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紫娟”普洱茶茶褐素的膜分离及其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娟”普洱茶为原料,分离制备茶褐素,采用膜技术对茶褐素分级,得到含量较多的3 500 Da透出部分和100 000 Da未透出部分,并对两部分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100 000 Da未透出部分总酸性基团、羧基、酚羟基、多酚类及多糖含量均高于3 500 Da透出部分;100 000 Da未透出部分的多糖由核糖、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而3 500 Da透出部分未检出单糖.研究显示,3 500 Da透出样和100 000Da未透出部分中均含有-OH、-COOH,推测“紫娟”普洱茶茶褐素属苯多酚类物质,并含有酚性色素、多糖、蛋白质、脂类及生物碱等. 相似文献
22.
“紫娟”晒青绿茶色素的HPLC-ESI-MS分离鉴定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紫娟”晒青绿茶主要呈色成分及其稳定性.采用酸性甲醇-水和水分别提取“紫娟”晒青绿茶色素,利用HPLC-ESI-MS/MS方法对其主要色素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紫娟”晒青绿茶含有14种花色素苷、24种黄酮、8种酚类以及3种生物碱.主要的花色苷类物质为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或天竺葵素-3-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6-香豆酰基)-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芸香糖苷、飞燕草素-3-O-(6-香豆酰基)-葡萄糖苷、Prodelphinidin B-2(or 4)3’-O-gallate、Procyanidin B-2(or 4)3'-O-gallate、Petunid 相似文献
23.
24.
普洱茶香气成分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分离鉴定普洱茶陈香味成分,并将其提取物微胶囊化,扩大其用途。提取采用常压水蒸汽蒸馏萃取法(SDE)对普洱茶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色谱分析(GC/MS)鉴定,结果表明构成普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氧化芳樟醇Ⅰ(顺式呋喃型)、氧化芳樟醇Ⅱ(反式呋喃型)、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吡喃、1,2,3-三甲氧基苯等。同时,本实验以β-环糊精和魔芋胶为壁材对普洱茶香气成分进行微胶囊化;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微胶囊化最佳包埋工艺为:普洱茶香气成分与壁材的比例为1∶6,β-环糊精与魔芋胶的比例为500∶1,固形物浓度为20%,干燥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25.
26.
多数中小普洱茶厂在传统自然发酵过程中存在靠经验判断、卫生程度差、品质不稳定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用现代科学的分析检测方法探寻普洱茶发酵的规律,为普洱茶发酵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提供示范。普洱茶发酵自动化设备由PLC主控设备、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变送器、计算机处理系统(人机界面显示)、智能化加温和加湿设备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将PLC控制及检测技术与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相结合,通过控制柜中的PLC连接普洱茶发酵现场的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检测发酵箱中普洱茶的温度湿度,通过信号线反馈到PLC控制系统上,对箱体内普洱茶发酵变化过程实时监控,采集数据传输给PLC主控设备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实现普洱茶发酵的数字化控制;调整温度湿度达到普洱茶最佳发酵环境。 相似文献
27.
28.
单宁酶高产菌株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高产菌株黑曲霉I11-N14的产酶,发酵条件以及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研究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96h、摇床转速240r/min、添加单宁酸2.00%、pH5.5和温度30℃。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Mn^2 ,Sn^2 可促进单宁酶的产生。表面活性剂EDTA抑制产酶,而二甲苯和SDS对产酶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9.
普洱茶茶褐素理化性质与光谱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成品普洱茶为原料,对提取分离的茶褐素(TB)及其组分进行了理化、光谱学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茶褐素耐氧化性较好,耐还原性较差,酸、碱、热条件下不稳定。UV-vis显示,茶褐素在330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80%乙醇溶出物在330和380nm处有特征吸收峰。IR表明,茶褐素属酚类物质含有羟基、烷基、羧基及苯环类物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明,茶褐素相对分子质量(Mr)相对较大,多次柱分离后,茶褐素组分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2878,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2120,多分散性指数为1.36。 相似文献
30.
茶树硒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就硒元素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含量及其赋存形式以外施硒肥和土壤硒对茶树生长、茶叶硒含量及叶产量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园科学施肥和 开发富硒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