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超级稻叶片光合特性和根系生理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付景  陈露  黄钻华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2012,38(7):1264-1276
为阐明超级稻产量形成机理, 以4个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084 (杂交籼稻)、淮稻9号和武粳15 (粳稻)]为材料, 2个高产品种[汕优63 (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为对照, 观测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性状和根系生理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4个超级稻品种的平均总颖花量和产量较两个对照品种分别高出43.5%和16.1%, 但超级稻的结实率较对照品种低15.3个百分点。超级稻品种在生育前期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根系中单位干重根系活力、每株根系活力、总根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均高于对照品种, 而在生育后期以上性状下降速率大于各自对照品种, 直至齐穗后20 d前以上性状指标均小于各自对照品种。说明超级稻强大的产量库容与其生育前中期较强的叶片光合能力和较好的根系生理性状密切相关, 生育后期叶片光合能力和根系生理活性下降快导致其结实率下降, 从而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提高生育后期特别是结实后期根系生理活性是进一步提高超级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亭湖区地处江苏沿海中部,是盐城市的中心区,总耕地面积57.9万亩。小麦是亭湖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16.5万亩,占夏粮作物面积的56%。2005年小麦平均亩产330.6 kg,2006年平均亩产338.2 kg,亩产量较低。自2007年以来,本区逐步调整种植结构,陆续实施了小麦科技入户工程、全国农技推广示范补助县、部省级高产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小麦生产中基施锌肥的适宜用量及对小麦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减少缺锌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开展了小麦基施锌肥效果试验,试验设置0.3、0.6、0.9、1.2、1.5、1.8、2.1 kg/亩共7个锌肥梯度处理。结果表明,基施锌肥0~0.6 kg/亩时,小麦穗粒结构、产量无显著差异;基施锌肥0.9~1.5 kg/亩时,小麦有效穗数、产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也较高;基施锌肥1.8~2.1 kg/亩时,有效穗数、产量虽高于CK,但增幅缓慢下降。因此,在试验土壤、栽培条件下,锌肥适宜用量应控制在0.9~1.5 kg/亩,用量过少增产作用不明显,过量施用也不利于增产效应的发挥。对于锌肥追施、喷施等不同施用方式的具体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本文主要讲述亭湖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模式、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该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盐城市推进品牌稻米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盐城市9个县(市、区)中有5个县(区)获得稻米地理商标,特别是"射阳大米"市场影响力强,社会反响好。通过调研与总结,盐城市品牌稻米建设较快发展的主要成功经验有:一是强化"四力合一"工作运行,提升品牌稻米创建水平;二是推进"四化同步"规模生产,提升品牌稻米质量水平;三是开展"四位一体"推广应用,提升品牌稻米生产水平;四是突出"四轮驱动"宣传推介,提升品牌稻米营销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选取了9个粳稻品种进行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24号、连粳11号、淮稻5号等品种综合表现好,生产潜力大,可作为主推品种在本地示范种植;武运粳27号、南粳9108、盐粳10号、扬育粳2号等品种部分性状较好,但存在结实率不高或不抗倒等缺点,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不同剂量育苗伴侣在机插稻育秧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育苗伴侣培肥可以改善秧苗生长环境,其中用量20 g/盘(规格58 cm×28 cm×2.5 cm)时,可明显提高出苗率、成苗率,秧苗植株形态好,根系盘结力度强,移栽大田后分蘖起步快,后期成穗数多,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肥营养土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壮秧剂培肥、常规培肥+基质覆盖、常规培肥三种营养土培肥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壮秧剂培肥和常规培肥+基质覆盖都可以改善秧苗生长环境,提高出苗率、成秧率,秧苗整齐度和综合素质好,一定程度上减少死苗发生;移栽大田后,秧苗起身快、分蘖多,叶面积指数高,壮秧剂培肥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挖掘亭湖地区机插粳稻产量潜力,开展了不同机插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叶龄、株高无明显影响,适宜的机插密度能获得优质的群体质量,从而建立合理的穗粒结构,产量较高。在本地生产条件下,行距控制在25cm、穴栽3.6株时,推荐使用的株距为14~16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