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龚伟  颜晓元  王景燕 《土壤》2011,43(3):336-342
基于长期试验资料,从土壤肥力的角度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N素、P素和K素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指出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可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2.
该文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和添加不同枯落物条件下,培养15、30、45、60、75、90d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枯落物时,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总无机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以及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柳杉林;各林分土壤添加其枯落物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以及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高于不添加枯落物土壤,而且在檫木林、柳杉林土壤中添加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比添加其自身林地枯落物高;微生物量氮含量与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以及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下降,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与檫木林和柳杉林枯落物相比,对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作用更大,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变化.因此,枯落物数量和质量对林地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坡耕地转变为青花椒林地和弃耕地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分形维数和土壤肥力变化,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为坡耕地退耕后青花椒种植和土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川东丘陵区青花椒林(2,5,9和14年,分别以QHJ-2、QHJ-5、QHJ-9和QHJ-14表示)、弃耕地(14年,QGD)和坡耕地(CK)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运用分形模型和隶属函数法分别计算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和土壤肥力综合值,并探讨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D)、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PCM)和粒径0.02mm与2~0.02mm土壤微团聚体含量的比值(RMD)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结果】坡耕地退耕为青花椒林和弃耕地促进了大粒径土壤微团聚体含量的增加和小粒径土壤微团聚体含量的降低。坡耕地转变为青花椒林地后,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相同退耕年限下,青花椒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优于弃耕地。土壤肥力综合值表现为QHJ-14QHJ-9QGDQHJ-5QHJ-2CK。土壤PCM、RMD和D均随着青花椒种植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土壤PCM、RMD和D与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综合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坡耕地种植青花椒和弃耕有利于改善土壤微团聚体的组成,促进小粒径微团聚体向大粒径微团聚体聚合,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土壤PCM、RMD和D可作为坡耕地退耕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4.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藤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藤椒产量和品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为制定科学的藤椒施肥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6年生藤椒为试验材料,利用二次回归"3414"正交试验设计,设置N、P、K的3个肥料因素,各因素均设4个水平,4个水平分别为: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N 330 g/株、P_2O_5 50 g/株、K_2O 200 g/株),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过量施肥水平),共14个处理,研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处理对藤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新鲜花椒产量增加了24.4%~74.7%。氮、磷和钾肥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2.7%,16.0%和13.5%,肥料贡献率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4.9,22.5和4.5 kg/kg,肥料农学效率表现为磷肥氮肥钾肥。氮、磷和钾肥处理的花椒果皮千粒质量和挥发性芳香油、麻味物质、醇抽提物、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及品质综合值与不施肥处理(N_0P_0K_0)相比,分别提高7.5%~21.6%,10.1%~40.2%,19.8%~60.7%,6.3%~32.3%,15.7%~48.1%和218.3%~754.6%。氮磷、氮钾和磷钾互作效应在一定用量范围内能促进藤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通过建立新鲜花椒产量和品质综合值的肥料效应三元二次方程函数,获得藤椒高产优质的最佳推荐施肥量为:N 323.4~346.7 g/株(平均为335.1 g/株),P_2O_549.0~51.3 g/株(平均为50.2 g/株),K_2O 214.1~227.6 g/株(平均为220.9 g/株)。【结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能提高藤椒产量和品质,得到了研究区藤椒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5.
从中国新疆、内蒙古和墨西哥等地分离苜蓿内生菌133株,平板筛选到8株细菌具有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L-homoserinelactone,AHL)降解活性,其中活性较强的菌株有r-12、r-9和R1.5.对8株AHL降解菌做AHL唯一碳源试验,结果发现菌株S35和N46在液体AHL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较好,D600 nm分别为0.415和0.386,菌株r-9的生长情况最差,D600 nm为0.015.菌株R1.5还具有耐高温、耐盐碱、能分解无机磷、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等优点.经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菌株R1.5为1株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6.
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年生(Ⅰ1)、2年生(Ⅰ2)和3年生(Ⅰ3)巨桉林,坡耕地及其退耕形成的1年生(Ⅱ1)、2年生(Ⅱ2)和3年生(Ⅱ3)巨桉林为对象,研究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人工林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出天然林>Ⅰ1>Ⅰ3>Ⅰ2,坡耕地<Ⅱ1<Ⅱ2<Ⅱ3,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说明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会造成土壤养分降低,但这种情况可能随着栽种年限的增加有所缓解;同时,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随栽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7.
地质灾害的监测难度很大,不但需要监控地质外部形态,还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分析其内部构造和变化情况,并据此判断出地质灾害的状况和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监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监测作用,对地质灾害的内部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也可以基于现有状况对未来的趋势进行研判,能够很好地提高监测的质量。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思路,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8.
随着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出现的分化,除了一般的小农经营主体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动实现代际传承和新老交替,从而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是培养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9.
松针提取液是采用新鲜的马尾松松针经粉碎、蒸馏、压榨、浓缩、灭菌等工序后提取的汁液.该汁液含有维生素、叶绿素、叶蛋白、氨基酸、黄酮、植物内源激素等物质,在医药保健、饲料添加等方面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但施用在农作物上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开展了松针提取液对扁萝卜、大蒜、烟叶等作物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松针提取液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促...  相似文献   
120.
指出了气象雷达站对防雷减灾非常重要 ,而大多数气象雷达站位于高山上 ,属高雷暴区 ,且气象雷达的设备比较贵重 ,微电子设施较多 ,极易受雷电侵害 ,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防雷措施.以福建省三明市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的雷达机房的防雷屏蔽设计施工为例 ,阐述了高雷暴地区雷达机房的屏蔽方法.实践表明 :该站已达到了雷达机房屏蔽的防雷设计要求 ,现已运行2年多 ,未曾受到雷电损害.同时该防雷设计亦可在其他高雷暴地区雷达机房的屏蔽中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