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林业   204篇
农学   179篇
基础科学   152篇
  298篇
综合类   1206篇
农作物   151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634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18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在不同发育阶段甲状腺的组织学变化。【方法】以处于变态高峰前后5期(28,33,38,42,46期)的中华蟾蜍蝌蚪为试验材料,用Motic BA300光学显微镜对各个发育时期蝌蚪的甲状腺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蝌蚪的全长、体质量和肝质量等形态指标,并分析这些形态指标与甲状腺直径、滤泡平均直径及最大直径的线性相关性。【结果】在28期时,中华蟾蜍蝌蚪甲状腺出现但无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33期时,甲状腺具备了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能力;此后甲状腺进一步发育,在蝌蚪前肢展开期甲状腺活性达到最强;至尾完全吸收期,甲状腺机能减弱。蝌蚪全长、体质量及肝质量与甲状腺直径及滤泡直径呈正线性相关。【结论】具有分泌机能的甲状腺出现的发育时期,与两栖动物变态类型相关;分泌高峰期出现的发育时期与幼体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中华蟾蜍蝌蚪的全长可以直观地反映其甲状腺的机能活性。  相似文献   
102.
对1株毛栓菌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主要考察了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热稳定性、pH稳定性、激活剂及抑制剂的类型.结果表明:该毛栓菌所产CMC-Na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8,酶的热稳定性范围为30 ~ 50℃,60℃之后酶的活性急剧下降;pH值稳定性范围为5.0 ~7.0,pH值8以后酶活性急剧下降.金属离子Mn2+对CMC-Na酶有较大的激活作用,Cu2+和Mg2+对酶起抑制作用,Ca2+和Fe3+对该酶的活力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从国外首次引入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育成苗种后进行海水池塘及网箱的养殖试验,并进行越冬试验及亲鱼的继续培育。结果表明:(1)经5.5 个月的池塘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31.1cm、体重515.0g,养殖成活率为82.85%。(2)经5.5个月的网箱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28.1cm、体重438.8g,养殖成活率为81.66%。(3)日本黄姑鱼养殖水温下限为5.5-6.0℃。(4)经25个月的池塘养殖、亲鱼平均体长达54.0cm、体重2700.0g。  相似文献   
104.
对生物防治的概念、内容、优缺点及生物防治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5.
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中检索香蕉GAPDH基因家族的所有成员,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进化树分析和保守结构域预测。克隆测序发现,巴西蕉内的GAPDH基因家族成员序列与小果野蕉基因组数据库中提供的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超过98%。转录表达分析表明,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巴西蕉不同器官的表达模式多样:MaGAPCP1,MaGAPC6/8/10/11成组成型表达,其余的基因则在各组织器官间成差异型表达,且差异型表达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模式也不相同,组成型表达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模式虽相同,但表达量有差异。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表达模式上的多样化,可能暗示其功能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出现的功能分化或冗余。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香蕉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果实后熟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裸燕麦区域试验中地点鉴别力和育成品种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区域试验品种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以及了解当前燕麦育成品种的稳产性,利用AMMI模型对2006-2008年全国区域试验中裸燕麦的产量数据进行了地点鉴别力和品种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白城、内蒙古武川、四川昭觉试点鉴别力较高,山西五寨、甘肃会宁、山西右玉试点鉴别力较低.白燕2号、坝莜10号、9314-122品种稳产性较好,8652-3、S016、保罗品种稳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7.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饲料利用和免疫能力的影响,分别在基础组饲料中添加0 mg/kg(对照组)、300 mg/kg、400 mg/kg和500 mg/kg抗菌肽,投喂平均体重为(0.8±0.1 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 mg/kg抗菌肽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509.10%、1.33,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8.76%(P<0.05),降低饲料系数12.5%(P<0.05),而添加400 mg/kg、500 mg/kg抗菌肽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肌肉粗脂肪含量,各处理组在肌肉粗蛋白、水分含量上无显著差异;300 mg/kg、400 mg/kg抗菌肽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400 mg/kg抗菌肽组的溶菌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添加400 mg/kg抗菌肽,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有提高作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抗菌肽的添加量建议为300~400 mg/kg。  相似文献   
108.
山东某些养殖场发生以母猪流产或产死胎、木乃伊等为特症的流行性繁殖障碍病,怀疑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所致.自行设计了一对针对PRRSV的N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1和P2,通过RT-PCR技术对分别从潍坊和济南收集到的可疑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并得到1条366bp的DNA片段.纯化此扩增产物,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结果得到了1个ORF7基因与PMD-18T载体的重组质粒PMD-18T-ORF7.通过EcoRⅠ/BamHⅠ双酶切及PCR证明此重组质粒即为ORF7基因与PMD-18T载体的重组质粒,从而为ORF7基因及其表达的核衣壳蛋白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凡纳滨对虾不同养殖密度高位池水体细菌群落动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养殖水体环境基因组DNA中细菌16S rRNA基因V4–V5区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两种养殖密度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水体中细菌群落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菌群相对丰度变化明显,细菌多样性随时间逐渐提高,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随着养殖时间增长,蓝藻丰度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变形菌、拟杆菌和浮霉菌丰度逐渐增大,同时养殖前期高密度池浮霉菌丰度显著高于低密度池(P0.01),而其他菌群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养殖期前50 d不同养殖密度水体细菌群落差异较大,而后30 d内细菌群落的时间异质性大于空间异质性,这意味着高位池水体菌相被划分为两类,到养殖后期菌相快速转变,养殖密度所带来的影响被减弱。  相似文献   
110.
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与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有58株均与标准菌株AG-BⅠ融合,所有菌株与其他标准菌株均无融合现象。通过离体接种对菌株致病力进行鉴定,发现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致病力最强的TTZF-1与其中52个菌株差异极为显著。进一步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显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与融合群鉴定的结果一致,与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