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3篇
  46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施氮量对陇东旱地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个玉米品种、3个施氮水平在陇东旱地上研究了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氮肥0~225 kg/hm2水平下,施氮肥越多,玉米产量越高;随施氮水平提高, 玉米蛋白质含量提高0.52~1.61个百分点,蛋白质产量提高145.69~327.93 kg/hm2;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赖氨酸含量影响不显著;施氮水平与品种共同作用决定了玉米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2.
旱作条件下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干旱半干旱的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设计田间定位试验,运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研究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能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免耕配合秸秆覆盖相比传统耕作在表层土壤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了78.4%,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了89.6%,土壤微生物量磷增加了29.6%,免耕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耕层.  相似文献   
183.
耕作方式对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及紧实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模拟降雨对定西苜蓿-春小麦轮作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和土壤紧实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土壤容重为1.35,显著高于苜蓿-春小麦轮作翻耕处理(T3)的土壤容重1.08;降雨前,各处理间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差异不显著,但以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最高,为92.6mm/h;降雨后,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饱和导水率为55.07mm/h,比苜蓿-春小麦轮作翻耕(T3)处理的几乎高2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土壤紧实度逐渐增加,苜蓿地表层土壤的紧实度高于耕地。  相似文献   
184.
邓忠  黄高宝  仵峰 《灌溉排水学报》2006,25(5):47-49,71
针对传统灌溉方式下大水漫灌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采用固定道耕作结合垄作沟灌并进行秸秆覆盖的方法,改传统耕作的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侧渗灌,设置垄沟比例为2.23∶1。结果表明:固定道耕作秸秆覆盖(CTS)处理灌水沟内的水分水平侧渗范围比固定道耕作不覆盖(CT)处理宽约15 cm,在全生育期垄体保持了较好的水分,水分利用效率较CT处理提高3.4%;株高和千粒重优势明显,产量提高11.1%。  相似文献   
185.
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传统耕作(T)、免耕不覆盖(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3种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措施连续实施5年后,使耕层土壤容重显着增加,免耕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表层土壤有机质.NTS处理>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显著高于T处理和NT处理的,同时也明显高于2004年的背景值,0-30 cm土层范围内平均较T处理和NT处理分别高14.88%和6.40%;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可显著改善土壤耕层(0-20 cm)团聚体的水稳定性.NTS处理0-30 cm的不稳定团粒指数(ELT)与2004年背景值比较,平均下降了1.88%.说明相对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减少了机械的破坏作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耕层团聚体形成,并提高了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6.
 研究了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在吲哚丁酸(IBA)诱导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外植体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外源IBA与NO、H2O2一样对万寿菊外植体不定根形成有促进作用,且IBA与NO,IBA与H2O2协同增效。NO清除剂cPTIO和H2O2清除剂CAT均能抑制IBA对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同样,cPTIO和CAT亦能抵消IBA对NPA抑制不定根形成的逆转作用。可见,NO和H2O2是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的必要条件。IBA处理提高了外植体内源NO和H2O2的含量,说明IBA是通过增加内源NO和H2O2水平实现对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cPTIO和L-NAME抑制了IBA对H2O2含量的促进作用,而CAT和DPI却不能抑制IBA对NO含量的促进作用。可见,NO和H2O2是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的两个下游信号分子,且NO可能位于H2O2的上游。  相似文献   
187.
丁香酚对小麦-蚕豆间作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在田间持水量75%水平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系分泌物丁香酚对小麦、蚕豆(Vicia sativa)单作和间作群体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化感物质间作群体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而细菌数量增加。与无丁香酚处理对比,在3种种植模式中,丁香酚对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两种微生物数量的减小幅度分别为21.95%~98.42%和13.33%~92.82%;单作小麦较间作处理的细菌数量变化了-118.63%~90.73%,但单作蚕豆细菌数量变化了-56.39%~76.76%;放线菌占微生物的相对数量变化了-4.42%~4.32%,细菌变化了-4.36%~4.88%。小麦间作蚕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单作小麦、单作蚕豆分别变化了15%~26.98%和-45.45%~6.67%;经丁香酚处理,单作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而间作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8.
李广  黄高宝 《草业科学》2002,19(11):32-34
以甘肃定西地区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优化系统结构、调整农牧比例,加强系统管理,提高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和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9.
河西走廊区水土应用现状及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河西走廊区不同亚区在现状灌溉水平下均存在水资源不足矛盾 ,单位耕地耗水过多是造成水土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既可为宜农荒地开发提供相应水资源 ,同时有望解决水资源开发不合理造成的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研究表明 ,现状灌水水平下 ,河西走廊区共缺水 2 .61× 1 0 8m3,当节水率提高 5 %时 ,即可解决全区农业缺水问题 ,提高40 %时 ,可完全开发全区宜农荒地 ;不同亚区节水农业潜力不同 ,其中酒泉地区最大、金昌市最小 ;节水农业潜力开发应综合考虑人口、下游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问题 ,其中生态建设尤为重要。发展精致农业、节水农业 ,优化产业结构 ,控制人口数量是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0.
对我国耕作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耕作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北京农业大学陈阜,黄高宝,任天志,高旺盛,李增嘉,张明亮,逄焕成我国耕作学科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终于屹立于学科之林,被正式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之中。这标志着我国耕作学科已开始走向成熟和完善。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