篇 |
7648篇 | |
综合类 | 42980篇 |
农作物 | 6612篇 |
水产渔业 | 4306篇 |
畜牧兽医 | 12420篇 |
园艺 | 6613篇 |
植物保护 | 35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3篇 |
2023年 | 1741篇 |
2022年 | 3750篇 |
2021年 | 3814篇 |
2020年 | 3542篇 |
2019年 | 3525篇 |
2018年 | 2497篇 |
2017年 | 4100篇 |
2016年 | 2638篇 |
2015年 | 4108篇 |
2014年 | 4407篇 |
2013年 | 5255篇 |
2012年 | 7413篇 |
2011年 | 7418篇 |
2010年 | 6934篇 |
2009年 | 6179篇 |
2008年 | 6399篇 |
2007年 | 5991篇 |
2006年 | 4856篇 |
2005年 | 3981篇 |
2004年 | 2430篇 |
2003年 | 1525篇 |
2002年 | 1756篇 |
2001年 | 1480篇 |
2000年 | 1345篇 |
1999年 | 492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17篇 |
1961年 | 5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1篇 |
1956年 | 32篇 |
1955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51.
152.
153.
试验旨在研究马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蛋白组成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选取12匹5岁左右、平均体重为450~500 kg的健康纯血母马作为试验动物,主要饲喂干牧草,所有马匹饲养和管理条件均相同。将12份样品以每组4份进行混合,分离提取产后第60天马乳中MFGM蛋白,进行高分辨质谱仪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马MFGM组分中共鉴定出310种表达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为生物调节、刺激应答、定位、多细胞生物过程、运输、信号、细胞通讯、发育过程、细胞分化和免疫系统过程等;细胞成分主要为胞外区域、膜、囊泡、核仁和线粒体等;分子功能主要为催化活性、蛋白质结合、碳水化合物衍生物结合和小分子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表明,MFGM蛋白主要参与血小板活化通路、内吞、脂肪酸生物合成和Ras信号通路等。马乳MFGM蛋白的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图中共包含215种蛋白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马乳MFGM蛋白质组的复杂性,为解析其营养和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4.
采用蛋白酶 K 消化,酚、氯仿抽提的方法提取法氏囊匀浆和细胞培养液中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基因组 R N A,用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对其 V P2 高变区进行反转录套式 P C R 扩增。应用该方法从一个法氏囊匀浆中即可特异地检出 I B D V R N A,得到的扩增产物可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的进一步分析,而从感染材料的处理到扩增结果的电泳检测,在两个工作日之内可轻松完成。本实验为法氏囊病病毒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5.
西藏农区犊牛死亡原因调查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39(12):92-94
为确认西藏农区黄牛、奶牛、犏牛和牦牛犊牛死亡率比例较高的原因,经实地走访调查、对发病牛、死亡牛剖检、采样于实验室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使病原菌侵入并迅速繁殖,最终导致犊牛致死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西藏农区犊牛病死率为9.34%,其中以昌都犊牛死亡率为最高达10.10%、拉萨市8.50%的犊牛死亡率为最低;西藏农区虚弱犊牛、发病犊牛、濒死犊牛血液、组织样本大肠埃希菌平均阳性率为48.05%,沙门菌平均阳性率为31.54%;濒死犊牛的血清经ELISA、凝集试验等方法检测口蹄疫、牛弓形体病等血清抗体水平均衡,均在98%以上。通过该调查研究,为防治西藏农区犊牛死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6.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致病菌,虽无典型的毒力因子却有很强的致病力,且常导致慢性持续感染。布鲁氏菌病被列入世界上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之一,直接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布鲁氏菌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其发展了更高的策略逃逸宿主免疫细胞的杀伤,甚至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削弱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抗原递呈功能部分丧失,从而能在宿主细胞内长期持续性感染。文章围绕布鲁氏菌胞内存活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不同极化类型的巨噬细胞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相关炎症通路对机体炎症发展的作用;揭示了布鲁氏菌胞内生存不仅可适应持续感染期间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也可适应感染期间靶细胞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差异;证实了在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免疫逃避和与宿主细胞代谢的相互作用起关键作用;解释了NF-κB通路是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亚型平衡状态的关键因素。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中持续感染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其免疫逃逸机制和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