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83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33篇
  11篇
综合类   232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22篇
  1975年   17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农大超甜1号"与现有甜玉米品种相比,农艺性状表现极为突出。如种子发芽率高,植株生长健壮,抗倒伏能力强,对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和青枯病等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采收期长达7~10天。"农大超甜1号"既可以春播,又可以夏播,且长势和产量非常稳定,从而降低了农民栽培的风险性。"农大超甜1号"可溶性糖含量高达24%,甜度极高,同时,果皮特别柔嫩,渣少,因而很适合鲜食或速冻加工。育种者还通过遗传手段,导入与颜色表达有关的基因,培育出金黄、紫黑、红色、黄白相间等色泽的"农大超甜1号"。它既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餐桌玉米提出的"好吃、好看、营养、保健"四大要求,同样能满足农民在农村种植结构优化方面对甜玉米提出的"好种、好收、好卖、高产、高效"等要求。 (本刊辑) 一种名为"小冰麦"的小麦新品种逐渐受到我国北方农民的欢迎,开始在许多省区推广种植。 2000年吉林省农安县杨树林乡大面积推广种植了"小冰麦",结果平均每hm2土地比往年种植玉米增收3 000元。 据了解,"小冰麦"是由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郝水院士和何孟元教授课题组培育成功的。自80年代初开始,他们应用植物染色体工程将野生天蓝冰草的染色体及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了基础,首次获得了世界上唯一的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据介绍,"小冰麦"达到了加拿大西部草原春麦和美国北部深色春麦的品质指标,超过了农业部和原商业部制订的优质面包小麦标准,被农业部确定为面包用小麦品种。1999年,杨树林乡的农民种植了500多hm2"小冰麦",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第二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hm2。2000年,这种小麦在吉林省的种植面积已达六成以上,而且已推广到了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天津、河南、青海和银川等地。 (本刊辑) 日前,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艘来自马来西亚的泰国籍货轮实施检疫时,发现船上食品舱的一袋500g豇豆已经被严重蛀食,并从豇豆上截获豆象成虫。 经室内鉴定,确认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害虫-菜豆象。鉴定人员统计发现,在送样的25粒豇豆上竟有38只成虫,说明菜豆象的为害已非常严重。 据悉,这是海南口岸有史以来首次截获此类害虫,也是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以来首次截获一类危险性害虫。检疫人员已按照有关规定对上述货轮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防止了该虫的传入。检疫人员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检疫鉴定技术,确保了海南乃至我国豆类生产的安全。 据有关专家介绍,菜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植物害虫,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它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仓储害虫,为害菜豆、豇豆、兵豆、鹰嘴豆、木豆、赤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多种豆类植物,其幼虫一旦在豆粒内蛀食,将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本刊辑)  相似文献   
92.
小麦条锈病水平抗性多点联合鉴定方法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抗性或持久抗性应对病原物小种无专化性或专化性极弱,水平抗性一般多表现为部分抗性或相对抗性,其品种间的差异,往往为量的差异,难于用定性的方法鉴别。根据以上两点,鉴定水平抗性需要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毒性的小种分别接种,而且需要针对品种群体进行定量的鉴定。  相似文献   
93.
对油松第一、二批种源试验的五个指标进行了多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与立地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其中七年生保存率种源与立地交互作用最强。利用Finlay和Wilkinson提出的方法,对油松七个生态型种源的适应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型和中部型适应性强,在各地生长水平也较高;东北型和西北型仅适应干旱寒冷地区;中西型、西南型和南部型适应性也差,仅能适应比较温暖多雨的地区。当地种源一般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4.
根据国家科委下达的“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专项合同要求,1984年7月至1985年6月,本协作组在小试和中试的基础上,开展了万头联片商品瘦肉猪生产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95.
黑龙江省北部黑土地区的春小麦种植比例在15—30%,而无霜期更短的北部高达50%以上。自然条件比较复杂,总的特点是:生育期短,春季干旱、夏季多雨,西部砂土极干旱,中部黑土丘陵较干旱,东部接近山边低湿冷凉,北部高寒。就一个自然区  相似文献   
96.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与考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我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野生稻资源十分丰富。早在1917年墨里尔(Merrill,E.D.)在广东罗浮山麓至石龙平原一带发现普通野生稻。1926年丁颖在广州市东郊犀牛尾的沼泽地也有发现,后又在惠阳、增城、清远、三水、开平、阳江、吴川、合浦、钦县等县以及雷州半岛、海南岛、广西的西江流域发现这种野生稻。1935年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在海南岛南山岭下及小抱杠山边发现疣粒野生稻。1936年王启元在云南车里县橄榄坝发现疣粒野生稻,又于车里县发现药用野生稻(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标本)。  相似文献   
97.
麦茎谷蛾是盐城市北部麦区一种新发生的害虫.在重发区内,麦苗的株害率为12~25%,严重的40~70%;枯孕穗和白穗为0.5~2%,严重的4~15%,最高达30%以上,对三麦生产的威胁甚大.  相似文献   
98.
1987~1991年,协作组选用马尾松、未荷、枫香、漆树、野漆树、山乌桕、黄檀、毛白檀、黑荆树、胡枝子、黄荆等树种,进行了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方式、种子处理技术、植被处理与成效,主要飞播树种的成苗规律和飞播作业技术等专题研究。经过5年试验研究,基本上掌握了飞播建立针阔叶混交林的技术关键,为今后开展大面积飞播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尖翅小卷叶蛾Bactra lancealana(H(?)bner)属卷叶蛾科小卷叶蛾亚科,是席草的主要害虫,江苏各席草产区均有发生,危害严重。据江苏仪征朴席乡1985年调查,由于此虫危害,席草平均减产二成以上,严重田块减产高达七成,已成为席草生产的一大威胁。为此,我们从1985年组织协作组,对尖翅小卷叶蛾的发生危害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方法 于1985年起在本省席草产区仪征朴席乡  相似文献   
100.
地膜覆盖是获得棉花优质高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并已在棉花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常用的“根区覆盖”栽培方式仍有许多问题,与棉花生长发育不很协调,不利棉花增产潜力的发挥。如放苗前的烫、冻问题;苗期降雨多时,根区不透气易病死苗问题;蕾期易旺、铃期易衰以及收获后揭膜困难,造成残膜污染土壤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本协作组为充分利用地膜,结合棉农“一膜多用”的经验,研究出“沟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