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97篇 |
免费 | 374篇 |
国内免费 | 50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46篇 |
农学 | 454篇 |
基础科学 | 238篇 |
682篇 | |
综合类 | 3431篇 |
农作物 | 454篇 |
水产渔业 | 233篇 |
畜牧兽医 | 1412篇 |
园艺 | 350篇 |
植物保护 | 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230篇 |
2021年 | 198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183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165篇 |
2015年 | 227篇 |
2014年 | 324篇 |
2013年 | 346篇 |
2012年 | 468篇 |
2011年 | 487篇 |
2010年 | 422篇 |
2009年 | 412篇 |
2008年 | 386篇 |
2007年 | 449篇 |
2006年 | 759篇 |
2005年 | 511篇 |
2004年 | 280篇 |
2003年 | 467篇 |
2002年 | 367篇 |
2001年 | 258篇 |
2000年 | 188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7篇 |
1963年 | 5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1941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河南栽培大豆的RAPD品种鉴定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CTAB法提取了10个大豆品种总DNA,使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了品种鉴定和聚类分析。从7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条扩增出较稳定DNA条带的引物扩增这些品种总DNA,共扩增出67条带,大小0.2-5 kb,每种引物扩增出4-9条带;多态性条带共51条,多态性比例为76.12%。利用SPSS11.0软件所做的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在0.528-0.776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41 6;可聚成3类:豫豆24号、周豆11号、周豆 12号、豫豆11号、周豆13号、豫豆6号,可聚为A类;中作98-3和豫豆15号可聚为B类;豫豆26号和豫豆22号聚为 C类。同一类品种间体现了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2.
193.
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实测径流量减少显著,对区域生态环境及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采用水文模拟途径,还原了天然径流量系列,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气候要素和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融雪过程的水量平衡模型对昕水河流域径流量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率定期及检验期Nash-Sutcliffe确定性系数均在70%以上,模拟的相对误差也小于3%。径流量系列自1966年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1966—2010年流域径流量深较前期减少29.2 mm,其中,包括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约站49.3%,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略微偏高,约占50.7%。因此,在未来流域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中,气候要素变化对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4.
雪宝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重庆雪宝山自然保护区33种野生国家保护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崖柏外,属一级保护的有银杏、珙桐和光叶珙桐共3种,占研究物种总数的9.09%;属二级保护的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秦岭冷杉、大果青杆、黄杉、蓖子三尖杉、巴山榧树、连香树、鹅掌楸、峨眉含笑、润楠、楠木、花榈木、川黄檗、红椿和毛红椿共16种,占48.48%;属三级保护的有榉树、金荞麦、厚朴、凹叶厚朴、山豆根、红豆树、喜树和拟高粱共9种,占27.27%;属四级保护的有香樟、油樟和野大豆共3种,占9.09%、并提出了加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5.
2010年4月对三峡库区26条主要支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采集,经鉴定共检出97种;其中,水生昆虫78种,软体动物10种,寡毛纲6种。常见种为蜉蝣科(Ephemeridae)、小蜉科(Ephemerellidae)、四节蜉属(Baetis)、细蜉属(Caenis)、宽基蜉属(Choroterpes)、扁蚴蜉属(Ecdyonurus)稚虫及直突摇蚊属(Orthocladius)、斑特突摇蚊属(Thienemanimyia)幼虫,平均密度673.22个/m2,平均生物量9.9398g/m2。MDS分析表明,御临河、龙溪河、长滩溪和嘉陵江站点明显偏离其他22条河流;种类组成聚类分析表明,抱龙河和汤溪河、童庄河和大宁河、咤溪河和黄金河、磨刀溪和小江、大溪河和官渡河、龙河与梨香溪、御临河与綦江、龙溪河与长滩溪的种类相似度较高;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变动在0.6365~2.9329,平均为1.6120;Margalef指数变动在0.6266~5.3074,平均为2.2976。本研究旨在为三峡库区水环境预警平台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6.
197.
水产养殖用水估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行业中,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环境污染日益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稀缺以及环境的消极外部影响的不合理体现所致.根据水产养殖用水的资源特性,水产养殖用水的评价模型已经建立起来了.该模型用水资源影子价格来确定资源水价的比例,用环境外部性来确定环境水价的比例.与此同时,探索和讨论养殖用水评价模型的途径和方法也已经构建起来了.运用水产养殖用水水价估值模型来计算2008年上海淡水池塘养殖用水的价格,其中资源水价部分(P1)为3.07元,环境水价部分(P2)为0.61元,折算系数(r)为0.95,计算得到每吨的价格为3.65元. 相似文献
198.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评价仁用杏遗传多样性,并利用SSR标记鉴别仁用杏品种,构建仁用杏SSR指纹图谱,为仁用杏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9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且条带清晰的SSR标记,对我国16个仁用杏主栽品种进行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评价其遗传多样性,并鉴别仁用杏品种和构建指纹图谱。【结果】利用9对SSR引物在16个供试仁用杏品种中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位点7.56个;位点MA039a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最多(10个),位点UDP97-401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最少(6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64~0.81,均值为0.76。基于单独一对引物MA039a,就能鉴别11个仁用杏品种;将引物MA039a分别与pchgms12、MA020a、BPPCT002、UDP97-401、UDP98-406等5个引物组合,即能将16个供试仁用杏主栽品种鉴别开来,据此构建了16个仁用杏品种在所用9对SSR位点上的DNA指纹图谱;16个仁用杏主栽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3~0.99,由此得知仁用杏资源遗传背景狭窄、变异幅度较小;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为0.70处,可将16个仁用杏品种分成4组,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来源基本一致,即同一系列品种优先聚在一起。【结论】我国仁用杏资源遗传背景狭窄,不同系列品种间基因交流少,遗传相似度相对较高,该结果可为仁用杏杂交育种过程中杂交亲本组合的选配、仁用杏起源和演化研究以及仁用杏核心种质资源的建立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9.
饥饿胁迫对杂交鳢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25.8 ~ 30.0℃,将初始体重91.6~ 125.1g、体长18.6~23.2 cm的杂交鳢(Hybrid snakehead)置于玻璃缸水槽中饥饿处理9周,探索饥饿胁迫对其生长(饥饿9周)和生化组成(饥饿7周)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处理9周后,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其体重的损失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P<0.05),饥饿至第9周时达(20.32±2.16)%;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脂体比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饥饿0~7周,杂交鳢全鱼水分含量逐步上升,饥饿开始时为68.26%,至第7周时达72.51%;灰分含量有所增加,但增幅不明显;脂肪、蛋白质和比能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脂肪含量和比能值下降较为明显,饥饿至第7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32.46%和22.56%;蛋白质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不明显,饥饿5~7周内显著下降(P<0.05).判断杂交鳢在整个饥饿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自身的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同时也会消耗少量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0.
以多年月平均NDVI值高于0.1为阈值,对蒙古高原进行“植被区”与“非植被区”的子区域划分。在分析“植被区”植被对降水响应时滞性和“非植被区”陆地表面温度不同数据值与降水量相关性的基础上,子区域分别构建了TRMM3B43降水数据与海拔、坡度、坡向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陆地表面温度(LST)数据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得到区内2006-2015年每年5-10月1km空间分辨率的月降水量降尺度模拟数据,并利用区内141个气象站点数据对降尺度模拟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蒙古高原“植被区”植被对降水响应存在时滞性,约为一个月;“非植被区”多数月份白天与夜晚陆地表面温度差(LST_D_N)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显著。(2)降尺度模拟数据与气象站点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月尺度相关系数为0.83,各站点相关系数介于0.42~0.98。(3)在生长季、月平均尺度上,降尺度模拟数据具有较高精度,其中9月和10月数据精度优于TRMM 3B43数据。降尺度模拟数据整体精度较高,加之对原始数据在50°N以上未覆盖地区的填补以及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可为区内水循环变化、农牧业生产、干旱监测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