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举足轻重的最高农业学府 早在18世纪,瑞典就开始了高等农业教育。19世纪中期,在乌普萨拉等地相继成立了皇家农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和林学院。为了使教学与科研更好地合作,瑞典于1977年将这3个独立的学院和国立林业工程师学校、斯卡拉畜牧研究所等合并,成立了新的瑞典农业大学。该大学是瑞典唯一的高等农业教育学府,座落在北欧著名的文化名城乌普  相似文献   
22.
小麦吸浆虫座谈会总结中的"小珩吸浆虫为害损失估计力法"确有缺点。本文所试拟的计算方法较好;但是吸浆虫被害粒特微,不容易掌握,此点还要改进。希望从事实隙工作的同志们讨论,把这个计算方法订得更合理。  相似文献   
23.
本文建立了土壤供磷特性连续提取动力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土壤供磷特性的差异,并且与饱和吸附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1)扬州砂壤土、浙江丽水黄用江西红壤土壤有效的供应容量、吸附戍弱固定态的溶解度、有效的供应速度或负向缓冲笔的供应强度均为:扬州砂壤〉浙江丽水黄壤〉江西红壤。(2)不同土壤地不溶性磷的固定能力为:江西红壤〉浙江丽水黄壤〉扬州砂壤土。  相似文献   
24.
陈祖义  王勋良  米春云  龚荐 《土壤》1980,12(1):23-27
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于防治病、虫、草害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如氮肥增效剂),以保证农作物的高产、稳产起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通常使用的化学农药在施用过程中,其大部分的药液(粒)将掉落于土壤之中,虽然改进了喷雾技术,但这个现象还难以避免,特别是作土壤处理用的一些农药(包括除草剂及氮肥增效剂)其影响就更大,这些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它既可对作物产生二次污染,也可随水迁移流入江河,导致水系的污染,其中一些水溶性大的农药,则直接随水流入水域,一些难溶性的农药,则吸附在土壤颗粒的表面,通过地表的径流,随同泥砂一起带入江河之中。  相似文献   
25.
用~(14)C同位素示踪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粉锈宁农药施用后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结果表明,该农药有较快的消解速度,其残留半减期在小麦和土壤中均在4.9—6.4天之间。残留物的主要形式是其生物代谢物羟锈宁。粉锈宁的安全使用建议在小麦上常规用置为10g/亩(有效成份),安全间隔期20天。  相似文献   
26.
研究初步表明,早衰性品系的上部三张叶片绿色面积和叶色消退比正常品种为快,约早4~8天。~(14)C 标记指出,在开花期穗及上部三张叶片的~(14)C 同化物分配为:45%运向茎杆等供继续生长之用;30~35%运向籽粒;20~25%自存。开花后10天约76~81%运向籽粒;11~16%自存;运向茎杆等只占7%。在此期间,早衰性品系分配到籽粒的~(14)C 同化物比正常品系少5%。标记部位留存则多5%。其原因可能由于叶片早衰使同化物输出效率低所致。分析表明,早衰性品系穗及倒二叶、倒三叶~(14)C 同化物输出效率低于正常品系4.0~23.0%。开花后20天内,由于叶片早衰引起的籽粒产量损失率约为5~6%。由于开花后早衰性品系倒二叶、倒三叶比正常品系衰老早5~8天,而此时70%左右的光合产物运向籽粒。因此,在进行早熟小麦育种时,应尽量选育后期叶片不早衰的材料。在栽培上,应重视穗、粒肥的施用,以延长上部叶片功能,增加粒重。  相似文献   
27.
再生稻根系物质流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8.
作物养分示踪动力学研究中标记14C-蔗糖溶液的制备刘新葛才林刘臣辉龚荐(江苏农学院,扬州225009)作物养分运输是农作物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必须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而作物养分的示踪动力学研究,可为“三高”农业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29.
从光合作用产物运输与分配、土壤养分供给两个方面 ,回顾了作者已经开展的工作。阐述了示踪动力学原理与方法在作物养分运输与分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及用于活体测定的多探头测量仪。最后对新时期作物养分运输研究提出展望 ,并希望多学科的参与、渗透  相似文献   
30.
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运转的示踪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活体测量技术和示踪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双增剂对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输配影响的调节模型,并实测了双增剂处理的剑叶光合产物输出系数K_L和输导系统光合产物运转系数K_s分别为0.06和0.24,高于对照20.00%和71.42%;36h内穗光合产物积累率为70.89%,高于对照9.11%;光合产物从叶输到穗所经历的时间比对照提前1h。结果表明,双增剂加快了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输的总速率和加强了光合产物向籽粒方向的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