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3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1781篇
林业   1127篇
农学   902篇
基础科学   688篇
  1657篇
综合类   7825篇
农作物   1163篇
水产渔业   726篇
畜牧兽医   2927篇
园艺   1204篇
植物保护   725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793篇
  2021年   778篇
  2020年   719篇
  2019年   700篇
  2018年   478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807篇
  2014年   845篇
  2013年   1022篇
  2012年   1392篇
  2011年   1396篇
  2010年   1439篇
  2009年   1211篇
  2008年   1266篇
  2007年   1101篇
  2006年   849篇
  2005年   727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Lcn)家族的功能十分重要,其中附睾分泌的Lcn家族能结合一些小分子配体,呈高度区域性分布,参与很多生物调控过程,在精子成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为研究附睾功能提供理论基础。作者介绍了Lcn家族的结构特征、Lcn在附睾中的表达、作用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2.
快速、准确的根系原位观测方法是根系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根管盆栽方法,该方法在透明PVC管内种植作物,通过遮光膜保持管内黑暗环境,以实现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其根系生长的原位动态观测,且根系生长环境更接近田间实际情况,并可通过改变根管长度、半径等将其应用于田间深根作物的研究中。利用此方法、结合根系扫描技术分析了油菜和冬小麦从发芽到出苗后16 d时的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出苗后7和16 d冬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干物重均大于油菜,出苗后16 d冬小麦和油菜根冠比分别为0.513和0.372。大部分根系分布在0~16 cm表层土壤中,出苗后16 d冬小麦和油菜表层土壤中的根长在总根长中的比例分别为62.60%和67.76%,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和一级侧根数均为表层土壤中占比最多,在出苗后7 d,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一级侧根数均为冬小麦显著高于油菜,而在出苗后16 d,两种作物的总根长和总表面积差别不大,说明油菜根系生长呈先缓后快趋势。表层土壤中根系平均直径小于底层土壤,油菜根系平均直径小于冬小麦,油菜和冬小麦的根系直径均大部分在0~0.50 mm之间,随着根系生长,较细的侧根逐渐增多,根系平均直径变小。出苗后16 d内的冬小麦根系伸长速率为1.83 cm/d,大于油菜的1.51 cm/d。因此,冬小麦苗期根系生长快于油菜,油菜根系呈先缓后快的生长特性。本研究介绍的根管法是一种原位研究根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3.
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以软脚为特征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肝脏表面的灰白点较为典型,因此俗称“花肝病”或“白点病”。初步认为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本文综合了国内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成果,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学、区别诊断和防制措施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以期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84.
测定豁眼鹅、莱茵鹅、朗德鹅的品种优势、杂交组合的产蛋及仔鹅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筛选出最佳组合,建立配套系。结果:莱豁鹅杂交组合的产蛋量低于豁眼鹅对照组,但比父系莱茵鹅有了明显提高;仔鹅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母系。朗豁鹅杂交组仔鹅生长速度较豁眼鹅对照组略有提高,但母鹅产蛋量则明显不如莱豁杂交组。  相似文献   
85.
将48只健康山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内毒素(LPS)组(B组)、内毒素+褪黑素(LPS+MT)组(C组)、褪黑素(MT)组(D组),在处理后第3 h和6 h提取肝细胞线粒体,采用Clark氧电极技术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值(P/O)、氧化磷酸化效率(OPR)的变化,探讨了MT对LPS诱导的山羊内毒素血症机体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毒素组山羊在第3 h和6 h的RCR、P/O、O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褪黑素后,即内毒素+褪黑素组第3 h的肝细胞线粒体RCR、P/O、OPR明显升高(P〈0.05);褪黑素组第3 h的R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褪黑素组第3 h的P/O、OP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山羊内毒素血症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明显下降,褪黑素对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间接ELISA法对禽霍乱抗体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40只50日龄健康禽霍乱非免疫鸡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用禽霍乱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对各组鸡进行不同水平的免疫,同时设非免疫对照组。各组鸡间隔5-7天采血,以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P/N值,并确定临界值。将P/N值在2.1-4.7的13只试验鸡以一个最小致死量(相当于10个菌/ml)进行攻毒试验,同时设攻毒对照,在1周内3只对照鸡均表现感染发病并死亡,而试验鸡均健活,从而初步证明所确定的临界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7.
氮、磷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典型的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Kobresia humilis meadow)为研究平台,以表征土壤碳、氮、磷、硫养分循环的6种土壤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在4年氮、磷养分添加的累积效应下的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氮、磷养分添加对土壤养分循环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为:氮、磷养分添加改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氮添加与010 cm土层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正效应,磷添加抑制了010 cm土层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氮、磷养分添加均抑制了010 cm土层中的脲酶活性;氮添加抑制了2个土层中的纤维素酶活性;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性;1020 cm土层中的几丁质酶活性在氮、磷养分添加处理下均增强,其中磷添加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增幅最显著。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的氮在调控磷的矿化方面有促进作用,磷的添加对氮素的释放也有一定的作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受磷限制的程度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88.
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首先通过ENFA对环境因子进行降维,利用降维后的环境因子以及当前及A1b情景的未来气候数据,根据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紫茎泽兰的潜在分布,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的分布区以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为主;未来A1b情景下,易入侵等级(入侵概率为0.6~1.0)的区域面积将会由当前的12.82 km2增加至2080s的21.30 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61 km;而其中高入侵概率等级(入侵概率为0.8~1.0)的区域面积将由当前的0.42 km2增加至2080s的0.91 km2, 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178.66 km。根据当前及未来A1b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潜在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入侵等级区域采取相应的防除治理措施,将对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A-FABP基因在北京油鸡、矮脚鸡、泰和乌骨鸡、崇仁麻鸡、鹿苑鸡、霞烟鸡等6个地方品种鸡和AA肉鸡中的多态性,发现的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测序分析表明:多态位点的产生分别是由碱基C→T、G→A以及C→T的变异引起的。在北京油鸡、矮脚鸡群体中对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重、肌内脂肪、腹脂率等脂肪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间在部分肉品质相关性状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0.
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家蚕细胞转基因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讨稳定转化家蚕细胞表达外源基因的新方法,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极早期蛋白基因(ie-1)启动子元件驱动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并克隆至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昆虫转座子载体piggyBac中,构建转基因载体pigA3-IE-Neo。以该载体转染家蚕BmN细胞,用终浓度800μg/mL的遗传霉素(geneticin,G418)筛选3个月,获得了稳定转化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的细胞数达80%以上。通过PCR鉴定证实了细胞基因组DNA中neor基因和gfp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