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2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430篇
林业   260篇
农学   203篇
基础科学   174篇
  452篇
综合类   2362篇
农作物   341篇
水产渔业   168篇
畜牧兽医   745篇
园艺   398篇
植物保护   18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旨在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菌株,并对其脱毒活性组分的脱毒效果进行研究,本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目标细菌进行初筛,以对AFB1的降解率为指标进行复筛,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该菌株不同发酵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来定位其脱毒活性组分,同时采用CCK-8法测定活性组分降解AFB1后对LMH细胞毒性,并研究了热处理、紫外线照射、强酸、强碱及蛋白酶K处理对活性组分脱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初筛分离到24株能够在初筛培养基生长良好的菌株,经复筛从中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Y1-B1,其AFB1降解率达到73.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菌株Y1-B1培养物的不同组分进行的脱毒活性研究表明,不同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不同,上清液的脱毒能力最强,细菌细胞裂解物的脱毒能力下降明显,菌体悬液和菌体裂解物上清的脱毒能力最差,由此确定解淀粉芽胞杆菌Y1-B1的脱毒能力主要来源于上清液中的某种活性物质;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与AFB1对LMH细胞的毒性作用相比,AFB1被上清液降解后其产物的毒性显著降低。该脱毒活性组分对不同理化因素处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对高温、紫外照射抵抗力较强,对强酸、强碱抵抗力较差,蛋白酶K仅造成脱毒能力部分减弱。本研究将为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提供新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同时为后续微生物脱毒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研究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及其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10、100 μg/mL)单宁酸培养42 h后,检测COCs的扩散程度和卵丘细胞扩散指数,统计COCs的体外成熟率,检测成熟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的水平,并统计孤雌激活及体外受精胚胎48和168 h的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总细胞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μg/mL单宁酸组卵丘细胞扩散指数显著提高(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显著降低(P<0.05);1和10 μg/mL单宁酸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降低(P<0.05);1和10 μg/mL单宁酸组GSH和GDF9水平显著提高(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孤雌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能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单宁酸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10 μg/mL单宁酸组孤雌胚胎囊胚率及体外受精胚胎囊胚率显著提高(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孤雌胚胎囊胚细胞数及体外受精胚胎囊胚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10 μg/mL单宁酸可通过提高卵丘细胞扩散能力及GSH和GDF9水平、降低卵母细胞内ROS水平,改善猪卵母细胞成熟质量,提高孤雌胚胎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33.
文章设计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送料机自动送料机控制系统,论述了单片机AT89C51在实现其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给料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4.
观赏狼尾草新品系‘LS-1’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观赏狼尾草新品系‘LS-1’为试材,原始无性繁殖群体为对照,研究比较了新品系与对照的物候期、绿色期、越冬(夏)率、形态特征、观赏性和抗逆性等指标因子。结果表明;新品系‘LS-1’移栽第1年株高、冠幅和花序数比原始亲本无性繁殖群体低;第2年和第3年,株高、冠幅和花序数趋于稳定,总体表现优于原始亲本群体;叶长、叶宽和花序长度变化不明显。‘LS-1’田间表现绿色期长、萌芽期早、抽穗前叶片下垂、株型紧凑、单株花序多、越冬(夏)率100%、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总体评价为"优",移栽2~3年后,新品系‘LS-1’观赏性优于原始亲本无性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35.
为更好地利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野生资源,本研究从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共采集了1 723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通过表型特征观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共鉴定出了99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246份垂穗披碱草种质,并测得老芒麦的DNA含量在5.86~7.30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6.66 Gb;垂穗披碱草材料的DNA含量在9.50~10.36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9.97 Gb。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的部分野生老芒麦材料在苗期基部叶鞘出现了绒毛,分析发现该表型出现的概率与经度和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海拔、年年均气温以及年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老芒麦苗期基部叶鞘绒毛的有无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能是老芒麦种质应对不同环境类型的适应性机制之一。本研究为老芒麦的形态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为老芒麦种质资源挖掘和育种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低磷胁迫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以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耐低磷5号和磷敏感1号红豆草为试验材料,设置常磷(1.00 mmol·L-1 KH2PO4)和低磷(0.01 mmol·L-1 KH2PO4)胁迫处理,于不同胁迫天数后测定形态、光合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抑制红豆草生长和光合作用,在低磷胁迫下,除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外,供试红豆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2份红豆草材料地上和地下部玉米素(ZT)、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及其之间的比值变化趋势不一致,耐低磷红豆草地上和地下部ZT,GA3,IAA,ABA耐低磷系数大于磷敏感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IAA与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显著相关,ABA与IAA,ZT,GA3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红豆草耐低磷特性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究适宜的高寒矿区生态恢复措施。【方法】通过有机肥改良土壤的方法在青海木里矿区设置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低、中、高)和3种播种方式(条播、穴播、撒播)对高寒矿区植物群落的生长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其投入和产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低有机肥施用量与撒播相结合(Y1F3)的方式,其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最优;2)高有机肥施用量与撒播相结合(Y3F3)的方式,其土壤营养成分整体较佳;3)基于主成分分析,高有机肥施用量(羊板粪33 m3/667 m2+商品有机肥1.5 t/667 m2)+微播处理的土壤养分和植物生长综合效果最好,但成本高;(4)基于熵权TOPSIS法得出低有机肥施用量(羊板粪11 m3/667 m2+商品有机肥0.5 t/667 m2)+撒播处理最接近最优方案,指标相对接近度为0.704,其投入产出效率最高。【结论】从投入和产出的综合角度看,低有机肥施用量+撒播的经济效益最好,同时对植物群落生长、土壤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8.
甘肃省“121”雨水集流工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中东部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农村人畜饮水困难。“121”雨水集流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为了客观评价“121”雨水集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作用,利用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对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结果可行,其结果可用于指导全省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加强雨水利用工作的决策、管理。  相似文献   
39.
海河二道闸和防潮闸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汛期为腾空海河河道并保证二道闸下咸水不致上溯,二道闸闸下水位应控制在1.0m左右。利用一维非恒定流模型对海河自西河闸至入海口河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西河闸分流量为80、100、120m3/s3种情况下,海河防潮闸和二道闸优化调度结果。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