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104篇
  52篇
综合类   641篇
农作物   161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268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模式对优质肉鸡血液中性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540只0日龄的优质肉鸡S3系母鸡放于3间封闭式鸡舍内,分别在育雏期和育成期设计3种不同类型的光照模式,研究光照对优质肉鸡性器官发育及其性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3组鸡输卵管和卵巢组织在早期发育缓慢,光照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14周龄组(2)输卵管长度达到16.26 mm,显著大于组(1)和(3)(P0.05);14周龄后卵巢表面陆续出现有白色和黄色卵泡;16周龄3组小黄卵泡数和卵巢重量差异显著(P0.05),组(2)小黄卵泡数和卵巢重量分别为6.65个和17.42 g。10周龄3组4种性激素含量都略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4周龄组(2)的促黄体生成素(LH)和人脑垂体促卵泡激素(PRL)含量显著高于组(1)(P0.05),但与组(3)无显著差异(P0.05);开产时组(2)促卵泡生长激素(FSH)、LH、睾酮(T)和PRL含量显著高于组(1)和(3)(P0.05)。[结论]组(2)光照方案最优,可根据市场需求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为促进贵州省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及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88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系统构建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基础权重,运用惩罚型变权模型对贵州2007—2013年88个县(市、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3年贵州省生态安全预警指数变化介于0.4~0.7,该时段生态安全预警指数平均值依次为0.62、0.61、0.58、0.61、0.55、0.63和0.63,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研究区中警区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从2007年的114 117.45km~2增加至2011年的171 152.76km~2,再减少至2013年的85 495.56km~2;轻警区面积呈先减后增趋势,从2007年的62 050.51km~2减少至2011年的4 858.6km~2,再增加至2013年的90 515.8km~2。在县域尺度上,研究区绝大部分县(市、区)生态安全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南明、云岩、钟山和红花岗等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3.
概述惠州地方特色茶的生产历史、主要产茶县(区)及茶叶生产现状,并采集惠州地方特色茶代表性绿茶、红茶、紫芽茶及代用茶(甜茶、辣木茶)样品,测定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结果显示,惠州客家炒青绿茶含茶多酚21.27%~42.28%、氨基酸1.66%~5.48%、咖啡碱1.80%~3.57%、可溶性糖2.57%~5.75%,水浸出物含量38.22%~53.53%,酚氨比4.96~18.28,其中紫芽茶含花青素1.11%~1.50%(为非紫芽茶的1.69倍),其生化品质特点与广东梅州、河源等地的客家炒青绿茶相近;新近开发的惠州红茶生化品质符合红茶标准,有待进一步发展;甜茶、辣木茶内含物丰富,具有一定保健功效,且多酚、咖啡碱含量低,开发营养功能产品前景好。  相似文献   
64.
研究利用干态发酵方法制作风味番木瓜丁加工工艺,着重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水分含量控制、热风干燥的温度与时间选择和影响风味口感的原料配比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木瓜丁在60℃下干燥3 h,水分含量在25%左右,按干番木瓜丁600 g,酱油300 g,蒜米60 g,姜丝30 g进行配比生产,产品形状、口感、色泽较好,且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65.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6.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受活性氧、Ca2+、激素、基因等多方面影响。充分理解PCD的生物学意义和精确调控PCD进程的速度,有助于改变植物尤其是作物生长发育进程中某一阶段的发育速度,对于作物促壮抗衰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为评价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对水体中的鱼类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暴露在25%、50%、100%浓度的污水中,在实验持续到第4天、7天和14天后分别采集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鱼的肝脏,制作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肝细胞病变程度加深,肝窦隙扩张,细胞核肿大甚至裂解消失,胞质疏松,空泡明显增加。利用RT-PCR分析NF-κB基因表达变化发现斑马鱼经25%、50%、100%浓度生活污水处理不同时间后,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研究表明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将对水体中的鱼类的肝脏产生毒性效应并可能出现NF-κB的激活,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基础。马铃薯作为中国外来物种,种质资源及缺,其资源的保存尤为重要。本文从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历程,研究利用现状,保存等方面回顾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在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特色种质资源库,重视对保存方法的研究,加强资源共享等层面探索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9.
开展了除虫菊素、鱼藤酮和苦参碱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大灰象甲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3d和5 d,1.5%除虫菊素水乳剂500倍液对茶大灰象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22%、100%和100%,与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差异不显著。而7.5%鱼藤酮乳油750倍液和1.3%苦参碱水剂1500倍液药后1d、3d和5 d的校正死亡率均不高于50%,这2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大灰象甲的室内药效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70.
茶园滴灌施肥的增产提质及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设计3个不同氮素用量(450、300、150 kg/hm2),研究了茶园滴灌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比对照增产3.4%~9.3%,施氮量与产量间呈明显正相关,以年施氮量300~450 kg/hm2产量较高,滴灌施肥对茶叶品质影响不显著。滴灌施肥处理成熟叶含氮量显著高于对照,且季节性差异明显,秋茶﹥夏茶﹥春茶,滴灌施肥可促进茶树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施肥方式对土壤pH值影响显著,滴灌施肥处理土壤pH值明显高于对照,可能因其氮素利用率较高而有助于减弱无机氮对土壤的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