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8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200篇
基础科学   140篇
  302篇
综合类   1252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622篇
园艺   218篇
植物保护   20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采用5种不同类型的抚育管理方式,对立地条件和造林质量均相同的新造杉木幼林进行抚育,并对8年生杉木林各项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清除杂草抚育方式相比,林农间作、松土埋青、树盘覆草3种抚育方式的杉木高生长与径生长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合投资净现值考虑,树盘覆草抚育方式投资小,又能显著促进杉木高、径和材积生长,达到了“省工节资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2.
选取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午夜’品种为参试材料,设置5个硅肥梯度(0、1、1.5、2、2.5 mmol·L-1),来研究硅肥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尤以1.5 mmol·L-1效果最好。在试验后期施硅显著增加幼苗苗长和幼苗鲜重,且随着施入硅量的增加而增加。一定程度上施硅促进了草地早熟禾胚根长生长,并能促进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及根系平均直径,其中施硅2.5 mmol·L-1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对照(P0.05),其他处理没有表现出良好的规律性,而对侧根数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施入适量的硅有利于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及幼苗初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83.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3000、4000倍液)、30%氟菌唑WP(2000、2400、3000倍液)和50%醚菌酯WG(2000、3500、5000倍液)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药效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白粉病的防效为90.8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为85.5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为76.21%。大田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效也最高,分别为98.20%和67.49%;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分别为74.72%和60.7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分别为76.00%和49.01%。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对叶片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好于果实白粉病害,且试验浓度条件下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984.
珍稀濒危植物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利用一段有足够变异的、较短的、易扩增的标准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是近十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类学的研究热点。该文简述DNA条形码技术的标准、优势、分析方法,主要综述了不同的单片段条形码及组合条形码在珍稀濒危植物中的研究现状,并对DNA条形码技术在珍稀濒危植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5.
为了评价16个引进品种的适应性,为东北寒冷干旱地区苜蓿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苜蓿引种适应性鉴定和评价提供可选择的性状指标,试验在黑龙江西部地区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16个引进苜蓿品种的生长适应性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引种适应性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有WL343HQ、俄罗斯苜蓿,生产性能相对较差的品种为德宝、WL903;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粗蛋白叶长叶宽茎粗株高再生速度主根长鲜干比根颈直径单株干重侧根数目茎叶比根系鲜重。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复制的影响,筛选PCV2高感染性细胞系和提高PCV2病毒滴度,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IL-10在PCV2感染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猪IL-10基因,将目的基因与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CMV-MCS-EF1-GFP+Puro)进行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CDH-CMV-IL-10,将其与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用收集的慢病毒液感染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得到细胞株PK-15-IL-10,对照组细胞分别命名为PK-15-pCDH和PK-15。PCV2感染PK-15-IL-10、PK-15-pCDH和PK-15细胞株后,在24、48和72 h分别收集细胞液,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和PCV2的复制情况;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观察PCV2在细胞中的复制情况及测定PCV2的病毒滴度(TCID50)。【结果】 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H-CMV-IL-10,将其与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后,48 h时细胞状态最好,荧光最强。分别收集共转染48和72 h的慢病毒液上清感染PK-15细胞,pCDH-CMV-IL-10组的荧光最强,将其在嘌呤霉素浓度为2.5 μg/mL的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获得仍有绿色荧光的稳转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IL-10基因在pCDH-IL-10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K-15-pCDH和PK-15,PCV2的拷贝数增加了4倍,复制能力增强,且将病毒稀释连续传3代后,PK-15-IL-10细胞中的PCV2极显著高于PK-15细胞(P<0.01)。细胞增殖试验表明,猪IL-10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IFA结果表明,PK-15-IL-10细胞中的荧光比PK-15细胞更强,PCV2在PK-15-IL-10细胞中的TCID50在感染后48 h极显著高于PK-15细胞(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CDH-CMV-IL-10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利用其感染PK-15细胞,继续培养后筛选出过表达IL-10的PK-15-IL-10细胞株,用PCV2感染该细胞株能促进PCV2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本试验结果为后期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研究IL-10对PCV2在PK-15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7.
988.
【目的】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及免疫评价二联试纸稳定的生产工艺,促进其产业化生产及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以胶体金免疫探针结合猪IgG,FMDV结构蛋白(SP)及非结构蛋白(NSP)的表位多肽偶联载体蛋白制备人工抗原,设置两条检测线精准拦截抗体的检测模式,以试纸条特异性及敏感性为评价指标,对胶体金免疫探针用蛋白、试纸拦截用多肽抗原、检测线位置及喷膜缓冲液、金标蛋白保存液、样品垫缓冲液以及样品稀释液等参数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试纸检测266份田间猪血清样品,并与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LPB ELISA)和3ABC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3ABC ELIS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该试纸与商品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经优化后,口蹄疫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及免疫评价二联试纸生产工艺参数如下:以胶体金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为免疫探针;选择混合多肽的形式设置拦截线,以非结构蛋白多肽(BSA-NSPs)喷涂T1线,结构蛋白多肽(BSA-SPs)喷涂T2线,以0.1 mol/L Tris-HCl为喷膜缓冲液;以ddH2O含15 mg/mL BSA、13.25 mg/mL Na2HPO4·12H2O、15.9 mg/mL NaH2PO4·2H2O、10% Trition X-100和0.3 mg/mL NaN3为金标蛋白保存液;以0.02 mol/L Na2B4O7·10H2O 含10 mg/mL酪蛋白、5% Trition X-100、0.3 mg/mL NaN3为样品垫缓冲液;以生理盐水含1.0% Tween-20为样品稀释溶液。制备的FMDV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及免疫评价二联试纸与3ABC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6.20%,与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36%。【结论】通过对试纸生产工艺的优化,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工艺,制备的二联试纸检测线显色清晰可见,肉眼识别度高,试纸的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本研究为该试纸的批量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基层口蹄疫的检测提供了稳定、特异、敏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89.
张维霞  马绍英  王娜  马蕾  连荣芳  李胜  柴强 《草地学报》2022,30(7):1675-1683
为探究肉桂酸胁迫下豌豆(Pisum sativum Linn.)幼苗对外源物质维大利和褪黑素的生理响应。以‘定豌10号(D10)’和‘云豌8号(Y8)’为试验材料,以0.25 mmol·L-1肉桂酸为水培溶液,喷施不同浓度维大利(0.5,2,3.5 mg·L-1)和褪黑素(25,50,100 μmmol·L-1)为试验处理,并设置CK1和CK2为对照组,测定肉桂酸胁迫下施加维大利和褪黑素后豌豆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褪黑素后,D10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地上和地下部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Y8地上部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地上部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喷施维大利后,D10和Y8地上部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强,地上部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而Y8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地上部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2 mg·L-1维大利和50 μmol·L-1褪黑素处理对肉桂酸胁迫下D10和Y8豌豆幼苗的缓解效果最好。表明外源喷施适宜浓度的维大利和褪黑素可缓解肉桂酸胁迫对豌豆幼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探明γ-氨基丁酸(GABA)对糯玉米产量形成及其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提高糯玉米产量的化控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糯玉米品种粤彩糯2号、京科糯928和粤白甜糯7号为材料,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糯玉米孕穗期叶面喷施GABA 5 mmol/L(FS)处理,观察记载田间糯玉米生育时期及植株农艺性状,测定分析糯玉米产量及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糯玉米产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对孕穗期叶面喷施GABA的响应。【结果】与CK相比,FS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试糯玉米的鲜苞产量、净穗产量和鲜苞穗叶比,鲜苞产量和净穗产量分别较CK提高5.45%~11.08%和5.66%~14.23%。供试糯玉米在FS处理下的单穗总粒数、成熟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株高均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6.28%~8.76%、14.01%~70.67%、14.60%~29.92%、8.94%~23.19%和3.35%~5.21%。FS处理对穗位高度、秃顶长、穗粗、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SPAD值及成熟期叶片老化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FS处理下供试糯玉米的抽穗期、散粉期和吐丝期均较CK提前1 d。糯玉米净穗产量与鲜苞产量、穗粗、穗行数和成熟期叶片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鲜苞产量与净穗产量、穗粗、成熟期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GABA处理下糯玉米产量的提高与提高单穗总粒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株高以及调控生育时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