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番茄叶片显微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设置5个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番茄叶片显微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水量的减少,单位长度栅栏组织细胞数增多,番茄叶片厚度下降;番茄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下降。水分亏缺程度越大,对番茄显微结构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2.
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条件下植株的肥水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内以卡鲁索 (Caruso)和辽粉杂 3号为试验品种 ,进行长季节栽培 ,在整个生育期中 ,灌水次数为 18~ 2 1次 ,每 667m2 每次灌水量为 15~ 17m3,总灌水量为 2 92 .3 2~ 3 2 4 .4 6m3,2 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70 %~ 10 0 %。试验过程中除了施基肥外 ,分别在番茄的坐果期、果实膨大期、采收初期和采收中期进行追肥 ,每次追肥量相同 ,即 667m2 追施尿素 10kg,磷酸二铵 15kg ,硫酸钾 15kg  相似文献   
23.
嫁接对薄皮甜瓜光合特性、产量与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试验选用玉美人薄皮甜瓜(Cucum is m eloL.)作接穗,以圣砧1号白籽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以自根苗为对照,主要研究嫁接对薄皮甜瓜光合特性、产量及含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明显地增加了薄皮甜瓜的总叶面积,嫁接植株茎蔓生长明显快于自根植株。各个时期嫁接植株各个器官干物重均高于自根植株。但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影响不大,并且对植株生长发育各时期的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影响不明显。因此,嫁接主要是通过扩大植株的总叶面积来提高植株的光合速率的。另外,嫁接的增产效果显著,其平均单瓜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对照。嫁接薄皮甜瓜果实的内壁糖度和中心糖度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4.
以Ca3(PO4)2为试材,采用溶磷圈法筛选木霉溶磷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进行木霉溶磷菌鉴定;将溶磷木霉菌接种至辣椒幼苗根部后,采用常规试验方法测定溶磷木霉菌对辣椒生长性状、品质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达到用溶磷木霉菌促进辣椒根际土中难溶性磷转化成速效性磷,减少磷肥施用量的目的.结果表明:溶磷木霉菌tang-10-11为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其溶磷透明圈直径为3.72 cm,显著高于其它木霉菌株.用100倍、300倍、500倍溶磷木霉菌tang-10-11处理后的辣椒根际速效磷含量分别为45.23、50.47、44.00 mg·kg-1,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tang-10-11不仅可以提高辣椒产量,还可以提高辣椒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因此,溶磷木霉菌tang-10-11可以促进辣椒根际土壤难溶性磷转化成速效性磷,从而促进辣椒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5.
筛选耐低温西瓜砧木并建立西瓜砧木芽期耐低温评价体系,为耐低温西瓜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以27份西瓜嫁接砧木为材料,以28℃的常温条件为对照,采用15℃的低温条件处理砧木种子10d,测定砧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会推迟种子出芽的开始时间,降低不同西瓜砧木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6.
不同定植密度对薄皮甜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内以薄皮甜瓜"玉美人"为试验,采用吊蔓栽培,进行不同定植密度的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行距与株距二因子,行距为主区,株距为副区,行距2水平,即A1:畦内小行距0.60 m(米),A2:畦内小行距0.70 m(米);株距3水平,即B1:0.35 m(米),B2:0.40 m(米),B3:0.45 m(米),共6个处理.比较了不同定植密度对薄皮甜瓜生长发育、产量、果肉的厚度及折光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加大株行距,有利于甜瓜植株叶面积的扩大,促进植株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和果实的膨大.在同一行距条件下,增加株距,利于提高果实的折光糖度和果肉厚度.此外,在小行距条件下,适当扩大株距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而在大行距条件下,适当的减少株距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明确尿素配施木霉菌剂对甜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生产中甜瓜的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科研基地的日光温室内进行,栽培土壤组成为土∶草炭∶牛粪 = 4∶2∶1,供试材料为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 makuwa Makino)‘玉美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测算,供氮水平100%为尿素(普通尿素,N≥46.4%) 25.9 g/株。以此为基础,设9个氮肥处理:50%普通尿素(T1)、50%控释尿素(T2)、50%普通尿素 + 木霉菌剂(T3)、50%控释尿素 + 木霉菌剂(T4)、30%控释尿素 + 20%普通尿素 + 木霉菌剂(T5)、100%普通尿素(T6)、100%控释尿素(T7)、150%普通尿素(T8),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果实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与100%施氮处理(T6、T7)相比,减量施氮50%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熟甜瓜果实的品质,其中50%控释尿素配施木霉菌剂(T4)处理不仅降低了甜瓜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Vc含量及香气物质含量,单株产量也有所增加。此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明显降低,其中T1~T4处理与100%和150%施氮处理(T6~T8)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T3、T4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均较高。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面,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处理(T2、T4、T5、T7)的AWCD值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以T4处理的AWCD值最高。【结论】在供试栽培土壤条件下,减少氮肥施用量50%,无论是否采用控释尿素或配施木霉菌剂,都有助于促进甜瓜植株的生长,提高成熟甜瓜果实品质,增加甜瓜的单株产量,但只有配施木霉菌剂后,其产量、品质与施氮100%处理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微生物多样性只在施用了理论施氮量的150%后显著下降。因此,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上栽培甜瓜,建议采用施氮量减少50%、配施木霉菌剂的高产优质可持续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8.
土壤水分对番茄褐变型筋腐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内 ,以番茄品种佳粉 10号为试材 ,研究了土壤水分对番茄褐变型筋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土壤条件下 ,土壤含水量长期处于 16 %以上的高水分状态下 ,可使番茄筋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增加 ,这可能与番茄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及根系活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9.
叶面喷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日光温室内以辽园多丽和红玉番茄为试材,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K)、葡萄糖(G)、磷酸二氢钾加葡萄糖(K+G)混合液,以喷施清水为对照,以探讨K、G及其相互作用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K)、葡萄糖(G)及磷酸二氢钾加葡萄糖(K+G)处理均能提高番茄果实产量;提高果实成熟期的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降低有机酸含量;提高成熟期果实内干物质的分配比率.K+G处理对樱桃番茄品种红玉影响最明显,K处理次之,G处理影响最小,而K处理对大果型番茄品种辽园多丽影响最明显,K+G处理次之,G处理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0.
以辽园多丽和樱桃番茄红玉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葡萄糖及其两者的混合液,研究叶面喷肥对两个品种番茄光合速率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肥可明显提高番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通过叶面喷肥处理,提高了2个品种番茄果实内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提高了果实中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力水平,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力也得到明显提高。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其与葡萄糖两者的混合液效果较好,单独喷施葡萄糖效果稍差。表明在叶面喷施葡萄糖、磷酸二氢钾和两者的混合液条件下,果实是通过提高4种酶的活力来提高库强度的。果实库强度增加的同时,相应地促进了同化产物的运转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