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林业   190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119篇
  316篇
综合类   1190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607篇
园艺   224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探究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有效成分质量分数:5%乙霉威,5%腐霉利)在设施黄瓜上施用后的沉积分布特性及残留消解动态,采用PC-3A(S)型激光粉尘仪及粉尘取样片,分别研究了不同设施类型、不同温湿度及不同施药角度下,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设施黄瓜上的沉积分布情况;并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北京市进行了该药剂在设施黄瓜叶片和果实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设施类型、不同温度条件下,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的沉积分布特性无明显差异,且其有效成分分解率不受温度影响;不同湿度条件下,该微粉剂在黄瓜叶片上的沉积量不同,湿度越大沉积量越多。乙霉威和腐霉利在黄瓜叶片和果实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或一级动力学方程,2种药剂在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 d和3.0~3.2 d,在果实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0~4.3 d和3.1~3.8 d。采用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分别按100 g/hm2和150 g/hm2(1.5倍)剂量于黄瓜幼果期施药,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7、10和14 d分别采样,乙霉威在黄瓜果实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88 mg/kg,低于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其最大残留限量(MRL)值(5 mg/kg),腐霉利在黄瓜果实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49 mg/kg,也低于其MRL值(2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设施黄瓜上的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究不同耐冷氮高效水稻材料内源激素代谢特点,以阐明氮营养对提高水稻耐冷性的调节机理。【方法】以水稻近等基因系耐冷氮高效I16和冷敏氮低效I67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与4个氮肥水平(10,20,40和60 mg/L)耦合对水稻根、叶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随水稻生育进程,根和叶中IAA、CTK、G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期达到峰值,ABA含量在成熟期达峰值。水稻根和叶中IAA、CTK、GA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升高,ABA则相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低温抑制IAA、CTK、GA合成,促进ABA升高,4种激素含量呈现I16高于I67,叶高于根。低温与中氮耦合对水稻根和叶中IAA、CTK、GA的调控为正效应,低温与高氮耦合调控ABA为负效应,中氮可使水稻维持较高内源激素含量,这是增强水稻耐冷性的内在机理之一。【结论】在低温和氮肥耦合下,维持根叶中较高的IAA、CTK、GA、ABA含量,以及施氮对根、叶激素耦合效应的差异,是引起水稻耐冷性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重要生理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93.
山西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山西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1个山西谷子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94%~13.39%,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粒重、产量、穗长、株高、千粒重、出苗期—抽穗期天数、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出谷率、生育期。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等5个性状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抽穗期—成熟期天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出苗期—抽穗期天数与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出苗期—抽穗期天数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所有的主成分分析中,主要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5.20%。在对高产品种综合性状评价和选育过程中,穗粒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但同时也应注重对其他性状的综合考虑,注重选择单穗重偏高、株高偏低、生育期、穗长和出谷率适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94.
在草莓品种京藏香栽培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3∶1∶1)中分别添加基质质量的20%、15%、10%、5%凹凸棒石,以不添加凹凸棒石为对照(CK),观测凹凸棒石添加量对草莓栽培基质营养、草莓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凹凸棒石的添加显著高于CK,pH随着凹凸棒石的添加而升高,EC值减小;添加量为20%时,草莓Vc含量、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差异不显著。随着凹凸棒石添加量的增加,草莓产量在添加量15%~20%时呈增大趋势,20%处理较CK增产11.97%,15%处理较CK增产5.33%。凹凸棒石添加量为基质质量的20%时,基质理化性状较好,草莓品质及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5.
美洲南瓜枯萎病生防药剂和生防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美洲南瓜枯萎病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药剂及生防菌株,选择4种植物源生防农药和4种生防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进行药剂筛选和室内防效测定。结果表明:生防木霉T6菌株发酵液以及0.3%丁子香酚对该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稀释5倍的生防木霉T6菌株发酵液制成含药培养基培养7 d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5.7%;稀释250倍的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制成含药培养基培养7 d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2.6%。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室内防效测定结果显示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96.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黑果枸杞、沙冬青、沙蒿、霸王4种荒漠植物的种子生理特征以及沙埋深度(0、1、2、3、4、5 cm)对4种荒漠植物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较大的沙冬青和霸王种子萌发率与其重量、含水量、形状及活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体积较小的黑果枸杞、沙蒿萌发率与种子重量、含水量、形状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活性负相关。随着沙埋深度增加,4种植物种子出苗率下降、首次出苗时间延迟,茎高、绝对株高和根长及根冠比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幼苗生长方面,黑果枸杞和沙蒿分别适宜于1~2、0~1 cm的浅层沙埋,均在沙埋深度5 cm时种子几乎不萌发;沙冬青、霸王则适宜于3~4 cm较深层沙埋,在沙埋0 cm时均不萌发。此外,在荒漠区采用这4种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时,除考虑种子自身性状外,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沙埋、降雨等条件,以提高出苗率、增大幼苗定植率。  相似文献   
97.
利用AFLP技术研究紫薇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AFLP技术,采用MseⅠ-PstⅠ酶切组合和7对M+3 和P+3引物组合对30个紫薇品种以及2个近缘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共得到329条可统计的带,其中多态性带有160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48.7%.聚类结果表明:矮生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他们中`粉润’和`矮生垂枝粉’的关系最近;具有优异性状的品种‘白蝶飞舞’和‘层云积雪’的关系较近,`红蝶飞舞’和`蓝色妖姬’的关系也较近,而与`白密香’的关系较远;2个普通的白花品种‘紫爪银薇’ 和‘白云映霞’的关系较近.研究表明AFLP技术可用于紫薇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
磺胺间甲氧嘧啶全抗原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氮化法,将半抗原磺胺间甲氧嘧啶(SMM)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得磺胺间甲氧嘧啶全抗原SMM—BSA和SMM—OVA。通过其紫外扫描光谱、SDS—PAGE凝胶电泳试验,表明半抗原和载体成功偶联,免疫动物以后可以产生满意效价。这另进一步制备抗SMM抗体提供了良好的免疫原。  相似文献   
99.
将牛IgG Fc受体γRⅡ的跨膜区序列嵌合入鸡Igγ轻链基因中,并将鸡Igγ轻链信号肽与Pegfp—C1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N端融合产生带有信号肽的中间载体Pegfp—C1-SP。鸡Igγ轻链基因嵌合分子定向克隆入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了带有信号肽的鸡Igγ轻链/GFP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鸡Igγ轻链/GFP蛋白在COS7细胞膜及膜周围有明显表达,而载体pEGFP—C1转染的COS7细胞GFP则分布在细胞及细胞核。结果表明,牛IgG Fc受体γRⅡ的跨膜区能介导融合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0.
3种灌木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土壤自然干旱胁迫过程中柽柳、梭梭和四翅滨藜3种灌木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研究了3种植物对水分胁迫逆境环境的生理适应机理.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重,3种灌木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水分饱和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积累,保护酶系统酶活性上升,但在变化趋势和幅度上有显著差异.3种灌木幼苗均有较强的耐旱性,但耐旱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