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134篇
  128篇
综合类   973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449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21.
建立了废水中铅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析方法, 优化了铁氰化钾、 KBH4、氢氧化钠、草酸钠及盐酸浓度, 获得了满意的分析条件.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原子荧光强度在0~100 μg/L范围内与铅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检出限为0.44 μg/L, 对40 μg/L的铅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 将本法用于废水中铅的测定, 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22.
水稻免耕抛秧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农作制,具有省工、节能、节本、高效的特点。但是,在水稻免耕抛秧时,如技术方法掌握不当,往往造成秧苗扎根立苗难,抛到大田的秧苗出现漂浮、死苗、生长不齐等现象,甚至导致水稻免耕抛秧失败,有些农户因此不易接受免耕抛秧技术。针对水稻免耕抛秧失败的现象和原因,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23.
甜椒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甜椒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相关及通径分析,估测了甜椒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总产量形成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其中单株结果数、单果重与总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x2y=0.7311,rx3y=0.7244,px2y=0.9045,px3y=0.5643,均达到显著水平;早期产量通过单株结果数对总产量的间接作用也很大,间接通径系数为0.6433。因此,在甜椒丰产育种中,主要根据单株结果数的多少进行选择,同时也要适当考虑单果重。   相似文献   
924.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的综合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联合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分析、聚类分析法对 1 998年四川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山区组产量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 :地区间、品种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各品种在不同地区表现不相同 (P <0 0 1 ) ;除七三单交外 ,其余 7个品种稳定性较差 ;8个品种分为三类 :第一类雅 970、SAU97- 3、雅 96 2 ,第二类绵 8788、绵 41× 2、MG - 1 5、宜 95 0 7,第三类七三单交 ,第一类与第二、三类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第二与第三类间在α =0 2 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25.
花生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花生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花生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真菌数量明显增加。4个处理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不同之处为连作5年在结荚期时达到峰值,其他3个处理峰值出现在花针期。连作1年花生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动态变化曲线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峰值出现在花针期。其他3个处理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CK和连作3年根际土壤中放线菌在整个生育期的菌量动态变化曲线较为一致,总体上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结荚期,连作1年和5年的动态变化曲线较为一致,总体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花针期。  相似文献   
926.
α-Fe2O3 对Cr(Ⅲ)的等温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农业生产中对铬的处理不力,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铬对人体的毒害能引起皮炎、湿疹、气管炎和鼻炎,并有致癌作用。重金属离子与土壤、矿物的相互作用是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环节,而重金属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主要表现为金属离子在矿物界面的吸附/解吸和沉淀作用[1]。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可以减轻或缓解环境污染。赤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铁氧化物,是酸性土壤中广泛存在的稳定矿物之一,由于具有较大表面积、较多表面活性官能团以及较强的电荷可变性,使其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尤其是对营养元素和污染物质、重金属离子的吸持、迁移、有效性和毒性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金属氧化物尤其是铁锰氧化物与重金属离子的  相似文献   
927.
土壤不同粒径有机无机复合体对丁草胺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土壤不同粒径组分对农药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和吸附贡献率,以及不同粒径组分中有机无机组分的结合方式和复合程度如何影响有机质对农药的吸附,选取我国6个省区的7种理化性质差别较大的土壤,并采用物理方法提取该7种土壤的三个粒径有机无机复合体(黏粒:0.002mm;粉粒:0.02~0.002 mm;砂粒:0.05~0.02 mm)为研究材料,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丁草胺在不同土壤和不同粒径有机无机复合体固/液界面的分配规律。同时,定量计算土壤各粒径组分对丁草胺的吸附贡献率,并从有机无机复合体角度探讨不同粒径组分中总有机碳(TOC)对丁草胺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黏粒组分对丁草胺具有最大的吸附量和较小的解吸率,而砂粒组分对丁草胺则具有较小的吸附量和最大的解吸率。土壤黏粒、粉粒和砂粒组分对丁草胺的吸附贡献率分别为36.7%~72.4%、21.7%~50.5%和10%。TOC是影响各粒径组分对丁草胺吸附的主要原因,但其影响程度受各粒径组分中TOC的理化性质以及其与无机矿物的复合程度控制。  相似文献   
928.
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合理利用施肥等栽培措施控制稻曲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氮肥不同施用量及不同施用时期对稻曲病发生的小区评价试验研究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结果]稻曲病的发生与稻田施肥的时期和用量密切相关。分蘖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的稻曲病发病相对较重,发病率和病指分别达到9.38%、5.06和12.17%、6.33,明显高于稻田中后期不追施氮肥和早期仅施农家肥的处理,后者的发病率和病指仅为3.92%、1.38和0.93%、0.25,同时,相同施肥水平下,孕穗期偏施氮肥易于稻曲病的发生。[结论]以农家肥为底肥,适时适量追施的氮肥能降低稻曲病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29.
通过分析广州市区居民消费量较大的7种淡水鱼和5种海水鱼肌肉中甲基汞(MeHg)含量,评估人体通过食鱼摄入MeHg的暴露风险.结果显示,广州市鱼体肌肉中MeHg含量范围为2.39~349 μg·kg-1,平均含量为43.4 μg·kg-1.不同食性鱼类MeHg含量水平依次为: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处于食物链不同环节解释...  相似文献   
930.
苦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