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326篇
农学   268篇
基础科学   264篇
  206篇
综合类   1939篇
农作物   316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886篇
园艺   318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研究绿肥和施氮对黄土高原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从酶学角度筛选最佳绿肥品种和施氮量。【方法】样地位于2008年开始的黄土高原长武绿肥长期定位试验站,于2012年6月和9月采集土样,研究不同绿肥品种(大豆、绿豆、怀豆和休闲)及不同施氮量(不施氮肥和施氮量为当地常规施氮量135kg/hm2的80%,100%,120%)条件下,土壤化学性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5种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种植和翻压绿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对速效钾含量提升效果不明显。除大豆降低了土壤脱氢酶活性外,绿肥均显著提高了5种土壤酶活性,其中怀豆处理土壤总体酶活性增幅最大,绿豆、大豆处理次之,且均显著高于休闲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6月除外)、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总体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绿肥和施氮量对土壤酶活性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种植和翻压绿肥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且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在黄土高原旱地怀豆是一种可推广的优质豆科绿肥;种植和翻压绿肥后可减少氮肥施用量,氮肥最佳用量以108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2.
全氟辛酸及其盐类(PFOA)是新近认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虽然对环境的危害愈来愈严重,但鲜见其土壤生态毒理的研究报道.为此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对PFOA与土壤酶(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间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FOA可显著抑制土壤脱氢酶活性(除5号土样外),二者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揭示出土壤脱氢酶活性可表征土壤PFOA污染的程度;供试土样PFOA轻度和中度污染时的生态剂量ED10和ED50值分别为31mg·kg-1和151 mg·kg-1,而且酸性土壤比碱性土壤对PFOA反应更敏感,表明土壤pH对PFOA的生态毒性有重要影响.PFOA对纯脲酶、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规律性不明显,总体呈波动性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3.
为了揭示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甘蔗根系的共生关系,分析了有6年宿根年限的甘蔗根系及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种群结构.采集其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Nested PCR技术对AM真菌的18S rDNA区域进行特异性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根系和根际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DGGE指纹图谱特征,说明两者的AM真菌种群结构差异明显,根系中有6种不同的AM菌群.  相似文献   
154.
为给观赏海棠果色分类、果色育种及特异果色种质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采用X-Rite色差计对27份观赏海棠种质在果实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进行了观测,并对观赏海棠群体果色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观赏海棠种质果实色彩参数a*、h°、b*值的变异程度均高于其C*和L*参数值。(2)基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赏海棠种质群体果色a*、h°、b*等参数值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棠种质群体果实生长初期其果色为红绿色,随着果实的日益成熟,其果色呈现出黄色、橙色及红橙色等种色彩。(3)从基于观赏海棠种质群体在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L*、C*、h°等参数值而构建的CIELCH色空间动态分布格局图中可以发现,所有种质在其L*维度方向呈整体上移趋势;在C*维度方向呈整体右移趋势;在h°维度方向上,红色果皮(h°值为0~3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橙色果皮(h°值为35~5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黄色果皮(h°值为55~9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绿色果皮(h°值为90~11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对其果色稳定性(色差值△E)的分析结果表明,‘火鸟’‘金丰收’‘冬金’‘冬红’全年果皮颜色的变化均明显,且其果期均长,而‘完美紫色’和‘紫王子’海棠果皮的颜色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呈紫色。  相似文献   
155.
以天然切达奶酪和魔芋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魔芋再制奶酪的生产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分析了不同切达奶酪添加比例、魔芋粉的添加量、乳化盐添加量和乳化时间对魔芋再制奶酪色泽、滋气味和组织状态的影响,确定了生产魔芋再制奶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不同切达奶酪(3个月成熟∶9个月成熟)添加比例1∶3,质量分数6%的魔芋粉,质量分数2%的乳化盐,乳化时间6 min。由此制得的魔芋再制干酪,不仅可以保持传统再制干酪的组织状态,并且具有魔芋的滋气味。  相似文献   
156.
浙江楠适生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9-2011年浙江省森林生态监测的1 221个样地资料为研究样本,分析天然林中浙江楠的适生环境.结果表明:浙江楠主要分布在浙西、浙南海拔556~925m的低山和中山,以中下坡为主,分布的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壤;浙江楠基本生存于林分的中层,在林分中比较弱势;群落中,浙江楠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说明浙江楠适合在类似研究样地建立建群优势种群;浙江楠和杉木、木荷的生态重叠值高达0.9以上,说明它们的生物生态特征相似,对生境要求比较相近.  相似文献   
157.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六价水溶态铬和总铬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六价铬进入土壤后,水溶态含量迅速降低,降幅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缓;水溶态铬含量与外源总铬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六价铬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脲酶活性与六价水溶态铬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揭示脲酶活性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从土壤脲酶角度获得的红壤轻度和中度污染时临界浓度,土壤总铬和水溶态铬含量分别为17.07、85.37mg·kg-1和0.78、3.88mg·kg-1;随土壤肥力降低,土壤脲酶的ED10和ED50递减。  相似文献   
158.
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呈现出波状起伏、落后于世界水平、依靠政府推动、区域不平衡等特点。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寅吃卯粮”、农村土地收益流向城镇、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耕地健康水平下降、土地政策基本取向难以实现等问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必须有新思维:降低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地流转新机制;实施耕地健康养护工程,保障安全食品供给;制定涉地指标省域内跨市有偿调剂和“地随人走”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9.
以磷效率不同的5个大豆基因型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磷、硼不同处理对大豆不同生育期植株生长和磷、硼吸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磷、硼不同处理显著影响大豆生长,并且磷、硼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其中,磷有效性是影响大豆生长和硼吸收的重要因素.在相同硼水平下,增加磷有效性能显著提高各大豆基因型植株干质量、籽粒产量和单株磷硼积累量;在适量磷水平下,增加硼水平,能显著促进磷高效大豆基因型的生长和植株体内磷、硼的累积,但对磷低效品种则无显著影响.磷、硼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在成熟期表现更为明显,改善硼供应有利于提高磷高效大豆基因型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0.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茭白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当茭白中阿维菌素残留量为25.9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6 μg·kg-1(k=2);当茭白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为117.7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8.4 μg·kg-1(k=2)。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标准曲线拟合、试样转移和定容、标准溶液配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