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141篇
农学   199篇
基础科学   90篇
  165篇
综合类   557篇
农作物   122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223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为研究DK-1型土壤改良剂对设施蔬菜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本次田间试验。本研究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T1(不施用任何肥料)、T2(常规施肥处理)、T3(常规施肥处理配施土壤改良剂)和T4(化肥减施20%并配施土壤改良剂)。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的施用具有促进丝瓜产量提升的潜力,T3较T2处理丝瓜产量增加9.89%;T3处理作物茎粗也有所增加,较T2和T4处理分别增加了13.22%和14.56%;各处理对丝瓜SPAD值的影响不大;土壤改良剂的添加可以显著促进土壤pH值的增加,T3和T4处理土壤pH值分别比T1处理土壤pH值增加了4.79%和5.39%;同时DK-1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土壤EC值,T3和T4处理土壤EC值均显著小于T2处理,分别降低了32.26%和23.66%。综上所述,化肥减施并配施DK-1型土壤改良剂,促进丝瓜植株生长、产量的提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72.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类具有高毒性的真菌毒素,常见的有AFTB1、AFTB2、AFTG1、AFTG2。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免疫亲和净化结合光化学柱后衍生液相色谱的方法对油脂类、坚果类及黄曲霉菌株培养物3种类型样品中的AFTB1、AFTB2、AFTG1及AFTG2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索该方法对不同类型样品的净化及检测效果。结果表明:免疫亲和柱对3种类型样品的净化效果良好,能特异性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吸附,没有明显的干扰峰。经过光化学衍生反应装置衍生后,4种黄曲霉毒素在25 min内得到良好的基线分离,AFTB1、AFTG1在0.1~40.0 ng·mL-1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AFTB2、AFTG2在0.03~12.0 ng·mL-1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免疫亲和净化-光化学衍生液相色谱法不仅能准确检测出油脂类及坚果类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还能用于监测黄曲霉菌株的产毒情况及毒素积累规律,可为黄曲霉毒素的研究与防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73.
通过研究不同季节小蓬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生理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明确不同季节的外界环境下其光合作用的主导生理生态因子。以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9月)、冬季(1月)的小蓬竹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净光合速率和环境因子,并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的相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月、7月以及9月净光合速率日变化(P_n)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过程;1月呈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过程。(2)不同月份小蓬竹叶片温度(TL)、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气孔导度(G_s)的日变化与Pn日变化相似,呈现双峰型变化;(3)小蓬竹在春、冬两季内,PAR均是决策变量,TL均是限制变量;夏、秋两季决策变量则是G_s,限制变量为叶片蒸汽压亏缺(Vpd L)和胞间CO_2浓度(C_i)。研究表明,4月份小蓬竹P_n下降主要是由于非气孔限制引起,7月份主要是由气孔限制所致,而9月份则由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交替进行造成。不同季节影响小蓬竹Pn日变化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不尽相同,其中,主要生态因子是PAR、TL和Vpd L,主要生理因子是G_s和C_i。  相似文献   
974.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系)联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2016-2017年24个绿豆新品种(系)在20个试验点的鉴定结果,以期为新品种(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区绿豆表型差异明显,以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最明显(平均变异系数均介于20%~40%),单荚粒数、百粒重、生育期变异不明显(平均变异系数均介于10%~20%)。综合分析发现,冀绿0816、JLPX02、品绿2011-06的生态适应性最广,在20个参试点均适宜种植,适应性最差的为苏绿16-10,仅在江苏南京能够正常生长成熟。根据表型及产量表现,分别筛选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绿豆新品种(系),为这些品种(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5.
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脂肪酸组成受环境等的影响而不稳定。本研究选取60份黄淮及长江流域产区主推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在湖北武汉、河北石家庄、河南濮阳和河南周口4个环境下种植,利用GB/T5510-2011法检测种子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品种油酸含量比普通油酸品种稳定,普通油酸品种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比高油酸品种稳定;武汉种植环境有利于花生油酸含量的提高,2年60份品种的平均油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2.93%和52.64%;高油酸花生品种除油酸含量显著提高外,花生烯酸含量也提高了54.1%;而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降低了45.20%和90.44%。结合前期SSR研究结果,本研究涉及的6份高油酸品种属于不同的类群(G1、G2c和G2e),其遗传背景差异较大。本研究结果为花生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不同农作物种类光谱差异小,通过探测众多窄波段范围的细微差别,提取区分不同农作物的特征波段,是目前实现农作物高光谱遥感识别的重要途径。如何提取区分不同农作物的特征波段,进而实现农作物的精确识别是一个挑战。近来出现的随机森林方法在多变量目标的分类识别方法展现了优势,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方法  利用随机森林法与传统方法分析杭州地区8种典型农作物的反射光谱,提取特征波段并进行分类,对比不同方法的识别效果。  结果  不同作物的反射光谱及其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倒数的对数、去包络线法所提取的特征波段只能区分部分作物;随机森林法无需对反射光谱预处理,直接对全波段反射光谱数据处理,不仅筛选出了区分不同作物的特征波段,且运用所选择的波段对作物进行随机森林分类的效果也是最优的。  结论  随机森林法选择的波段(550、2 490、370、770、560、380、540、530、570、350 nm)不仅能区分不同作物,还能反映农作物生化属性的不同,使得用于分类的波段及分类方法体现了不同作物间物化性质的不同,在展现高光谱遥感识别农作物优势的同时,也为大面积农作物遥感精细分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7.
研究利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21份福州地区柑橘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福州地区柑橘的品种鉴定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试验从27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14条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获得162条总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9.63%;聚类结果显示21份资源可分为5个组,13份福橘被聚为同一组,进而可划分为4个亚组。ISSR标记能较好地区分福州地区柑橘资源,且福州柑橘地方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78.
为了解喀斯特特有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可塑性差异及适应能力,以1年生罗甸小米核桃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水分条件[(100±5)%、(80 ±5)%、(60 ±5)%、(40 ±5)%],探讨罗甸小米核桃幼苗形态、生物量分配和生理特征的可塑性差异.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罗甸小米核桃幼苗在高水与低水胁迫下的苗高、地径生...  相似文献   
979.
Bacteria growing inside biofilms are more resistant to hostile environments,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 and mechanical stresses than their planktonic counterparts. It is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80% of microbial infections in human patients are biofilm-based, and biofouling induced by the biofilms of some bacteria causes seriou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refore, exploring highly effective anti-biofilm compounds has become an urgent demand for the medical and marine industries. Marine microorganisms, a well-documented and prolific source of natural products, provide an array of structurally distinct secondary metabolites with diverse biological activities. However, up to date, only a handful of anti-biofilm natural products derived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reported. Meanwhile,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some promising antifouling (AF) compounds from marine microbe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inhibit settlement of fouling invertebrate larvae and algal spores, can b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anti-biofilm agents owing to the well-known knowledge of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biofilm formation and the biofouling process of fouling organisms. In this review, a total of 112 anti-biofilm, anti-larval, and anti-algal natural products from marine microbes and 26 of their synthetic analogues are highlighted from 2000 to 2021. These compound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ir microbial origins, and then categorized into the following different structural groups: fatty acids, butenolides, terpenoids, steroids, phenols, phenyl ethers, polyketides, alkaloids, flavonoids, amines, nucleosides, and peptides. The preliminary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SAR) of some important compounds are also briefly discussed. Finally,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opinions from many previous reviews.  相似文献   
980.
旨在通过WGCNA技术解析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探究驴肉嫩度调控机制。试验动物采用24~36月龄的健康雌性广灵驴(平均体重236.10 kg),将驴肉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含量作为表型数据,以每个样品3个重复进行表型数据测定。本试验基于前期研究的具有显著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含量差异的14个广灵驴背最长肌样本的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序数据,运用WGCNA技术筛选与驴肉嫩度相关的基因及代谢物并进行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解析嫩度相关基因与代谢物。结果表明,利用WGCNA技术通过|r|≥0.5以及P≤0.05筛选标准得到3个与嫩度相关的关键基因模块Greenyellow、Darkgrey、Darkgreen以及2个关键代谢物模块Brown、Yellow。对关键基因模块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模块内基因主要在甘油磷脂的生物合成、脂质氧化、脂肪酸β-氧化、细胞大分子分解代谢过程、肌肉器官发育、钙离子结合等GO功能上富集。存在于关键模块内的基因及代谢物经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其大多集中在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Wnt信号通路、蛋白质消化吸收、脂肪酸代谢、TCA循环、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β-丙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