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9篇
  16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7-2021年通过对滇西南植胶区橡胶树病虫害发生和防治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建立了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简述了滇西南植胶区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蚧壳虫、叶螨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监测及防治情况,为橡胶生产单位准确研判橡胶树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贵州贵阳、遵义、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黔东南和黔南8个地区114个水稻纹枯病菌AG1-1A融合群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14个菌株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03 6~0.421 6μg/mL,平均EC50值为0.0655 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但其主峰范围...  相似文献   
83.
本文对自制伊维菌素(IVM)和吡喹酮(PZQ)复方制剂在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试验将18只绵羊随机分为3组,A组肌肉注射自制复方制剂;B组皮下注射市售单方IVM注射液;C组口服市售单方PZQ片剂,其中伊维菌素的给药剂量均为0.2 mg/kg体重,A组PZQ的剂量为30 mg/kg体重,C组PZQ剂量为100 mg/kg体重.试验结果显示,肌肉注射自制复方制剂中IVM的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单方对照药物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尽管复方制剂PZQ的剂量约为单方对照品的1/3,但两者的AUC值相似,复方制剂中PZQ的达峰时间比单方对照品快约6倍,T1/2beta长约3倍,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时间长达24 h,结果说明,自制复方制剂中IVM的生物利用度与单方对照药物相似,吡喹酮的生物利用度与单方对照药物相比有显著提高,且具有起效快、疗效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
豫南稻茬麦区 ,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各种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影响非常大。该区水利资源丰富 ,光照比较充足 ,全区小麦播种面积在 5 3万公顷左右 ,适宜选用耐湿性强 ,适应性广 ,抗病抗逆性强、分蘖力适中、灌浆快、穗大粒多、早熟和中早熟的春性或弱春性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品种的增产潜力 ,选用一套合适的栽培技术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往年的高产攻关实践 ,结合近年来所做的高产栽培试验 ,现将豫南多湿稻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精细整地 施足底肥 搞好排灌水1 1 精细整地 湿害是影响该区小麦增产的…  相似文献   
85.
为探讨种子引发剂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机制,以杂交稻湘两优900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研究引发剂氯化胆碱(CC)和吲哚丁酸钾(IBAK)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光合特性、抗氧化代谢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水稻幼苗生长,3.0 mg·L-1CC和1.0 mg·L-1IBAK为缓解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抑制的适宜引发浓度,添加引发剂CC的湘两优900根干重显著增加9.64%,而添加引发剂CC和IBAK的黄华占根系总长度、叶面积、地上干重、根干重、壮苗指数分别显著增加24.78%和14.39%、43.06%和36.33%、11.45%和7.43%、34.60%和28.62%、41.89%和33.55%。引发剂CC和IBAK处理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两品种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同时增加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抑制活性氧积累,降...  相似文献   
86.
为筛选适宜上海地区早春大棚种植的菠菜品种,作者引进17个菠菜新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雄关、抗病全能皇、影驰、耀星的产量较高,且未发生霜霉病,植株长势也较强,可作为潜力品种在上海地区适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7.
节水栽培冬小麦光合器官遮光对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冬小麦光合器官与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关系,通过大田试验和遮光的方法,研究了节水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石家庄8号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粒重、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栽培条件下,穗遮光对粒重的降低效应最大,旗叶遮光次之,倒二叶遮光降低粒重的效应最小,且三者的降低效应均不同程度地受施氮量的影响.与不遮光相比,光合器官遮光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而降低了单穗蛋白质总量,遮光的调节效应也因器官和施氮水平而有差异.与不遮光相比,光合器官遮光增加了籽粒清蛋白、球蛋白含量,降低了麦谷蛋白含量,而穗遮光降低了籽粒醇溶蛋白含量,旗叶和倒二叶遮光增加了醇溶蛋白含量.可见,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8.
为明确节水栽培下冬小麦籽粒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调控效应,在大田限水灌溉条件下研究了施氯对高产冬小麦品种石家庄8号籽粒铁、锌、锰、铜含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一次性基施157.5kg N/ha处理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铁、锌、锰、铜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在基施157.5kg N/ha基础上追施氮肥,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过量施氮籽粒铁、锌、锰含量反而呈降低趋势。在本试验奢件下,冬小麦一次性基施157.5kg N/ha可以使产量、品质和资源效率得到最佳统一。  相似文献   
89.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发展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左停  鲁静芳  张庆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32-7034
讨论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内涵与意义,从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入手,指出了海淀发展现代农业的定位,具体归纳了海淀区可以重点发展的数种现代农业形态,最后就海淀区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0.
湖龙井茶香气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的最重要因子之一,探明茶叶香气的化学组成可进一步丰富茶叶香气化学理论,为改善和提高茶叶香气品质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西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比较两种分析技术在分离性能上的差异性;结合质谱数据库匹配、化合物保留时间、结构谱图及峰面积等对通过GC×GC-TOFMS分离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进而结合相对高含量化合物(≥0.5%)的气味特征分析西湖龙井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结果】通过与GC-MS的总离子流图及色谱峰对比,GC×GC-TOFMS在分离性能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表明,采用GC×GC-TOFMS技术鉴定出西湖龙井茶样品中存在的522种共性香气成分,归为烯醇、烯、胺、烷烃、醛、烯醛、醚、醇、酯、内酯、烯酯、烯酮、酮、酚、酸、含硫化合物、氮杂环化合物、氧杂环化合物、芳香烃及炔等20类化合物,其中芳香烃的数量最多(77个),烷烃(50个)、烯(43个)、酯(43个)、酮(41个)次之,炔类最少(3个);戊烯-3-醇、顺-3-己烯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丁烷、甲基环戊烷、2,2,4,6,6-五甲基庚烷、十二烷、二十一烷、二十四烷、三十一烷、乙醛、戊醛、己醛、糠醛、庚醛、苯乙醛、壬醛、乙丙醚、2-乙氧基丁烷、乙基丁基醚、1,2-二乙氧基乙烷、戊基乙基醚、正戊醇、叔丁醇、苄醇、苯乙醇、植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酞酸二丁酯、乙基-2-(5-甲基-5-乙烯基四氢呋喃-2-烯)丙基-2-烯碳酸酯、顺-己酸-3-己烯酯、棕榈酸甲酯、乙偶姻、2,4-二叔丁基苯酚、异戊酸、壬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二甲基亚砜、苯并噻唑、吲哚、咖啡碱、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2,3-二氢苯并呋喃、乙苯、丙苯及1-甲基萘这50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较高(≥0.5%),对西湖龙井茶的香气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具有愉悦气味特征的烯醇、醛、醇、酯及芳香烃等化合物是西湖龙井茶优异香气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基础,而无特殊气味或散发难闻气息的烷烃、醚类、酸类、硫化物以及部分低阈值的香气化合物对西湖龙井茶香气品质的贡献程度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结论】该技术在茶叶香气成分分析上的成功应用,可以弥补一维气相色谱分析上的缺陷,使可分析的香气化合物数量提高5倍以上,为后续深入研究茶叶香气成分的化学组成以及揭示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