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82篇 |
免费 | 609篇 |
国内免费 | 104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00篇 |
农学 | 513篇 |
基础科学 | 542篇 |
1204篇 | |
综合类 | 5455篇 |
农作物 | 860篇 |
水产渔业 | 601篇 |
畜牧兽医 | 1533篇 |
园艺 | 870篇 |
植物保护 | 4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233篇 |
2022年 | 503篇 |
2021年 | 474篇 |
2020年 | 450篇 |
2019年 | 470篇 |
2018年 | 291篇 |
2017年 | 522篇 |
2016年 | 358篇 |
2015年 | 475篇 |
2014年 | 544篇 |
2013年 | 691篇 |
2012年 | 963篇 |
2011年 | 1002篇 |
2010年 | 973篇 |
2009年 | 846篇 |
2008年 | 866篇 |
2007年 | 806篇 |
2006年 | 622篇 |
2005年 | 541篇 |
2004年 | 337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168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TM NDVI的库尔勒市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市域为研究区,基于1990、1998、2006和2011共4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度,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4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度差值并结合各级覆盖度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了库尔勒市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0、1998、2006和2011年间,库尔勒市域总体植被覆盖情况有所改善,植被恢复改善面积比退化面积多23.8%,其中东南部的扇形绿洲平原植被状况改善明显,北部和南部区域植被有所退化。 相似文献
142.
本研究合成并鉴定了黄曲霉毒素M1人工抗原,通过动物免疫制备出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鼠源黄曲霉毒素M1多克隆抗血清。采用琥珀酸酐改造黄曲霉毒素M1,并将其改造物按两种方法(DCC和EDC)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进行偶联,合成免疫抗原AFM1-BSA和检测抗原AFM1-OVA,经过薄层色谱、紫外扫描和凝胶电泳鉴定后,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最后1次免疫10d后,断尾采血,制备多抗血清。经过测定,免疫的3只小鼠效价均达到了1:104以上,2号小鼠多抗血清的敏感性最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50%inhibitive concentration,IC50)为37.61ng/m L,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成功合成了黄曲霉毒素M1人工抗原和多克隆抗体血清,为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3.
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必须解决其对机体和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以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和生物安全性。将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经肌肉途径免疫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迫杀,并取各种组织抽提基因组DNA:一是利用PCR技术检测其在组织内的分布及与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的可能性;二是以PCR技术检测免疫动物现场环境样品,监测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中的猪IFN-γ基因、CMV启动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否转移和扩散到环境细菌中。结果表明,免疫24h后在小鼠的各组织中仅注射部位肌肉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5d后仅有1只小鼠注射部位肌肉和血液中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15d后所有动物的各组织中无重组表达质粒存在;同时未发现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和转化到环境其他细菌中。因此,认为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对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4.
CPA(cation proton antiporter)超家族通过转运质子和一价金属离子调节细胞内离子和pH稳定。阳离子质子转运体(cation/H+ exchanger,CHX)基因家族属于CPA2(cation proton antiporter 2)超家族,其N端有一个Na+/H+ exchanger结构域,对植物维持细胞离子平衡、花器官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系统地分析了蒺藜苜蓿CHX家族基因,通过全基因组筛选共鉴定出47个MtCHXs;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蒺藜苜蓿CHX基因分布在8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同源性分析显示蒺藜苜蓿和拟南芥亲缘关系近,而与水稻亲缘关系远;进一步进化关系分析将47个MtCHXs基因分为5组,并且各组内成员在基因结构和基序上比较保守;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MtCHXs基因启动子包含大量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以及干旱、低温、创伤响应元件;表达特性分析发现MtCHXs在生殖器官中高表达,并且响应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 相似文献
145.
旨在建立快速、高效、精准检测FecB突变的荧光qPCR技术,为滩羊多羔性能研究、群体改良及肉用多羔滩羊新品系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基于荧光qPCR技术基本原理,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开发基于荧光qPCR检测绵羊FecB突变的方法;对85只已知FecB基因型的健康、适繁雌性滩羊血液基因组DNA样品分别采用PCR-Sanger测序法、TaqMan探针法和荧光qPCR法进行FecB基因分型,统计3种方法的准确率;采用开发的荧光qPCR方法对939只健康、适繁滩羊进行FecB基因分型,统计不同FecB基因型经产母羊的产羔率。结果表明,使用TaqMan探针法、PCR-Sanger测序法和开发的荧光qPCR法对已知FecB基因型样品检测的比较中,荧光qPCR法对各基因型鉴定的准确度均达100%,高于前两者。939只滩羊FecB基因分型结果显示,6只滩羊为FecB突变纯合型(BB)、57只为杂合型(B+)、876只为野生型(++),BB型、B+型和++型滩羊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6.07%和93.29%,其中B等位基因频率为0.04,+等位基因频率为0.96;监测母羊群体的产羔数发现,FecB突变纯合型滩羊产羔率为166.67%,突变杂合型滩羊产羔率为153.12%,野生型滩羊产羔率为105.78%,纯合突变型和杂合突变型母羊群体的产羔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群体(P<0.01)。综上所述,与TaqMan探针法及PCR-Sanger测序法相比,本研究建立的绵羊FecB突变荧光qPCR分型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廉价高效的优点,在绵羊的分子选育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同时本研究证实了滩羊FecB突变可显著提高母羊产羔率,为多羔滩羊的分子选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6.
旨在研究藏猪对饲粮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消化及其与粪便细菌的相关性,探索藏猪具备较强纤维降解能力的潜在因素。采用消化试验测定150 d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商品猪(杜×长×大猪,DLY猪)对饲粮纤维的表观消化率。采集粪便样品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测定粪便细菌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分析粪便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获取饲粮纤维表观消化率与粪便中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放牧藏猪对饲粮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在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DLY猪粪便细菌中共鉴定出15个门、26个纲、48个目、87个科、190个属、419个种。放牧藏猪粪便细菌中有1个门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3个属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与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3个种(Alloprevotella rava、Fibrobacter intestinalis、Succinivibrio dextrinosolven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并与饲粮纤维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放牧藏猪具备较强的纤维消化能力,这种能力与粪便中的纤维降解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7.
148.
为分析miR-15a在肉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过表达miR-15a对体外培养鸡软骨细胞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PCR、凝胶电泳和甲苯胺蓝染色对体外分离培养的软骨细胞进行鉴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a在肢体内外翻畸形(valgus-varus deformity, VVD)组和健康组肉鸡中(各3只)各组织的表达量。之后通过CCK8和EDU方法分析软骨细胞过表达miR-15a后细胞增殖情况。软骨细胞转染miR-15a mimics后,通过qPCR检测软骨细胞的标志基因Collagen-2、Aggrecan、Collagen-10,成熟分化基因Runx2、Sox9、VEGF、MMP9,炎性因子IL-1β、IL-6、IL-8、IL-10、TNF-α、TGF-β3以及凋亡基因Fas、FasL、Bcl-2的表达量。并构建FKBP5 3'UTR的野生型载体和突变型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报告检测miR-15a与FKBP5的靶向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成功分离得到状态良好的软骨细胞。荧光定量结果显示,miR-15a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健康组相比,miR-15a在VVD组的肝(P < 0.01)、脾(P < 0.05)、胸腺(P < 0.01)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在心和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CCK8与EDU分析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过表达miR-15a组软骨细胞增殖速度显著降低(P < 0.01),增殖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 < 0.01)。qPCR结果显示,与mimics NC组相比,miR-15a mimics组的软骨细胞标志基因Aggrecan、成熟分化基因Sox9、Runx2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Fas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 < 0.01),FasL基因和抗凋亡基因Bcl-2极显著下降(P < 0.01)。成功构建了FKBP5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双荧光素酶检测报告结果显示预测的靶基因FKBP5与miR-15a没有靶向关系。本研究成功分离并鉴定了鸡软骨细胞,过表达miR-15a抑制鸡软骨细胞增殖、成熟和分化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9.
为了建立适用于临床诊断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序列设计RT-PCR扩增引物,以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试验对照,通过优化RT-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建立了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双重RT-PCR定型检测方法。同时,运用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和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165份猪病料样品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双重RT-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28 bp和678 bp左右,可检出最小基因组RNA浓度为2.9×10-5μg/μL。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均从同一份猪肺脏样品中检测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其余样品中均未检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两种方法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适用于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双基因定型检测,可在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0.
北川白山羊是在特定生态条件下未经系统繁育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山羊品种,在生长发育、繁殖和抗逆等性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通过对122只北川白山羊个体基因组的扩增,结果从80条RAPD引物中选出12条多态引物,北川白山羊群体平均遗传相似率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59 8±0.077 6和0.919 8,表明北川白山羊品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和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12条多态性引物中,SBS06同时对体质量(P=0.028)、体高(P=0.017)和体长(P=0.037)具有显著影响,SBS02对体质量(P=0.033)和体高(P=0.034)具有显著效应,所以推断影响体质量和体高性状的QTL基因座可能与RAPD标记SBS06和SBS02相连锁,可以应用于北川白山羊体质量和体高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以及相应主效基因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