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8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200篇
基础科学   140篇
  302篇
综合类   1252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622篇
园艺   218篇
植物保护   20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薄皮核桃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农林废弃物薄皮核桃壳为原料,通过化学活化-高温炭化法制备多孔活性炭材料,优化制备工艺过程,表征吸附性能机理,为薄皮核桃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碘吸附值和亚基甲蓝吸附值为考察指标,进行活化剂的筛选,并进一步考察原料粒度、料液比、活化时间、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制备出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等温线、元素分析仪和FTIR测定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主要元素组成和表面官能团,扫描电镜分析形貌结构,XRD和TG分析活性炭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结果】选用磷酸为最佳活化剂,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核桃壳粉100目、料液比1:4、活化时间120 min、炭化温度500℃、炭化时间60 min,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657.42±3.1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48.55±1.94 mg/g。制备出的活性炭的表面积为449.80 m2/g,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孔容积为1.11 m2/g,平均孔径为7.87 nm。碳元素含量为65.56%,结晶度不高,为无定型结构,活性炭在400℃左右发生热降解,主要含有羧基、酚基、醇羟基等活性官能团。【结论】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出的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发达,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均高于国家标准,具有将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962.
【目的】了解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的开花过程以及有性生殖过程中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动态过程,为探讨芦荟的雌性不育提供胚胎学依据。【方法】以库拉索芦荟为材料,应用植物解剖学和荧光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形态学、细胞学、生殖生物学的角度对芦荟雌性不育进行研究。【结果】在芦荟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胚囊发育为四孢型。胚囊发育至四孢子期后出现了异常,四分体逐渐解聚,内容物降解消失。【结论】库拉索芦荟大孢子母细胞最终没有形成功能性的胚囊,不具备成熟的雌配子体,无法正常进行受精结实,导致其雌性不育。  相似文献   
963.
于2005年4月对双斑东方鲀分两批进行催产,各获受精卵800万粒,分别孵出仔鱼320万尾和340万尾,孵化率为80%和85%;经31d和29d室内培育,分别获全长13.0~17.9mm稚幼鱼180万尾和160万尾,成活率分别为56.2%和47.1%;后移入网箱培育,共获全长38.0~60.0mm苗种150万尾,暂养成活率44.1%  相似文献   
964.
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trans-2, 3-enoyl-CoA reductase, ECR)是催化超长链脂肪酸(VLCFAs)合成的脂肪酰-CoA延长酶之一。根据已报道拟南芥等的ECR基因设计引物,采用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ECR的全长cDNA序列和对应的基因组序列,命名为BnECR (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899705和FJ89970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nECR的全长cDNA序列为1 328 bp,对应的基因组序列为2 093 bp,由4个外显子组成,在ORF的上、下游分别有一个163 bp的5′UTR和一个232 bp的3′UTR。根据编码区预测BnECR前体蛋白为一个31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包含ECR蛋白的重要功能位点K144、R145及一个NAD(P)H结合基序G225SGGYQIPR/HG234。NCBI Blastn、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保守域分析表明, 该基因与拟南芥AtECR基因的同源性最高,是对应拟南芥AtECR的垂直同源基因。RT-PCR分析表明,BnECR基因在甘蓝型油菜根、茎、叶、花及角果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BnECR在高芥酸材料种子发育中后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芥酸种子,表明BnECR可能参与甘蓝型油菜芥酸的合成。将BnECR克隆到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中,分别转化野生型酵母By4743和突变体菌株YDL015c,添加半乳糖诱导表达。气相色谱分析表明,BnECR在酿酒酵母中有效表达,转化菌株中的芥酸(C22:1)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34%,比对照增加了52%;对突变体的转化结果表明芥酸含量恢复到野生型水平。  相似文献   
965.
为促进柠条林人工更新和提高其利用率,文章对24年生灌木状柠条人工林进行0 cm、5 cm、10 cm 3种留茬高度处理.结果表明:(1)柠条再生能力较强,第1次平茬后新生枝株高,冠幅迅速增长,且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生物效益显著.(2)离地面10 cm平茬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余2种处理.  相似文献   
966.
10个品种的田间鉴定结果表明,NC 3、SoTa2、Va 509、巴引1号、巴引2号生长较整齐、成熟集中、长势强、单株有效叶超过对照,农艺性状表现较好;NC 3、SoTa 2、Va 509、VA 528、Va 1052、巴引2号抗黑胫病,MBV2感TMV,MBV2、R630抗赤星病,SoTa2、R630、VA 528、Va 1052、巴引2号抗白粉病;SoTa 2、巴引1号、巴引2号、K 26平均产量、产值超过ck,其他品种低于ck;晾制后烟叶NC3、SoTa2、Va 509、巴引2号外观质量较好,MBV 2、R630、巴引1号外观质量较差;化学成分MBV 2、R 630总氮偏高、Va 1052烟碱偏高,成分比例不协调,其他品种与对照成分含量适宜,比例较协调.综合性状以巴引2号、SoTa2较优,其次是Va 509、NC 3,其他品种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967.
家蝇生境中充满病原菌,其有效的防防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三氟乙酸缓冲液浸提、热处理、固相萃取以及两次RP-HPLC等方法,从混合细菌液诱导的家蝇蛹中分离纯化出4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结果表明,提取的家蝇蛹粗提液抗菌谱较广,对多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且抗菌效果好于天然肽类防腐剂和一些化学防腐保鲜剂。4种抗菌物质中包括3个抗菌肽和1个抗菌化合物。Tricine-SDS-PAGE结果显示3个抗菌肽的分子量分别约为12kDa、8kDa和4kDa。本研究表明细菌诱导家蝇蛹中具有丰富的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968.
山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耦合协调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众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发展度模型.并对山西省1996-2007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近十年来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失调与过渡性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集中处理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濒临同步型,说...  相似文献   
969.
杂草稻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杂草稻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同杂草稻密度对水稻基本苗、株高、单株鲜重、分蘖、倒二叶长与宽均没有影响。而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实际产量等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杂草稻密度为1株/m2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9.15%,当杂草稻密度达7株/m2时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50%以上,杂草稻密度达到12株/m2时水稻产量损失可高达72.29%。  相似文献   
970.
甘肃定西文冠果花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文冠果花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试验区内40株文冠果花的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文冠果花的不同表型性状差异明显,表型性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顶花序不孕花数(65.16%)>顶花序孕花数(45.26%)>侧花序长度(32.29%)>顶花序长度(29.28%)>侧花序不孕花数(24.55%)>花瓣横径(20.22%)>花瓣纵径(1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